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商鞅及其变法 商鞅(?——公元前三三八年),战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前期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本是卫国人,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后因受秦封于商,称“商君”,后世习称商鞅。 春秋后期和战国时代,正是社会变革急剧进行的时期,也是儒法斗争走向尖锐化的阶段。妄图挽回奴隶制颓势的儒家,日益不得人心。为新兴地主阶级上台大喊大叫的法家,随着封建制的逐步确立而登上政治舞台。 秦国开始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直到公元前四○八年,即鲁国“初税亩”一百八十六年之  相似文献   

2.
(一)翻开法家著作,通篇古文,没有标点,不见段落。我这刚进大学的初中生,象一名水兵,初进蓝色的海洋。怎么办?是探海深浅,还是望洋兴叹?合拢书,心潮翻。回顾历史数千年:犹可见,孔老二杀人刀光寒,犹可见,法家振笔批儒顽,犹可见,鲜血淋淋“雁翅锐”;①犹可见,奴隶造反浪涛卷,……千秋功罪谁评说?历史的重任,落在我们双肩。千里征途党引路,何所惧?一声“闯”! (三)寻良师,解疑团,生产大队请教员。辅导员,王大娘,热茶一杯话短长:“工农兵要做历史的审判官,边注边评边批判……”理论组长张大伯,为我逐句细斟酌,加上许多红线圈,珍珠泥沙分清楚,使我…  相似文献   

3.
前言在先秦时期儒法两个对立的学派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商鞅、荀况、韩非三个法家代表人物,在批判儒家的反动思想、阐述法家的进步思想的时候,往往用一些寓言故事作为论辩的手段和工具,去夺取思想政治斗争的胜利。今天,在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开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从《商君书》、《荀子》、《韩非子》三本法家著作中共选出二十五则寓言故事加以介绍,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加认清儒法两个对立学派斗争的实质,把历史的经验同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反动的孔孟之道和林彪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批深批透,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也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寓言故事的题目均为选注者所加,其先后排列,悉以这些寓言故事在上述三本法家著作中出现的顺序。  相似文献   

4.
法家类著作在古典目录分类中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汉书·艺文志》中法家类著作被归入到诸子略中的法家。从《隋书·经籍志》开始逐渐稳定下来,除在明代法家类著作被附录于杂家中外,从《隋书·经籍志》一直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被归入到子部的法家或法家类。伴随着这一过程,法家类著作种类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以法治为核心的法家类著作,到后来逐渐增加的宏观法制理论著作、治狱类著作、对法家经典进行考订的法家类著作、微观法制理论著作及辑本。  相似文献   

5.
古书经钞录翻刻,易滋讹舛,其义难通。然古人用字多通假,亦有字本不讹,后人因不谙通假而误判为讹字。明人刻书,每有臆改之失,近年排印古籍,亦偶见此病。曩读汉魏六朝碑刻及金石文字专著,见碑中有通假字,有俗字,亦有讹字。而判通假字为讹字,虽学者通人亦复难免,征例考订,往往后出转精,因摭记通假字之可于先秦两汉古籍中取得互证者,以为校读典籍之助。一日,从前辈某先生游苏州之网师园,额题“纲”师园,先生诧曰:岂非“网师园乎?余举汉唐碑刻中网省作冈(曹全碑)、纲(褚书圣教序)之例,以证额题不误。先生莞尔,并怂恿整理碑刻中之迎假字以飨读者。盖书经翻刻,殊难  相似文献   

6.
韩非是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代表,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历史经验,创建了以“法治”为核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对反动的儒家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的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韩非的思想,对于深入批林批孔,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家功利主义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当时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功利主义思想体系。人本主义是其逻辑前提;人性自私论是其哲学基础;重视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是其思想核心;以法制利是其显著特征。汉代以后,儒家的道义论地位上升,但法家的功利论并没有夭折。道义论与功利论的融合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质之一。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曹操曾对其劲敌孙权赞叹不已,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敬佩之意,溢于言表。曹操赞赏孙权不是没有原因的。孙权确是三国鼎立时期和曹操、刘备尚可相当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孙权执政的五十二年内,他积极推行法家路线,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祖国的统一以及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作出有益的历史贡献的。正因为这样,后代的一些有抱负的人士希望有孙权式的人物出世。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面对南宋统治者执行投降卖国的儒家路线,曾发出了:“千古江山,英  相似文献   

9.
法家是先秦时期主张“法治”、强调耕战、坚持历史进化观、力主改革的进步思想流派。《汉书·艺文志》云:“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理官,就是法官。法家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春秋初期的齐相管仲主张“以法治国”,嗣后,郑之子产、晋之范宣子均立法以治,魏李悝大倡法治,韩申不害“明法”重“术”,慎到“尚法”而讲“势”,秦商鞅变法而国大治。管、李、申、商诸人史称前期法家。战国末期之韩非子,“观往者得失之度”,集先秦法家之大成,史称后期法家。反映上述法家人物思想及其斗争风采的法家著作,是我国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研究先秦法家著作的现状及其体式、风格,对我们了解这朵开放在先秦诸子散文苑囿里的奇葩,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通假字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假字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通假字与本字在意义上毫不相干,通假字与本字在声音上相同或相近,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通假字分为实字通假、虚字通假、实字虚字通假三个类型。其读音一般应读本字的音,但为了协韵,读起来上口和谐,也可读通假字的音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华法律政治文化的渊源和主流,先秦法家政治思想有大量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客观、全面地剖析法家政治思想的特点,以古鉴今,对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乃至当下,无论是在政治体制、思想文化抑或是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乃至社会生活层面上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13.
伟大的诗人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在诗歌中表现出法家思想的诗人。屈原生于公元前三四○年,死于公元前二七八年。他一生经历了战国后期阶级斗争极其尖锐、复杂的阶段。战国时代,在强大的奴隶起义的推劲下,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历史在前进,人民要求统一,是当时的主要倾向。在这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中,是主张“法治”,拥护新制度,坚持革新前进;还是顽固地维护旧制度,坚持“礼治”,搞复古倒退?这是当时政治思想领域内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围绕这场斗争,各个阶级的代表人物纷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学术主张和有师承关系的儒者和墨者群体,但并不存在以家标名的学派,更不存在有明确师承关系或其它内部联系的法家学派。儒墨道法等家产生于汉代的学术总结,而百家划分的基本标准是学术。法家区别于他家的界限是"言"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治术。  相似文献   

15.
扬雄是西汉末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语言学家,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本文对扬雄专著及单篇文章的存、残、佚及其文集的整理情况作了简单的考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著作中对"个人"的论述,主要是指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类的相互关系中的个人,是以阶级群体、整个人类对美好未来、美好社会制度的追求与建立为背景、框架和前提来进行论述的.这是马克思个人问题研究的真正逻辑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人学理论与其他一切人学理论的本质区别.马克思的"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强调的是个体作为社会存在物与社会发展目的的根本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认识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内容的归纳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核心的阐述 ,都极大地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 ,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 ,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通假字是在汉字发展中形成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它遵循的一条原则。方音引起的“声转而字异”是声近通假的原因。正字与假借之间存在多元形式。“避讳”与“形近而误”,皆不属通假之列。研究通假现象,对阅读古籍,探讨汉字的演变、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假字拾诂     
1.翼通(翼辶) 《论语·乡党》:“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翼如”,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端好。”邢昺疏云:“谓疾趋而进,张拱端好,如鸟之张翼也。”朱熹集注用邢昺说。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为:“当快走的时候,姿态的端整美好好象鸟儿舒展翅膀一般。”邢昺说增“张拱”二字来解释“翼如”,说是如鸟张翼,于义未安。“翼”应通“(翼辶)”。《说文·走部》:“(走翼):趋进,(走翼)如也。”《广韵·职韵》“(走翼)”字注同,足见《论  相似文献   

20.
从唐律中德法关系的几方面特点来看,唐律虽然也强调"孝亲",但终以"公法"优先于"私德",以"忠君"优先于"孝亲";唐律中"刑罚"的目的着眼于外在行为的调控,而不是道德"教化";唐律强调为子、为臣要"顺上",强调对"人"的服从,而不是"从道"、"从义"。唐律的所有这些特点都是一种"改造"了的法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