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全文约1.2万字,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的却是其中的11个字"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其实除了这11个字,工作规划中并没有对公务员退出机制做进一步说明,之所以引起如此轩然大波,更多的恐怕是因为公众对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杨军 《领导文萃》2008,(21):87-91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全文约1.2万字,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的却是其中的11个字“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其实除了这11个字,工作规划中并没有对公务员退出机制做进一步说明,之所以引起如此轩然大波,更多的恐怕是因为公众对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杨军 《决策探索》2008,(17):37-39
长期以来。公务员退出机制之所以举步维艰,名存实亡,关键和症结不是没有相关规定和制度,而在于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理由也没有办法让公务员退出。显而易见,公务员退出机制的关键就是把目前的非正常退出改为正常退出,建立能者进庸者出的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4.
公务员退出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公务员退出机制关系到公务员系统能否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保持活力。我国公务员制度实行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5.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深改组")第7次会议审议的《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指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是为基层公务员办好事、办实事,一定要把好事办好。在全国县以下机关实施这项改革,要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坚持好的做法,改进存在的不足,认真抓好组织实施。这是深改组自成立以来,推出的又一个重镑的改革方案,让基层公务员特别是青年公务员再一次看到了职级上升的通道和希望。  相似文献   

6.
赵艳红 《决策探索》2014,(24):42-43
12月2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有专家指出,此举将拓宽基层公务员发展通道,公务员待遇会随着职级的提升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7.
张朝圣 《决策导刊》2006,(10):44-45
公务员精神是公务员政治素质、思想作风、职业素养、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贯穿到实施公务员法的全过程,贯穿到健全和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全过程,贯穿到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公务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觉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这为贯彻落实《公务员法》,  相似文献   

8.
易丽丽 《决策》2012,(4):62-63,97
今年"两会"期间,人保部部长在记者会上面对中外记者表态,继续支持公务员聘任制探索,鼓励先行试点的地方为将来全国推行聘任制公务员提供借鉴.常任制是"铁饭碗",而聘任制被形象地比喻为"瓷饭碗". 一时"聘任制公务员"再次被媒体关注,成为热点话题.乐观派对"瓷饭碗"寄予厚望,认为能打破"官本位",解决"天花板"问题,发挥"鲶鱼效应",畅通退出机制等等;忧虑派呼吁要"破"更要"立",还有悲观派认为聘任制不过是"冷饭热炒",认为早在2006年《公务员法》已规定聘任制,出台6年之久,始终"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0,(21):10-10
全国公务员竞争上岗工作经验交流会5月11日在京闭幕。这是近10年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首次召开全国性专门会议,专题研究如何将公务员竞争上岗工作引向深入。《人民日报》5月25日对本次会议进行梳理分析后指出.随着推行力度的不断加大.竞争上岗制度已成为公务员选拔任用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退出机制在公务员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改善公务员队伍结构,促进公务员勤政、廉政的重要保证。我国的公务员退出机制由于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公务员考核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阻滞了公务员队伍的新陈代谢,加大了政府的用人成本。本文提出了发展与完善公务员退出机制的一系列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考核必须建立科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公务员法》颁布施行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公务员考核制度,希望通过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提高公务员的工作效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误区:有些地方采用私营企业的末位淘汰办法,实行所谓的年度末位淘汰制;有些地方为了规避《公务员法》中考核录用标准,实行轮流坐庄的办法,扭曲了公务员考核制度。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央某部门实行严格的公务员末位淘汰制,并且把淘汰下来的公务员集中起来办学习班。由于机关内部天怨人怒,始作俑者自己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逃避本单位公务员考核形成的“风暴”。公务员考核制度是当代行政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法》创新职位分类制度,确立了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公务员法》规范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方式,建立起公务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公务员法》注重对公务员实绩的考核与奖励,规范了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分配。《公务员法》明确公务员的义务、责任与权利,进一步完善了公务员的权益救济机制。《公务员法》解读  相似文献   

13.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深改组”)第7次会议审议的《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指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是为基层公务员办好事、办实事,一定要把好事办好。在全国县以下机关实施这项改革,要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坚持好的做法,改进存在的不足,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4.
夭凯民 《经营管理者》2014,(23):174-175
完善公务员退出机制,对于加快政府的新陈代谢、提高政府运转活力、使政府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我国公务员退出机制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公务员退出现实相结合,指出我国公务员因受传统思想影响、绩效考核不健全、社会保障缺失等原因形成了"出口难",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颖辑 《秘书之友》2014,(4):4-5
正公务员分类改革引关注3月26日,据《京华时报》报道,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这将成为我国公务员分类改革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这项关乎全国700多万名公务员切身利益的改革,或将于今年年内实施。新政一旦实施,公务员挤破头也要争当领导的局面将得以改善。具体而言,基层公务员即使当不上处级领导,也有可能享受处级干部的待遇。  相似文献   

16.
《决策探索》2010,(9):31-31
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这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标志着公务员管理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五年探索,五年创新,我国公务员管理工作亮点纷呈。新形势,新起点,如何建设一支让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员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城口县第十次党代会和第十四届人人会确定了全县未来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围绕这一目标,我县林业工作要更加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市委《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8.
段兵  振华 《决策探索》2005,(8):20-21
历时5年,前后修改14稿的《公务员法》,于2004年4月27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法律,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公务员法》凝结了我国11年来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绎验.借鉴了国外公务员管理的做法,对规范公务员管理,保障公务员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现代公务员制度确立之初,就将"永业"作为其重要制度内涵。20世纪70年代后,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公务员"永业"制度提出了挑战,一种更具弹性、流动性的公共人事制度成为众多国家改革的取向。但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国家的改革并未触及公务员"永业"制的根基。在我国,公务员退出机制的不健全及运作的不顺畅,带来了公务员事实上"永业"的现象,产生公务员队伍活力不足、公共管理目标取向位移、尾大不掉等问题。因此,健全公务员的退出机制,结束事实上的"永业"现象是当前公务员制度改革的重要主线。  相似文献   

20.
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修订草案)》。新修订的《公务员法》体现了对公务员的道德要求与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伦理目标,明确了对公务员的角色定位与道德期许,对公务员的选拔任用提出了明确的道德标准。同时,新《公务员法》也为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提供了路径:一是提升公务员德性,培育公务员的伦理自主性;二是推进公务员行政伦理的制度化与法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