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辽代大凌河流域移民众多,在政府政策扶植之下,纺织业、铁器制造业、陶瓷砖瓦制造业得到较大发展,还有玉石、皮革制造业等一些特色行业也得到发展。手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基本满足了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大凌河流域手工业结构的建立与完善,为后世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北干旱区的众多独立小流域在明清时期已经发育出了较为完备的传统水利秩序,支持了其流域内的中小城镇及附属灌溉农业区的存在。本文以古浪县大靖河流域、景泰县大沙河流域和察布查尔县阿帕尔河流域为观察样本,叙述了其自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水利秩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西北干旱区小流域传统水利社会的形成原因、演变轨迹和运作特点。指出西北小流域在水利制度上的封闭性导致其成为现代水利事业的阻碍。新中国成立后,正是在打破这一封闭性对流域内人口的制约和束缚之后,西北干旱区的农田水利事业才有了大的发展,实现了现代水利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关乎大众民生,影响着政治安定和社会发展.民国时期四川东北渠江流域的旱灾、水灾等发生较为频繁,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灾害给渠江流域内人民生命、社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由于渠江流域特殊的地形因素,加之民国政府的腐败,渠江防洪工程缺乏,水利建设较为滞后,防灾救灾效果差.  相似文献   

4.
清代清水江流域侗、苗族杉木造林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苗族人民在长期大规模人工杉木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借鉴汉民族杉木造林方法,并结合本民族固有的农耕传统,创造性地形成了一整套从播种、育苗、栽种到管理的颇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杉木造林方法。侗、苗族的这种传统造林方法保证了山林资源的永久可持续利用,并与以林契为代表的契约制度共同揭示了清水江流域林业生生不息、长久不衰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流域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区域性、稳定性和动态性、共性与差异性等对立统一特性,这些特性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和人文的,其成为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专门化产生的制度根基。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专门化目的在于通过司法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和系统性,促进流域生态环境司法尺度一致性,提升流域生态环境司法质效。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专门化应当在守成基础上求发展,全面总结和吸收实践经验,针对其现实不足,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思维,以必要性为原则谨慎设置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专门机构,优化流域生态环境案件集中管辖制度,避免将其混同于“生态环境司法流域化”,实施“程序嵌合式”、有限的“多审合一”审理机制,将司法协作作为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专门化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优化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专门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泾渭流域为华夏发源地之一。从三皇五帝时期到夏商周、春秋和战国,泾渭流域为西垂之地。秦人在此,在西戎—和西戎—战西戎—霸西戎—置北地—安海内,逐步走向强盛。泾渭流域,自古民风彪悍,武勇之俗甚重。秦人在此创造了辉煌的秦文化。泾渭流域先进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发展,对泾渭流域崆峒武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泾渭流域崆峒武术发展的因素有:秦人重稼穑、强畜牧的社会生产力;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的矛盾哲学变化;宗教礼制内涵丰富的戎祀,将生产劳动本能转化成强大的军事武备;充分运用攻防转换的阴阳哲学思想;内涵丰富的宗教礼制思想等,这些最终推动了泾渭流域崆峒武术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网络环境下构建流域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智能决策系统为研究对象,将智能优化和网络通讯等技术应用于流域梯级水电站的信息管理、水文预报及优化调度决策中,研制开发了较为实用的流域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辅助决策系统。系统可对生成的调度方案进行合理评价和优化决策,为实现梯级水电站调度方案实施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最后进行了工程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8.
清江流域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清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使清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能促进清江流域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洱海流域农村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旅游开发、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洱海流域水环境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通过对洱海流域农业污染源的评价分析发现: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占河流、湖泊营养物负荷总量的70%以上,是洱海最主要的氮磷污染源,其中农业生产带来的化肥和畜禽粪便流失污染已成为流域主要污染源。该文基于洱海流域面源污染特征的综合分析,从农村生活污水控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种植业污染控制和水土流失治理四个重点领域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广西西江流域地区近年来对构建和谐经济发展模式做了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流域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流域特色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模式、流域特色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流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为主要形式的和谐经济发展模式。以流域经济后发跨越发展模式、流域国际贸易与合作发展模式、流域特色经济贸易发展模式、多区域开放经济发展模式为主要形式的和谐开放引领发展模式,促进了广西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两汉、魏晋时期,正是中国传统医学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在这个时期有所开拓、有所创新的一些著名医家,却没有张扬自己,而是走隐迹的道路,淡化自己、隐匿自己。对于当时“君子不耻”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医家来说,他们的隐迹却有着自己的特色。“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符合儒家思想的退隐选择,是一种实践“仁”道的方式;“重道避世”是隐迹的名医选择的另一种活法。  相似文献   

12.
从人类设官分职开始,即产生上下等级观念.西周时期,正式建立起严密的等级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建立起皇帝—三公九卿—郡县,金字塔形的等级制度,使尊卑等级观念更为加强.汉代独尊儒术,纲常伦理通过教化的方式强制推行,等级观念渗透到社会各基层之中.这种等级观念,在汉代画像中得以充分体现.汉代画像,分为现实世界和神仙世界两大主题.无论是现实世界中的周公辅成王图、拜谒图、车马出行图,还是神仙世界中的西王母、东王公、天帝、神仙出行图,无不渗透着严格的等级意识,这是汉代人等级观念的直观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俳谐文指文人创作的内容诙谐滑稽的作品,包括赋、杂文等文体,主要盛行于汉魏六朝时期。诙谐滑稽风格的作品早在先秦就已形成,主要是在民间口耳相传,直至汉魏六朝时期,在人才学术兴盛的环境下,诙谐滑稽风格得以在文人中流行,形成了文体不一的俳谐文。本文拟从愚弄、以物喻人以及讽刺模仿三种产生滑稽的方式探讨汉魏六朝俳谐文滑稽。  相似文献   

14.
中唐时期的文风虚浮、文章空洞,文人多不通事务,却热衷于名利。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以韩愈、柳宗元等人为首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古文运动。韩愈的"不平则鸣"主张和柳宗元的"文以明道"思想对后世文学和儒学复兴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汉代校猎赋展现了汉代校猎之制,而由于两汉礼制思想与政治状况的不同,汉赋中所见校猎之制的描写有所不同。如西汉侧重于优游娱乐、奢侈淫逸,东汉初期重视其儒家礼乐教化功用,至东汉中晚期,则回归其军事功能本身,内容与风格各有不同。而从总体来说,汉赋所展现的汉代军礼,具有雄豪、恣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汉代酒风的炽盛是汉赋中酒文化的社会原因。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是汉赋中酒的基本文化功能。以审美判断来审视汉赋中的酒文化,可见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而汉末则成为酒文化以悲为怀的开端,此后借酒浇愁、寄酒为迹则成为中国文人酒文化的常态。  相似文献   

17.
在汉代的史籍中 ,赋、颂或是在名称上相互指代、互换使用 ,或是二字连用、同指一体 ,这种混淆的状况给后人带来很多疑惑。从目前存留汉颂作品的文本可以看出 ,汉颂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明显受到了《诗经》中的“颂”的影响而重新回复于四言体的作品 ;第二类是变颂式而近于文的作品 ;第三类是在写法上以铺陈展开颂美 ,具有明显赋法特征的作品。总体而言 ,汉颂在写作手法上继承了《诗经》中的“颂”的庄重典雅 ,汲取了当代汉赋的铺排渲染 ,在作品内容上则反映出汉代大一统封建专制社会中以颂扬为宗的精神导向 ,所以汉颂实际上是汉代颂扬主题的另一种再现。  相似文献   

18.
韩寒论     
韩寒是20世纪80一代最早登台的文学新人和公众人物,迅速窜红成为这个时代呼风唤雨的文化英雄之一。解剖"文学韩寒"与"公民韩寒",全面而完整地分析韩寒的文学文本和社会活动,可见韩寒与时代风潮呼应,既为80后90后为主体的青年亚文化作了先锋和预演,也越来越显现出其文学和人生的自觉,特别是韩三篇的出现,标志韩寒的又一次破茧而出。而深度植根于消费主宰的大众文化,韩寒的独立性也越来越显得含混斑杂。这也凸显了大众文化的革命性与庸俗性、独立性与犬儒性共生互荣的时代症结,时代的进程也因之暧昧不明。  相似文献   

19.
汉画中的射箭、击剑和摔跤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宪波  张华 《南都学坛》2000,20(2):12-13
汉画中有不少表现汉代射箭、击剑和摔跤运动的图像,结合古代文献,可知这三类体育运动在汉代已相当普及,这对研究古代体育的发展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史建刚 《南都学坛》2007,27(4):19-21
西汉中期以后,统治危机日趋严重,在依靠刘氏皇帝及现存政治体制无法挽救时,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否定、质疑汉祚、汉家天下的厌汉言论,并随着社会政治危机的不断加深而被广泛传播,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在浓重的厌汉氛围中,外戚王莽应时而起,背负了社会各阶层挽救社会危机和改良政治的期望和理想,从而完成了汉新禅代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