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真正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出路,是走工业化、城市化、非农化的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工业是支撑,城市是载体,工业实力发展强大了,城市载体功能建设完善了,就为农村从事农业产业人口向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转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就业的岗位。在城市化途径上,我积极赞成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少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从单位面积产出来看,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综合发展成本,是人口少于10万人以下城市的1/6~1/8,小城镇每平方公里提供的地区生产总值,只有大城市的1/3。要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使中小城…  相似文献   

2.
陈智 《四川统计》2014,(9):45-45
城镇化最理想模式: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当下,对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认识,学者专家、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比较一致,而分歧和争论的最大的在于城镇化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或者说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以大城市为主?还是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仰或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更正     
陈智 《四川省情》2005,(8):42-42
解决“三农问题”、真正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出路,是走工业化、城市化、非农化的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工业是支撑,城市是载体,工业实力发展强大了,城市载体功能建设完善了,就为农村从事农业产业人口向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转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就业的岗位。在城市化途径上,我积极赞成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少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从单位面积产出来看,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那么,城市的规模是如何划分的呢?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城市规模按人口(指非农业人口)划分:200万以上为超大城市,100-200万人口为特大城市,50-100万人口为大城市,20-5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按以上的划分,我省:100-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1个,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1个,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6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27个。我国的城市规模是如何划分的?  相似文献   

5.
一、分散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美国城市化新特点 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以后,美国的城市化无论是其发展水平、发展规模还是城市体系,都属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且总体看来,其城市化水平、速度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但从美国城市化所走过的道路来看,美国城市化主要依托农村人口大量向中心城市迁移,各种工商企业、新兴产业在大城市涌现,大城市急剧膨胀,从而使大城市经济和人口在整个国家经济和总人口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并进而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和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目前,美国40%以上的人口集中居住在29座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在波士顿到华盛顿、匹兹堡到芝加哥和洛杉矶至圣地亚哥三大城市带,城市人口几乎占全国人口的1/3.  相似文献   

6.
《四川统计》2011,(4):4-5
大城市发展并不意味单纯扩大现有大城市规模 单纯强调发展大城市也是不够的。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有协同效应。从城市的区域布局角度看,一个以特大或超大城市为中心、由几个100万人口级别的大城市组成的城市群,是一个更有利于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空间结构。后者的发展也能够进一步改善城市群的结构,减轻中心城市的人口压力,使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此外,对像北京、  相似文献   

7.
城市增长方式——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市化率由 1978年的 17 9%上升到了目前的 39 1%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但与中低收入国家组的平均水平 5 2 %相比 ,我国的城市化率仍低13个百分点。对于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原因 ,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除一致认为典型的城乡隔离制度客观上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外 ,论述最多的是城市化方针的偏差对城市化发展的限制 (如叶裕民 ,1999;夏小林和王小鲁 ,2 0 0 0 ;王放 ,2 0 0 0 )。我国政府在城市发展问题上一直坚持控制大城市规模的主张 ,1980年 10月 ,在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确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 …  相似文献   

8.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西部开发的发展观,应当确立如下价值取向与战略导向西部开发中发展比增长更为重要;西部的城市化应以发展大城市为主,促进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转化;人力资源开发对西部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劳动力的低 价不等于廉价,需要将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西部开发需要制度创新,把富民作为制度创新的指导方针,在改进政府管理经济行为的同时,培育有效市场,积极发展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9.
集聚经济与中国城市体系优化──跨省迁移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实施的中小城市偏向型城市化政策导致了扁平化的城市体系,使得经济增长无法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利用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发现,中国的城市体系在1990-2000年间变得更加扁平化。但随着城市化政策的调整,2000-2010年间,大城市的增长更具优势,扁平化的城市体系逐渐得到优化。使用跨省迁移人口作为城市经济集聚能力的衡量指标,研究结果显示,沿海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提供的经济集聚力是中国城市体系优化的原因。依据城市体系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预测中国大规模城市仍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城市体系将进一步优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努力降低迁移成本。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为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解决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一、发展小城镇,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城市规划法》,小城镇属于城市范畴。小城镇是指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最终选择。我国农村人口近九亿,剩余劳动力达四亿多,实际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才二亿多,如何将剩余劳动力发挥其巨大的劳动潜能,使其得到合理的安排,给其出路,最直接的办…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齐  郑爱 《山西统计》2003,(12):19-19,21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并且要求“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建没和改革的“新思路”。从大同市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看,走城市化发展道路,既是顺应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也是全市走向:厂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城市化发展的重大意义“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今后我国经济建设和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数字化是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现实需求。同时,中国城市众多,城市之间经济增长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城市从数字经济获得的经济增长效应也可能不相同。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保持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可控,因此,数字经济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怎样的城市异质性还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协调问题。从集聚经济和“涓滴极化”理论出发,在理论上探讨了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存在城市异质性的逻辑。基于2013—2018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数字金融对城市生产率的均值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在基准模型上施加分位数约束和引入空间滞后项,构建面板分位数模型和分位数空间杜宾模型估算数字经济不同维度对城市经济增长在不同分位点处的回归系数,研究发现,宽带互联网、数字产业化和数字金融更偏向提升中小城市本地经济水平,移动通信更偏向提升大城市本地经济水平;数字产业化对经济水平的空间溢出表现为涓滴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只对大城市经济水平具有正向空间溢出,并未对中小城市经济水平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甚至构成阻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是控制城市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在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提出我国应该走多元化的城市化道路,分析论证了我国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十大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与规模之间关系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均呈现出轻度或中度的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偏离,且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关系的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中心城市的城镇化进程较快,且城镇化质量相对超前;中小城市的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关系的协调性较佳,但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5.
许明娟 《浙江统计》2013,(12):11-13
摘要:本文根据完善后的浙江省新型城市化进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2年全省及11市的新型城市化进程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提出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需注意城市之间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之间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内部注重建设和管理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1978年我国设市城市为192个,城镇人口为1.7245亿人,城镇化水平为17.92%。2003年我国设市城市增加到了660个,城镇人口5.1亿,城镇化水平达到了40.5%。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一方面会产生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地区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的必由之路,是21世纪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城镇化进程指明了方向。就城镇化发展战略吴忠市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十一五”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城镇人口发展到61万人的目标。吴忠市作为宁夏次中心城市,要实现跨越式地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经济差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发展市政债券加速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焰  贺煜 《江苏统计》2001,(4):8-10
“十五”规划在第七点中提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 ,作为我国经济持久发展的动力。然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鉴于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的现状与主要制约因素 ,本文认为应首先加速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 ,增强城市增长极作用 ,最终达到提高城市城市化水平的目的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可以借鉴国外发行市政债券的方式来募集资金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城镇化是由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城关镇、中心镇、建制镇和自然村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农民流入大城市主要还是以打工为主,真正希望在大城市定居的农民只是少数。考虑到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农民收入低,真正能够吸引农民到城市定居的还是各类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因此,在下文中我们所说的城镇化主要是指由城关镇、中心镇、建制镇和自然村组成的城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加速城市化进程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选择一套切实可行的城市化道路则成为当前西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当前陕西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走基于层级增长极网络理论的城市化发展路线,认为只有通过构造若干层级增长圈,加强各层级中城市尤其是层级增长极的城市化建设,才能实现生产与人口向"辐射带"内聚集,最后利用层级增长极网络的极化效应和回波效应达到推动整个陕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