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追求短期利益的经济发展目标不仅使世界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潭,也使世界处于生态危机的边缘。无论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否见底,全球经济能否复苏,各国在发展和恢复经济的同时。重视和考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是必然。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绿色投资、绿色建设及绿色增长,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变,以及提高环境产业的发展与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不仅是环境经济学的中心课题 ,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经济发展对环境变化起主导作用 ,但并不否定环境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对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经济的发展只有与环境的发展保持协调 ,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就能使两者协调发展。为此 ,中国要正确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中,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背道而驰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高强度的经济开发使许多地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永久性的破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困扰.现实给我们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权华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5):153-154
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但人类在获得巨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当人们回过头来反思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是伤痕累累。此时,人类才开始意识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开的。如何采取措施来规范和引导经济朝着一个正确而长远的方向健康发展,实现人类造物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已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迅速发展,全球性生态环境随之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使生态环境逐步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6.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平 《齐鲁学刊》2005,(4):154-157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目前理论界对此问题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模式,即先经济发展后生态环境保护的模式、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的模式以及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由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很大,特别是西部与中部、东部的差距是很大的,因此各地区在选取经济发展模式时应根据本地实地情况采取最适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生态的互动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双赢目标,是学术界和实际工作者力求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研究了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的路径,以及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双赢的科学政策、制度和体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资源与环境遭到过度开采破坏.近年来人们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反思,环境保护的意识观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浙江的11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情况进行模糊聚类,并根据聚类的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是个整体统一的大系统,而且是动态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三者之间协调发展与否,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目前,辽宁是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污染最重的省区之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经济发展。预测到2000年,辽宁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状况将更加严重,造成的危害将更大。本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方针,必须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道路,制定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战略,建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加强社会监督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控制程度逐渐加强,但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此,世界各国在进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时,都不得不把生态环境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加以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尚且如此,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就更应该注意对生态环境的研究。这不仅因为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基础,还因为农业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它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其他任何部门都无法比拟的依存关系。本文试图粗略地分析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从经济理性到生态经济理性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个案社区村民从破坏环境来寻求生存、发展经济,到经济飞跃之后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成功地实现了由单纯经济理性向生态经济理性的转变.这种转变时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与环境危机的矛盾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有学者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环境问题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尤其是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使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渴求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这种急迫不亚于对改革的期盼。正是基于这种紧迫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实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一味保护而没有发展,保护最终将无从着力;脱离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则是"竭泽而渔",一味发展而没有保护,发展最终将无从立足。而通过改革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积极应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联系起来,是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发展的。本期组织的由郭国庆等学者撰写的文章正是围绕着上述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的。  相似文献   

13.
有学者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环境问题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尤其是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使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渴求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这种急迫不亚于对改革的期盼。正是基于这种紧迫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实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一味保护而没有发展,保护最终将无从着力;脱离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则是"竭泽而渔",一味发展而没有保护,发展最终将无从立足。而通过改革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积极应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联系起来,是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发展的。本期组织的由郭国庆等学者撰写的文章正是围绕着上述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的。  相似文献   

14.
有学者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环境问题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尤其是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使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渴求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这种急迫不亚于对改革的期盼。正是基于这种紧迫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实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一味保护而没有发展,保护最终将无从着力;脱离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则是"竭泽而渔",一味发展而没有保护,发展最终将无从立足。而通过改革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积极应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联系起来,是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发展的。本期组织的由郭国庆等学者撰写的文章正是围绕着上述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的。  相似文献   

15.
有学者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环境问题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尤其是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使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渴求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这种急迫不亚于对改革的期盼。正是基于这种紧迫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实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一味保护而没有发展,保护最终将无从着力;脱离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则是"竭泽而渔",一味发展而没有保护,发展最终将无从立足。而通过改革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积极应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联系起来,是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发展的。本期组织的由郭国庆等学者撰写的文章正是围绕着上述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的。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问维持着一种制约与协调的动态关系,即:经济发展在改变环境过程中,提供了保护环境的有效方式;而环境保护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成本约束,更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激励.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寻求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走市场化和产业化之路,丰富经济发展对保护环境的效率方式,提升环境保护对发展经济的激励作用,实现两者之间的动态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论及的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发展中国家如何从经济的相对落后状态进入经济相对发达状态的发展形式。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经济发展在某一特定时点上所呈现的空间并存状态;二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空间状态之间在时间上的继起轨迹。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发展与气候变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艰巨任务.因此,中国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彭琳 《学术论坛》2012,35(10):106-110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综合利用资源的方式来实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税收政策的完善程度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滥用影响很大,对循环经济的鼓励或限制作用也相当明显。对环境保护有利的税收政策,可以使经济主体在经济发展中自觉规避环境污染行为和资源浪费,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压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税收政策的创新来研究如何推进循环经济迅速发展,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生态保护区的功能、环境保护和经济共生发展的基础,并以国家级生态保护区东源区为例,阐明生态保护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矛盾原因及环境保护源头控制的战略意义,提出了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和谐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