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法治对道德建设的推进作用贯穿于法律运行的全过程,立法则是法律运行过程的起点。文章从比较法的视角出发,从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共道德与个人道德权利、义务的立法诉求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归纳分析了西方立法与中国立法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异同,从而体现立法对道德建设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养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法律措施 ,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 ,维护社会治安 ,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整体推进 ,劳动教养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诸多弊端也日益凸现 ,立法问题日趋迫切。本文作者拟对劳动教养立法的紧迫性与立法提出看法 ,供商榷  相似文献   

3.
法治航天建设是一项将各类航天活动规制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的系统工程,其实质是在航天领域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需要统筹推进航天立法、法律执行、法律监督及法治能力建设等各环节,更需要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建设法治文化。加快推进法治航天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打造中国航天事业升级版的内在要求。我国现行法治航天建设工作还存在法律制度供给不足、认识有待提升、航天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等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推进航天立法工作,将法治航天建设与航天管理体制深化改革进行有机结合,共同开创中国航天的法治时代。  相似文献   

4.
法律与道德、法治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是中国在依法治国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不能回避的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如何,是中国能否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文章从法治推动道德建设的条件角度,深入分析了法律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包容、认同、提升和支持,并明确指出法律与道德本身的自洽互足、法治与道德建设内在品质的相互协调,是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保障与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但法治不是单纯依靠立法和自上而下的推行就可以发生效用的,道德的基础性作用不可忽视。法治和道德同为社会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法治的作用是外在的,不能及于人的内心;道德是内在的、观念层次上的,通过社会舆论和教育等来调整社会关系.当前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表明,在加强立法的同时,启动人们内心的道德资源,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法治,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道德需要,是主体普遍道德需要的制度安排和规范表达。个体道德力,则是社会法治建设的“助推器”。个体道德力助力法治文化弘扬、推动法治人才培养、促进法治体系建构、保障法治实践深化。但是,个体道德力与社会法治并非总能有效共行、相与为一。从以下几方面构建对策、清除掣肘,全面强化个体道德力对于社会法治之功用,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夯实法律的伦理内涵与价值基础,提升立法的反思和回应能力;构建司法执法与民意的有效沟通机制,考究司法执法实践中"道德话语"的特殊意蕴;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高公民的守法理性,强化公民的守法自律意识,为公民的守法道德确立具体向度;兼顾知识普及、法学研究与价值体认,注重法治人才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美德培育;德法双修,法德共进,敦促道德教育与普法教育桴鼓相应,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根据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指导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治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交叉同构的, 需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多民族国家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实践路径。 第一,可 建设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相协调的中华民族法制共同体。 第二,应以党的领导为统领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 第三,需以 立法、执法、司法为统筹全面深化法治实践。 第四,可通过法治教育为媒介巩固共有法治精神家园。 总之,法制共同体是中华 民族为人类历史转向所优化的现代法治范式,法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制度实践基础,彰显了依法治国背景下 “德法共治”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我国的法治体系尚未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推进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先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因此,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对立法先行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做了几点思考展望:一是以"以人为本"法律观引领法律体系的完善;二是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三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交汇之重要场域,系统阐述了法治在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的重大作用。习近平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重要论述的核心意涵包括科学构成、鲜明特征和价值导向三个方面:在科学构成上,需要从主体维度、客体领域、科学含义、内在要求四个层面加以阐释;在鲜明特征上,体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实践性与理论性、整体性与区域性、本土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在价值导向上,致力于促进主体自由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确保静态动态安全、全面落实人权保障。从实践进路上,应从优化立法制度供给、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强化司法文明建设、增强营商守法能力四个维度系统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0.
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要求,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必须由政策引导型向法治保障型转变。中央立法或普通地方立法都不足以解决目前共同富裕示范区法治建设之难题,因此,必须通过授权立法对共同富裕示范区赋能扩权。在《立法法》规定的三类授权立法机制中,地方立法变通授权最符合共同富裕示范区法治建设的要求。可以参考浦东新区法规授权方案,同时借鉴海南自贸港法规授权经验,赋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法规制定权。基于维护法制统一的目的,有必要综合利用各类授权立法的限制性要素,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改革试验提质增效。应当以共同富裕建设为契机,推进地方授权立法的普遍化共享、平等化配置和制度化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与大学生道德文化具有内在关联性.中国梦是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提供方向、目标和理论支撑.同时,大学生道德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群体加深对中国梦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理想信念认同和行为认同.面对当下部分大学生理想空虚的现象,有必要通过推进课程改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加强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以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论孙中山的男女平权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从女子要在社会生活、教育、政治、经济方面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以及女子要在国家建设等方面承担与男子平等的责任和义务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孙中山的男女平权思想。孙中山的男女平权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孙中山男女平权思想及其伟大实践,促进了中国妇女的进一步觉醒,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并为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和新中国男女的真正平等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3.
道德建设法制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法治社会的有力支撑.文章提出了道德建设法制化的根本途径:建立健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道德立法对道德“失范”行为的惩罚力度;加强道德法制化的宣传和教育,加大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道德建设需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作用,文章就如何发挥教育在加强高校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即通过生命观教育、爱心及责任感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通过加强实践、正确认识现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通过给以适当的奖励、适度的诱惑、适时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将道德认知的灌输与道德情感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观,做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公民道德建设应该怎样进行,这既是理论也是实践的焦点。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中,公民道德观念的建设应当与法制国家的观念建设同步。本文从传统伦理的观点出发,分析了中国当代社会的现状,坚持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综合与分析的思维方法,提出了道德建设的与时俱进、文以载道和统一性三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炎帝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转变时期,也是中国原始社会道德的形成、发展时期.炎帝时代的道德特点是:坚韧不拔、团结拼搏,民主友爱、人人平等,克服困难、勇于创新,民无私心、道德淳朴.这应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除了继续坚持道德教育外,也必须针对现实情况,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和道德立法建设。这样,道德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丧礼仪式是中国传统社会重要而特殊的文化形式,它影响着华夏民族的心理情感、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维护了古代中国超稳定的社会结构。丧礼仪式承载着古代社会德性的基本价值取向,符合官方以儒家正统思想整合家庭、家族和乡村社会的要求,在实践的层面也扩展了"礼"的内涵和实用性。全方位的互动模式、文化心理和行为惯习,是丧礼仪式独具特色的德育环境。传统丧礼仪式对个体意志结构和行动结构影响深远,对个体品德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的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也必然会进一步发展。新时期,党中央再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建设,对我国道德建设理论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道德理论体系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我国的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都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众需要,进一步创新道德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20.
建国后,毛泽东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的成果,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化的产物;二、把中国传统的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整合为大众化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三、广泛的思想改造和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必要条件;四、加强党员道德修养和树立大众化的道德榜样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的伦理型文化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化,开创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