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大行书名帖"中,王羲之的《兰亭序》平淡自然,高雅妍美,注重"用笔;"颜真卿的《祭侄稿》雄强遒劲,"情"浓"艺"彰,有"尚意"倾向;米芾的《蜀素帖》奇险多变,笔法丰富,有"八面出锋"之誉,"尚意"明显。  相似文献   

2.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附近,把吉村高山汉现存的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延续和发展.把吉村的古法造纸包括砍竹、浸泡、淘洗、舂料、打槽和加"滑水"、抄纸、压纸、晾干、揭纸等工序,与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的造纸工艺流程十分相似.把吉出的纸又称为"火纸",主要用于祭祀鬼神.把吉古法造纸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应做好其保护、旅游开发的规划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3.
《释氏六帖》是后周齐州开元寺高僧义楚编纂的一部仿效白居易《白氏六帖》体例的佛经类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佛学类书。文章从《释氏六帖》与《白氏六帖》的渊源关系入手,具体论证了《释氏六帖》对《白氏六帖》体例既有继承又有扬弃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懋勤殿法帖》是清代康熙年间由朝廷组织刊刻的一部大型的汇刻丛帖,法帖完成后存于内府,故外界流传较少。文章从该法帖的选帖、排次两方面入手,将其与宋代《淳化阁帖》进行比观,指出《懋勤殿法帖》多取《淳化阁帖》之形制规模。  相似文献   

5.
《白孔六帖》作为一部类书 ,为《白氏六帖》与《孔氏六帖》的合称 ,编者为白居易和孔传。该书杂采古籍中的成语故实 ,为作诗文查检提供了便利 ,并保存了一些失传古籍的内容 ,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14,(3):39-39
身份证并非现代独有,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商鞅变法时,秦国推出了照身帖,以验证秦人的身份,防止间谍入侵。所谓照身帖,就是一种经过打磨的竹块,上面刻着持有人的相关信息,诸如头像和籍贯等,跟我们今天使用的身份证十分相似。汉和隋基本上沿袭了秦时的制度,用"竹使符"作为官员的身份证明。而到了唐朝,李渊对"身份证"进行了改革,发明了"鱼符"。《新唐书·车服志》载:"附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可见,"鱼符"一方面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平复帖》是晋人的一件手书名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通过对纸张形制等的考证,以及从字体结构判断。为晋人手写真迹已无疑义。其书法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是章草向今草过渡的重要物证;其时代则处于中国书法由古体向今体过渡的重要变革时期。自《宣和书谱》著录陆机《平复帖》后,陆机为其书者似已成定论,故《平复帖》作为现存最早的名人墨迹被尊为“法帖之祖”,在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平复帖》未署名款,且年代久远,字迹斑驳,无论是内容还是书者,在鉴定上都存在很大困难。启功先生对《平复帖》释文的研究可谓为后来的研究者打开了一扇大门,此后的研究多在该释文的基础上展开,并且不断深入、扩展。陆机作《平复帖》之说虽为一般共识,但质疑之声仍然存在。明代有人将它定为陆机之弟陆云或汉代张芝所书,因缺乏证据而未能令人信服。曹宝麟先生《陆机〈平复帖〉商榷》一文,通过对书札所涉及的史实及人物的考证,提出《平复帖》非陆机书的观点,再次引起了书坛对此问题的热切讨论。《平复帖》研究至今,涉及的问题基本可划分为:《平复帖》的释读,帖中“寇乱”一词是否专指“永嘉之乱”,帖中提及人物“彦先”、“子杨”身份的确定。以及由彦先引申出的对“赢”、“瘵”二字的释读等问题。本文拟就各家对《平复帖》自上世纪80年代中至今20余年间的研究进行一次梳理,以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各方观点,利于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金鉴 《北京纪事》2016,(11):109-111
中贸盛佳拍卖行几经周折,以超人的胆略战胜国际诸多拍卖行,将北宋四大书家之一米芾的《研山铭》手卷请回北京,此举赢得了国家文物界的一致赞赏与喝彩!最终得知米芾的《研山铭》被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以2999万元竞得,国之重宝回归祖国,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9.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在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花气诗帖》、《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帖》、《李白〈忆旧游〉诗帖》等宝墨在章法结构、结体运笔和布白造型等方面深受唐代张旭、怀素草书艺术的影响,并以此为启发,于草书创作中逐渐形成了以纵代敛、以欹代平、中宫紧缩、四面开张、顿挫分明、瘦削与欹侧的极具个性的艺术风格,在狂草艺苑里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0.
怀素草书除个别有墨迹传世外, 多数保存在历代刻帖或帖目中.通过帖目中帖名的比对, 将疑似怀素临摹的作品析出比较, 即可发现其曾大量临习王羲之的作品, 这对认识怀素的师法有启发性意义.刻帖中另一种蜀本《自叙帖》与传世墨迹本不同, 可见怀素生前书写过多本《自叙》作为"行卷"赠送名流显胄, 唐代的很多传世书迹或许都有类似的背景. 《大草千字文》先刻入宋群玉堂帖, 明成化六年 (1470) 曾由余子俊在陕西西安翻刻一本.通过将美国安思远藏宋精拓本与明陕翻刻本的比对发现, 明陕本的底本出自宋群玉堂本的晚拓本系统.  相似文献   

11.
米芾文学作品在宋代、尤其是在北宋文坛上有较高地位,经苏轼等人的评赞和推介,在其同代人中影响更大。米芾旧有《山林集》一百卷,遭宋金战乱销毁,其文学的地位和影响因此下降。南宋岳珂等人开始辑佚重编米芾文集。明清人较为重视其人及文学作品,不少选本收有米芾的文学作品。其文学的地位影响在当代仍未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12.
文徵明于嘉靖十年用小楷题跋《袁生帖》,题跋内容以《三希堂法帖》刻本和《江村销夏录》著录最为可靠.从题跋中所提及的《袁生帖》的钤印、版本等诸多情况来看,现藏日本藤井有邻馆的墨迹《袁生帖》就是文徵明的题跋本,也是乾隆内府藏本.  相似文献   

13.
张伯驹,字丛碧,别号游春主人,与红豆馆主溥侗、袁寒云、张学良并称民国四公子。民初,曾游走于军人幕,投身金融业,后致力于写诗填词。京昆名票,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1956年,张伯驹将其收藏的部分文物捐给了国家,以求免灾。这些文物包括: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白《上阳台帖》,杜牧《赠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帖》,元赵孟頫《千字文》等。皆非俗物,实在是了得!  相似文献   

14.
一、帖里帖木儿和帖木儿补花的族属 帖里帖木儿和帖木儿补花是元代重臣,官至中书左丞相。史载:“至正十二年(1352)帖里帖木儿以中书参知政事分省济宁”,十五年入为中书平章政事;十六年命中书平章政事帖里帖木儿提调国子监,并与参知政事成遵等议钞法;十七年以中书平章政事帖里帖木儿为御史大夫,至正二十七年帖里帖木儿以太尉添设中书左丞相。查《元史·宰相年表》,至正二十七年帖里帖木儿确为中书省左丞相”。然其族属却不为人知。台湾学者王德毅等所编《元人传记资料索引》对帖里帖木儿之族属亦未予注明。笔者翻阅旧籍,在元人周伯琦撰写的《台州路重建天妃庙碑》中发现了一段涉及帖里帖木儿族属的重要记载,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  相似文献   

15.
自清中期兴起的碑学思潮,于晚清民国之际达到了高峰。在书法界,习碑是一种普遍的风尚。白蕉作为一位以帖为宗的书法家,他一方面对包世臣、康有为的碑学观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另一方面则从帖学自身的传统出发,充分阐述了以魏晋为宗的书法观念。在超越唐人这一点上,白蕉和康有为的立场具有一致性,只不过二人开出的路径完全不同:康有为主张以北碑取代唐碑,白蕉则大体沿着宋代米芾的帖学路线向魏晋回归。  相似文献   

16.
《竹取物语》是日本古典竹之物语,是日本竹文化的象征。选择了平安时代竹分布,发光、黄金与心情,三月、成长与命名,"根元"与"三寸",化生,升月,在人间时间,"伐竹翁"的意义等8个方面,系统梳理并考证《竹取物语》中的日本竹文化及其生物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羲之《杂帖》全面展现了他的政治立场、处世态度和情感世界,从而折射出他在东晋名士中的典型性。《杂帖》作为研究王羲之的珍贵材料,其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初期,我见到开封市博物馆收藏的一部《唐拓十七帖》,由于我对“唐拓”二字感到希奇,又有所怀疑,因而对这部帖进行了初步探讨。 《十七帖》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传世作品之一,在唐代已享有盛名。据唐张彦远《书法要录》中说: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爱王羲之的字,不惜重金购求和用尽办法搜集,得到草书二千纸,命褚遂良等按照书迹和内容分类编排,大都一丈二尺订为一卷,  相似文献   

19.
《兰亭帖》是王羲之书法的代表作,自问世一千多年来,为历代善书者所推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书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书家无不从《兰亭帖》中得到过有益的启发,吸收了丰富的营养。《兰亭帖》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晋代以前,书坛上的篆、隶、真各  相似文献   

20.
一、不当断而断之例。1、卷八《仁寿县》:陆务观《跋蔡帖》云:“近岁苏、黄、米、芾书盛行,前辈如李西台、宋宣献、蔡君谟、苏才翁兄弟书皆废,此两轴,君谟真行草隶皆备。”米芾,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故“米、芾”之间的顿号应删去。2、卷三《成都府三》:“前临逸陌,却负长瀛,蕙楼接登景之房,琼台带荡真之室。”矣。今此观尚存。矣,语末助词,只能附在句子的末尾,不能单独为句。故“室”后的句号和下双引号应去掉,在“矣”后加下双引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