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些诗,轻易就让你抵达生命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境界,米沃什的《天赋》即是这样的诗作.   “日子过得多么舒畅“,诗人和蔼的低语像一支轻快悠扬的歌,飘荡着生命的香味,全诗因之具有了纯粹而又亲切的意味.“晨雾早早消散,我在园中劳动/成群蜂鸟流连在金银花丛“,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我“在一心一意的朴素的劳动中,悄无声息地把如梭的人生“织“进了宁静的大自然中.因为朴素的劳动,“我一身轻快,毫无痛苦“,日常的琐屑,俗世的恩怨,甚至世间的苦难已如烟岚般消散殆尽:“人世间我再不需要别的事物/没有任何人值得我嫉羡/遇到什么逆运,我都把它忘在一边“.至此,我们似乎听到一颗悟透生命的灵魂在轻吟:生命如花,切勿把她交给欲望,当你把她交给阳光、雨露,你得到的将是整个春天,这样,即使你“想到往日的自己,也不觉得羞惭“.……  相似文献   

2.
快乐的钥匙     
《北方人》2007,(10)
(一)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  相似文献   

3.
尽管我不是生命化教育研究成员,然而,我却深深地迷恋着生命化,接触到她是在2002年,我休完产假回来上班的那一段时期,从《素质教育博览》中找到她的身影,以致我对这本刊物情有独钟,就如我在《读你》中写到:“就这样,我被你俘虏了。每月,我总像恋爱中的小伙儿急切地盼着心上的姑娘出现,每次你姗姗来迟,我总是先下手为强把你占为己有,而后躲在角落将你轻轻抚摸,细细品味……”现在回头想来,就是那美丽的生命化让刚为人母的我找到对生命最为美丽的诠释,最为热烈的期待,最为深沉的共鸣。于反思:我最终还是向这两位同学表达了我的歉意,他们忘记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发展到公元20世纪的80年代,炎黄子孙之中,出了这么一种——"反传统的英雄",他们把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描抹得一团漆黑,自诩要给中国文化"大换血",要"使国人脱胎换骨","重建"人的生命本体".其调门最高者,甚至扬言:"我无所谓爱国、叛国,你说我叛国,我就叛国! 我就承认自己是挖祖坟的不孝子孙,且以此为荣."①如此"文化精英"的作为,不仅前无古人,大概也后无来者;即使有,恐怕也是无以复加的了.纵观历史,不可多得,实应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5.
往事     
小学时,我就是老师们公认的"好学生"、"好干部"。五年级时,我依然稳坐班长的"宝座",老师把班里的种种琐事都交给了我,就连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的事也交给我办。班主任是位40多岁的数学老师,平日脾气急躁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叶圣陶先生指出"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把作文交给写作文的人改,把修改作文的钥匙交给学生,才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山鹰和乌鸦     
乌鸦搭了一个宽敞、漂亮的窝。她对飞翔的鹰说:"你看!我的窝多么好,多么结实啊!" 山鹰看了一眼说:"这窝搭得的确很好!" 听了山鹰的夸奖,乌鸦更加高兴了。她说:"这是给我  相似文献   

8.
据说中国电影、亚洲电影早已走向世界了.几年前我在慕尼黑时,一位德国女士告诉我《花样年华》她看了两遍,喜欢得不得了,《卧虎藏龙》出来后她又看了两遍.我理解她对"东方"、对"中国文化"的这种迷恋,我也了解许多中国的文化人是怎样迎合这种"国际口味",以打入全球性的文化市场.七八年前,我参加比利时的一个诗歌节时,一位记者采访我,她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导演的作品很中国化,而你的作品不是这样?"我记得我当时引用了博尔赫斯的话作为回答,这句话是:"即使穆罕默德不和骆驼在一起他也是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9.
《老友》2003,(9)
——"那你该先把我打死,你说,你要不打死我,那我是你的长官,你就动不了,我就要给你下命令!"——"就这样,我们把吴佩孚打得落花流水。"——"冯玉祥倒戈五十万元钱,还是我在车站交给他的。"我先说跟我打过仗的,我的对手吴佩孚,我最不佩服他。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叫我们把他打得稀里哗啦。整军经武之后,东北军士饱马腾,气势如虹。此时,曹锟、吴佩孚等直系首领,没有把张作霖看成是一种威胁。一九二四年,曹锟因贿选总统  相似文献   

10.
手机之爱     
<正>每次和朋友吃饭,他们都会这样——你不说话我不说话,你低头看手机我低头看手机。新民谚说,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在天涯海角,而是我坐在这里,你在我面前刷手机。有一次我决定改变。"大家好久不见,一见面就刷手机好吗?"大家都说:"不好。""那把手机统统交给我,上菜前谁也不能碰,谁忍不住谁买单。"都表示同  相似文献   

11.
李军 《老友》2008,(1):52-52
一、马太效应《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相似文献   

12.
编辑部故事     
《可乐》2006,(9)
在酒桌上,潘帅一定要老乡扣儿喝酒。潘帅:"你可不能给咱山东人丢脸。无论如何,这杯酒你得干掉!"扣儿:"我是山东人里最不能喝酒的。再说,明天还要编稿子呢!"潘帅:"我还不是得编稿子。要不,你把我的酒喝了,我帮你编稿子。"扣儿:"不行。"潘帅:"那我帮你喝酒。你帮我编稿子?"主编解围:"扣儿酒量不行,就别为难她了。再说,扣儿是我们的生产力,要保护好。"潘帅:"您这样偏袒她,岂不是破坏了编辑部里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我的作业没做好,袁老师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下课后,她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办公室里有许多老师,我很害怕袁老师当着那么多老师的面说我。袁老师把我拉到她的办公桌前,用慈祥的眼光看着我,然后用很小的声音对我说:“孩子,老师相信你!再给你一次机会,下周一把作业交给老师好吗?”我点了点头,眼泪在眼中打转……只有在家里,妈妈才会这样对我。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都一定把作业认真做好!  相似文献   

14.
羡慕和嫉妒     
羡慕、吃醋、嫉妒、立志永远是一奶四胞,其结果在于如何去理智的转化。我一直在把"嫉妒"和"羡慕"进行比较和链接,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嫉妒是与生俱来的吗,它是孤立的吗?这又让我想到这样一句"气人有,笑人无"的老话。人们的气从何来,我想最朴素的想法是"你有我没有"、"你好我不好"等等类推,归根溯源,  相似文献   

15.
可乐短信     
《可乐》2008,(7):50-50
风说:"被我吹弯了腰的每棵小草都很纤细。"小草说:"为了歌唱春天,我们是多么喜欢和你在一起手舞足蹈啊。"一只小鸟在树上筑巢,其实它知道,整个森林都是它的家。只要星星还会出现,我对你的爱还是一如从前,永不改  相似文献   

16.
《可乐》2006,(6)
参加工作后不久,我回家向母亲诉苦:"那个女经理简直就是个不可理喻的巫婆。早上,看见她把一包茶叶放进杯子里,我连忙跑去给她倒水。可她却冷冷地说,难道整个办公室就你眼尖吗?中午我给她带了外卖,她又冷冷地说,干吗只给我一个人买?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吗?下班时下雨了,我看她没带伞,就把伞放在她的办公桌上,她又冷冷地说,有人会给我送伞的。你能不能不要总观察我?我哪里得罪她了?她总是对我这样!我只不过是想讨她欢心,让她感觉到我比别的新同事更细心更聪慧罢了!"母亲听后想了想,问我:"你说,美人鱼在王子眼中是什么?""美丽的爱人!""那她在厨师眼里呢?"  相似文献   

17.
《新天地》2007,(10)
我清楚地记得,43年前的一天傍晚,大娘走进我屋里,以期待的目光看着我说:"你人好,俺喜欢你家这个小闺女儿,让俺来照顾她吧。"她迟疑一下又补充说:"光管饭就中,俺不要钱。"我说:"我怎么能剥削您呢?只要您对我的女儿好,人家给多少咱给多少。"从此,我把1岁零1个月的小女儿咪咪交给大娘——我家的第七任保姆。告诉她:"大娘,每月的细粮是贴补孩子的,饭多做了或剩下了,您就吃,别给我们留着。您年  相似文献   

18.
广告人都在建立自身的"识别系统",他们一般有张固定的照片出现在报刊上,让你觉得不把钱交给他去替你花,你就对不起那张和蔼的脸营销界特别能出产有意思的人,叶茂中就是其中的一个。在营销界,如果不知道叶茂中,就如在"玉米界"不知道李宇春一样荒诞。8年前,我采访叶茂中时,他的"标准照"就是在公众面前戴着帽子。我好奇地问他,你睡觉也戴着帽子吗?叶茂中不置可否地笑笑。  相似文献   

19.
《可乐》2006,(4)
我一直想问陈凯歌:你都拍出"无急"来了,干嘛还跟胡戈起急?数年前,给梁天写电视剧时,梁天问我:写多少集?我说:无集。梁天一听就兴奋了:前无古人,后不敢有来者。但凡后面有来者,把机场路封了,让他下了飞机也出不了机场,让他带着才华再飞回老家去。1998年,我给一位在三里屯北街"卖人"的小姐写了一篇随笔,叫《对酒当哥》。其实小姐卖的不是"人",而是"人头马",而且,她自豪地称自己为"人头马子"。我虽然早厌倦了"人头马",但为了她这个"人头马子",我当时没少喝她的酒。她长得有点儿像朱茵和翁虹的结晶。虽然我没成为她的凯子,她也  相似文献   

20.
"把在押人员交给她,我们特别放心" 心血管类疾病是监管医疗工作遇到的最常见的临床病种之一,被监管的患病人员常会因生活环境、心理状态变化而引发严重后果. 2011年7月,郭月清接受了一个特殊任务,负责一位从国外引渡回来的专案对象的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对郭月清说:"这个人的健康交给你了,一定要保证他安全度过全部诉讼过程.""明白,保证完成任务!"郭月清的回答简单干脆,和她的性格一样,话不多但干脆利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