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关贸总协定的全称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它是规定国际贸易准则和规范的世界性条约。关贸总协定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世界经济面临着复兴与发展的双重任务,但大多数国家却仍保持着高关税的壁垒,有的甚至还进一步增加了二战前实行的进口数额限制。这种局面严重地束缚了世界经济与外贸的发展,也妨碍了已处于霸主地位的美国向外搞经济扩张。1946年,美国在筹建“国际贸易组织”的同时,邀请15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谈判。1947年。美、英、法、中23个国家在国际贸易组  相似文献   

2.
“关贸总协定”是关税贸易总协定的简称,英文全称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and Trade(GATT)。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一起被称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也可称为“经济上的联合国”。目前,世界贸易总量的90%以上是在关贸总协定缔约方之间进行的,我国与关贸总协定缔约方之间的贸易额占我总贸易额的85%以上。而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一个外向型的、多功能的、综合性的企业,很多业务与关贸总协定有关系,所以,一旦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简称“入关”),国际信托投资业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研究这一新课题,它将对开拓国际信托投资业务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eneral Apreement on Tariffsand Trade),是一个关税和贸易政策多边国际协定的国际组织,它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调节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三大支柱。我国是该组织的创始缔约国之一,由于历史原因,至今尚未恢复缔约国的地位。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并不断地增加了对外贸易,开始谋求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  相似文献   

4.
对国际贸易政策理论的创新研究──金祥荣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效应分析》评介陈招顺自1948年1月1日关贸总协定正式生效以来,在这一国际经济组织范围内,经过八轮全球性的彼此减让关税谈判,工业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关税不再是国际贸易自由...  相似文献   

5.
WTO(世界贸易组织 )是一个通过多边协议与协定及诸边协议 ,实现成员国在关税减让、非关税措施和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上的义务和承诺 ,旨在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永久性国际经济组织。我国于 1986年 7月 11日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地位的申请 ,1995年 1月 1日 ,以关贸总协定为前身的WTO成立以后 ,继续开展加入WTO的谈判。目前前景光明 ,我国政府已与许多有关国家达成了支持我国进入WTO组织的协议。因此 ,研究加入WTO对我国特别是广西经济的影响并采取应对措施 ,做到趋利避害 ,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国加入WTO :利…  相似文献   

6.
由UNAIDS支持 ,UNESCO的MOST项目以及人权、民主、和平处发起了一个叫做“艾滋病与青年 :为社会发展而人权”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对患病青年的社会经济需求做一评估 ,增强青年人的人权意识 ,保证青年参与到和艾滋病及人权有关的政策、项目、活动的进程中来。这项活动的第一个成果 ,是1999年建立的人权及艾滋病的社科研究者和青年组织的国际网络。该网络的主要目标是传播并变通由联合国《国际艾滋病及人权指要》演变而来的《人权及艾滋病青年指要》 ,并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上促进研究、培训和宣传三者间的互动。与《指要》…  相似文献   

7.
一、农业与关贸总协定: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GATT)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堪称协调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三大支柱。关贸总协定自1948年成立以来,目前已有103个缔约方,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占世界贸易达90%以上。同时,经过关贸总协定发起的七轮多边贸易谈判,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被得到有效的抑制。特别是在工业制成品方面,发达国家的平均关  相似文献   

8.
全球范围内出口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国际贸易呈现出非线性增长的趋势。“贸易成本说”认为这种现象与关税减让等贸易成本的下降有关;“经济规模趋同论”认为与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有关;“垂直专业化说”认为国际贸易的非线性增长是“垂直专业化”与加工贸易迅猛发展的直接结果。本文认为,关税减让、经济增长和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也是中国对外贸易非线性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后京都时代中国基于AFOLU活动的碳汇市场展望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2年后京都协议的谈判为基于"农林和其它土地利用"(AFOLU)①活动纳入国际气候变化制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基于"巴厘路线图",为了充分应对即将于哥本哈根举行的《公约》第15届缔约方会议,中国政府需要充分认识基于AFOLU活动的碳汇市场潜力和制度约束,并做出恰当的政策选择,从而在后京都时代,使中国的AFOLU活动在国际气候变化制度中扮演极为关键的角色,并为中国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真正注入巨大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恢复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的谈判,目前正在加紧进行中。一旦我国“复关”,我们不仅可分享其中的权益,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从内容上看;在理论上说,是一个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的规则体系,但在实际运作上看,对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则更有利、更主动,而对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来讲,想获取其中  相似文献   

11.
浅论普惠制及其利用刘大生普惠制的含义普惠制是普遍优惠制的简称,它是联合国和关贸总协定规定的、由第三世界国家普遍享受的、特殊优惠的关税制度。它的基本含义有三点:1.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给予特别的关税减让而不要求、不指望得到互惠。根据通常的国际惯例和关贸...  相似文献   

12.
一八四七年下半年.在马克思、思格斯的影响和帮助下,正义者同盟改造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组织,是第一国际的光荣先驱,“是一个极好的革命活动学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00页)。它的建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共产主义者同盟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革命组织?对这个问题,在国内外有关共产主义者同盟史的论著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实践人本主义”的启发下,参考了弗朗索瓦.佩鲁的《新发展观》这一国际级的文献,提出了“文化价值决定经济基础论”和“人文精神决定社会发展之方向论”。  相似文献   

14.
略论“国家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利益的问题在国家与国家的相互关系中显得特别重要和引人注目,因而,它尤其为国际政治学家所重视。著名国际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认为:“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所构成的,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汉斯·摩根索:《政治学的困境》[Dill-ma of Politics]第68、54页,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8年版)。以他为主要代表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直接把国家利益当作国际政治分析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国家利益不仅仅是一个国际关系的概念,事实上,它更是一个国内政治的概念,它在国内政治中的重要性丝毫不比在对外政治中小。当代著名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主要缔约方要求我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目前 ,降低关税对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通过“入世” ,在关税方面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企业应采取相应对策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6.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第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全球性公约,提供了一个被各缔约方认同的在烟草流行背景下实施烟草控制措施的全球治理框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负责任的大国,在烟草控制全球治理的背景下应坚持人权保护与国家主权的辩证统一,充分发挥主权国家的核心作用并妥善处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行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7.
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提出来的,他们在指导国际无产阶级的建党活动时已开始运用这一思想,并作了理论阐述。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国际工人协会的共同章程和组织条例》中,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已有了一定的体现。在领导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马...  相似文献   

18.
“郑声淫”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孔老夫子说了“放郑声”、“郑声淫” 以后,《诗经》中的《郑风》就遭了厄运。几千年中,人们把它目为“淫诗”而对它侧目而视。 《礼记·乐记》便说:“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到了《毛诗序》,更在“乱世”、“淫”字上做了不少文章。不过,《毛诗序》虽然指斥郑国淫风盛行,但它并没有把《诗经》中的《郑风》指为“淫诗”而加以否定,而是把它们作为“刺淫”作品加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民国初期文学大刊 ,《小说月报》是“林译”的一个重要阵地。本文认为 :《小说月报》中的“林译”多为后期“林译” ,它在质量大不如前的情况下仍能在这一大型刊物中占据重要位置 ,主要源于它在当时拥有一个强大的舆论背景。而大量“林译”的刊登 ,不但影响到《小说月报》的风格 ,而且还影响到其中的创作。文章同时还分析了“林译”由盛到衰的原因 ,除了林纾本人小说观以及翻译选本的变化外 ,他所采用的语言、读者阶层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一个著名的命题。不少研究者或者把它视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说明,或者把它视为马克思对人与动物区别的正确划分。我认为这种种理解都是不甚恰当的,因为它掩盖了命题本身的思辨性质,也忽视了马克思后来对它的批判。因而仍有再探讨之必要。在《手稿》中马克思之所以提出这一命题,直接的目的在予为关于人的活动与人的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