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无羊》篇列于《小雅、祈文之什》,千百年来,曾引起历代论诗学者的研究兴趣,其论述之多,在《三百篇》里,实今人注目.但,《无羊》的题旨若何?似值得重新一议.《诗序》说:“《无羊》,宣王考牧也”.何谓“考牧”?郑《笺》有解说:“厉王之时,牧人之职,宣王始兴而复  相似文献   

2.
《诗经·小雅·无羊》的诠释历来众说纷纭,独题解悉本《诗序》“宣王考牧”说.郑玄《笺》云:“厉王之时,牧人之职废,宣王始兴而复之,至此而成,谓复先王牛羊之数.”朱熹《传》曰:“此诗言牧事有成,而牛羊众多也.”虽未确指,然亦暗示歌咏对象还是统治阶级人物.近人或袭郑说,或沿朱说,几乎无例外.诸家的题解对《诗序》说皆有根本性的保留:认为此诗是歌咏奴隶主(或言宣王、领主)“牛羊蕃盛”的.笔者认为《诗序》说大可怀疑,  相似文献   

3.
《史记·淮阴候列传》叙述韩信为布衣时有这样一段话: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汉书·韩彭英卢吴传》之文大体相同。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和唐颜师古《汉书注》并引张晏说以解“蓐食”:“未起而床蓐中食。”后代诸如王力的《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4.
周灭商后,鉴于殷遗民做乱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诸侯国的使命实质是武装殖民。被封的周族人武装进入所封的土地构筑城堡,统治被征服的异族人或曰“庶人”。这样就形成了西周时期的“国”、“野”之分。居住在“国”中的为统治阶级,即周人。居住在城市之外“野”中的为被统治的异族人。这些被统治的人民有着自己的社会组织,即农村公社,这种组织脱胎于原始氏族公社,并与土地紧密相联。周王裂土分封,将这种公社连同土地一起封给诸侯,周代文献称这种公社为邑或书社。周时有“十室之邑”、“百室之邑”不等。古籍中记载诸侯动辄以书社数百封于某人,如《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又《吕氏春秋·高义》篇:“请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书社三百以封夫子。”可见书社的组织不会太大。《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贞索隐;“古者二十五家为里,里则各立社,则书社者,书其社之人名于籍。”《左传》哀公十五年杜预注:“二十五家为社,籍书而致之。”可知一个书社为二十五家,西周时如《诗·良耜》:“其比如栉,以开百室。”郑笺:“百家者,一族也。”“百室出必共洫  相似文献   

5.
郭在贻《训诂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189页写了这么一段话: 《孙子兵法·势篇》:“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文中“以卒待之”的卒字,旧注大都训为兵卒之卒,近年来的注本也都采此说。按:此解可商。清人俞樾在所著《诸子平议补录》卷三中,对此卒字曾有考辨,其说曰:“卒字疑诈之误。《军争篇》:‘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亦以利与诈对言,是其证也。此言敌之未至,则以利诱之,使之从我;及其既至,又必出奇;乃能制  相似文献   

6.
呼吸锻炼在我国源远流长,先秦时期,道教创始人之一的庄周,就把吐故纳新作为养生益寿的方法。他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道教养生提倡辟谷食气,所谓食气就是指呼吸锻炼。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指出:“善行气者,内以养生,外以却恶。”《云笈七签》中说:“人与物类,皆禀一元之气而得生成,生成长养,最尊最贵者莫过于人之气也。”“元气减耗,命将竭也。”  相似文献   

7.
《旧唐书·封常清传》云:“天宝十四载十二月,禄山度河,陷陈留,入罂子谷。凶威转炽,先锋至葵园。常清使骁骑与柘羯迎战,杀贼数十百人。”《新唐书·封常清传》则云:“禄山度河陷荥阳,入罂子谷。先驱至葵园,常清使骁骑拒之,杀柘羯数十百人。”两书记载,大相径庭,则其中必有一误。张星烺认为《新唐书》误,理由是,据杜甫诗《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花门(指回鹘)腾绝漠,柘羯度临洮,此辈感恩至,羸俘何足操”之句,“柘羯”乃回鹘从中亚招募来助唐的善战之士,故决无可能成为安禄山贼军(《中西交  相似文献   

8.
以 yǐ一、用。以,篆文作(?),从甲骨文(?)金文(?)变来。《说文》:“(?),用也。从反已(?)。”王筠说:“已,已也。已,止也。用则不止也。字义与已反,故字形亦与已反。”(见《说文句读》卷二十八)《小屯甲编三五四》:“以众,王弗悔。”(“众”指奴隶,“以众”,用奴隶作祭品。)《经法·道原》:“(道)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见其刑(形)。”《楚辞·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论衡·程材》:“洗洿(污)泥者以水,燔(烧)腥生者用火。”  相似文献   

9.
以yǐ一、用。以,篆文作,从甲骨文金文变来。《说文》:“,用也。从反已。”王筠说:“已,已也。已,止也。用则不止也。字义与已反,故字形亦与已反。”(见《说文句读》卷二十八)《小屯甲编三五四》:“以众,王弗悔。”(“众”指奴隶,“以众”,用奴隶作祭品。)《经法·道原》:“(道)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见其刑(形)。”《楚辞·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论衡·程材》:“洗洿(污)泥者以水,燔(烧)腥生者  相似文献   

10.
“吹官”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至于我写这篇“并非闲话”,则是新近的一篇“命题作文”,一个老同志亦老朋友所“命题”的。这位老友是一个热血的男儿,看了3月2日新浪网上关于《统计局长自杀疑云》的报道,深为吹官之祸所震惊,开始是自己想写一篇评斥吹官的文章,而后却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说还是你写更合适一些。3月8日,又打电话给我,说人民网上有两篇报道可作为资料参考。既然老友如此一再“命题”,我也就不能不遵命而“破题”。“吹官”一词,《新华词典》上没有,《辞海》上也没有。权威辞典上没有,那就只能自己界定了。我想,所谓吹官,不外乎吹己和吹人两类。吹人的,那是奉承拍马;吹己的,那是为己涂粉。不过,此篇随笔所说之吹官,不是指一般的吹人奉承之官,也不是指一般的说大话自吹之官,而是特指以虚报政绩、谎报政绩,或者假报政绩、伪造政绩,以此自吹和吹人之官。这籍“也说吹官”随笔,就是对如是吹官的一个抨击。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六册《太阳的光辉》一文引《论语·子张》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亻币)之.”江苏人民出版社《初中语文学习手册》解释:“过,名词,过错.”这是可研究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这是一个比喻句.句中比喻词“如”把本体“君子之过”和喻体“日月之食”联系起来,这就决定了“君子之过”与“日月之食”之间存在着可比性,喻体“日月之食”意即“日月被蚀”,陈述的是事;本体“君子之过”陈述的也应是事,意应为:“君子错”,或“君子有错误”,“君子犯错误”等.不难看出,这里的“过”具有“动词”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1语境诸说的新趋势晋代的杜预已经认识到《春秋》经一定未能褒贬,需“数句以成言”。南北朝刘勰已经论述了字、句和章篇的关系。清代袁仁林进一步提出“此等用法,必由上下文知之”(《虚字说》)但是,语境作为解释语言的社会功能的手段,是20世纪以来的新学说,它是以索绪尔的“结构段”为前导的。1923年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提出“语境”,并区分为“文  相似文献   

13.
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自1962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出版以来,印数已达347 000册。一般高校都把它作为中文专业古代文学课程的教材,权威性高,影响力大。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新1版所选的《齐桓晋文之事章》(《孟子·梁惠王上》)一文中对“无以”的解释,笔者认为不正确,现陈拙见如下。该句子原文为:“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朱东润选本注:“无以,一定要讲而不可止。以,同‘已’,作止解。”笔者认为,从前人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诗经》乃是个人专集阿城在一九九三年第八期《读书》杂志上撰文,介绍台湾学者李辰冬先生对《诗经》的研究。李辰冬二十多年来坚持己见,一反诗三百篇是五百年“诗歌总集”、“民歌总集,的看法,认为《诗经》是周宣王三年到幽王七年五十年间南燕人尹吉甫一人所作。这一...  相似文献   

15.
马中锡《中山狼传》,是古代文学的名篇,其中有一句:“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之父子。”对于“虎狼之父子”的“之”字各注本多有疑义。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山狼传》注94说:“虎狼之父子,意谓即使  相似文献   

16.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主编的一部我国空前的编年史巨著,全书三百余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举要历》八十卷(此书已佚),号称“网罗宏富,体大思精”①.封建史学家对这部大书推尊很高,宋末元初的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  相似文献   

17.
《鲒埼亭集》是清初大史学家和大文学家全祖望的文集。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人。历来学者对全氏之文推崇备至,“因为谢山先生选辑资料的矜慎,写出文章来征引事实的详确,清代学者是再没有人能及到他的”。梁启超先生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给以高度评价说:“若问我对古今人文集最喜爱读某家?我必举《鲒埼亭》为第一部了。谢山性情极肫厚,而品格极方峻,所作文字,随处能表现他的全人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灭于楚国的中国,是虞、夏、商以来的一个古老国家,据说为四岳伯夷之后,姜姓。到了西周,《左传》隐公元年孔疏云:“《国语》曰齐、许、申、吕由大姜,言曲大姜而得封也。然则申之始封亦在周兴之初,其后中绝。至宣王之时,申伯以王舅改封于谢,《诗·大雅·崧高》之篇赞美宣王褒赏申伯,云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是其事也。”自宣王改封,出现了所谓的西申、东申。西申所在的谢地在南阳。孔疏引《汉书·地理志》并云:“南阳郡宛县,故申伯国。宛县者,谓宣王改封之后也。以前则不知其地。”这  相似文献   

19.
声训在《说文解字》中(以下简称《说文》)所占的比例很大。黄侃先生说,《说文》列字九千,以声训者十居七八而义训不过二三。他着重指明了声训的重要性:“文字之训诂,必以声音为之纲领”;“完全之训诂,必义与声皆相应”;“凡‘也’字上说解字与声音有关者,皆不可忽略。”因此,本文拟结合习见的古文句例和熟语,谈谈声训,特别是《说文》声训的体例问题。  相似文献   

20.
言意关系是自《易传》始至禅宗以降一以贯之的中心课题。而庄子的言意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语言符号学(语义学)思想的基础,对魏晋之际言意之辨发出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中国传统哲学乃至整个传统文化、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地影响。为此,本文拟从哲学语义学角度》对庄子的言意思想试做粗浅的分析,以求教于方宋。何谓“言”? 庄子说:“夫言非吹也,有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末定也,果是言邪?其未尝有言邪?为异于觳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齐物论》)“吹”,指风吹。“觳音”,鸟之出卵而鸣。“辩”通“辨”,别也。“夫言非吹也”,郭庆藩《庄子集解》云:“夫名言之与风吹皆是声法。而言者必有诠解,故曰有言”。“言者有言”,“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