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论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术界通常称之为“五权宪法思想”,而已往往不肯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笔者认为,五权宪法只是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包含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的建设程序、五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和人民全权、政府万能的民主目标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它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成就,许多内容直到现在仍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应当给予积极的评价。一孙中山认为,革命的目的,在于实行三民主义,而三民主义的实行,必须有其方法与步骤。所以,…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经历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们把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称之为早期民生主义,并从政治经济角度就其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作一粗浅探讨。 一、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 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与他的早期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思想,并不是同步产生的。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只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主张,尚无“平均地权”一说,即当时尚无民生主义思想。在此八年后即1903年秋,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革命军事训练班时,才首次提出了“平均地权”的经济政治主张,从而初步形成了民生主义思想。1905年10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正式问世。现在我们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李昌庚 《兰州学刊》2007,5(8):127-130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吸收西方国家政治文明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当时特定国情而提出的,尽管有些不足,但仍存在许多理性的价值。虽然"权能区分"理论、五权宪法和"以党治国"思想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但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三民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及其立宪政体。文章指出必须从如同孙中山所言的基于中国国情的"过渡时期",从孙中山思想的本意来评价其民主宪政思想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五权宪法政治学说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五权宪法,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核心和精华,他为之奋斗了一生。对于孙中山五权宪法政治学说,史学界很少有专文论述,本文拟对孙中山五权宪法政治学说作概要论述,不妥之处,祈请同好匡正。 一、五权宪法学说的形成 创立五权宪法学说、在国家制度上实行五权宪法原则,是孙中山毕生奋斗的革命目标。 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包括“政权”、“治权”两部分。“政权”即指人民掌握的选举权、复决权、罢免权、创制权等四权;“治权”即指治国机关掌握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弹劾权、考试权等五权,亦即“五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作为一个完整的五权宪法学说的提出,孙中山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904年下半年至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提出了五权宪法中“治权”部  相似文献   

5.
从三民主义演讲看孙中山的近代化构想钟卓安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奋斗轨迹,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转变。“三民主义演讲”,就是他实现这一转变后的思想结晶,也是他孜孜追求中国近代化的不倦记录。在演讲中,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前提、基础和出路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结晶。他在追述“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时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门“因袭”传统文化是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过程中,孙中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创新思想。‘“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政纲中影响巨大,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旗帜。在关于“民族主义”的诸多言论中,孙中山从传统文化中广泛吸取有益于革命需要的东西,并适时地赋予其新的意义。从“驱除邀虏,恢复中华”中,可以看出,孙中…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他的思想实现了质的飞跃,给沉闷、涣散的国民党带来了转机。但它不是孙中山凭空想出来的,是有一个形成过程及现实原因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在探寻救国真理的曲折道路上,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采取的伟大战略决策,从而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当时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辛亥革命80周年,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25周年。1956年11月,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颂扬了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颂扬他“全心全意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并且指出,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在其从事救国救民的奋斗过程中,立足于“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旧文化而融贯之”,“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以光大之”,融铸而成三民主义,用于指导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运动。本文拟就孙中山如何融汇陶铸东西方思想文化以成其三民主义学说这个问题,略抒管见,以向行家请教。 一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孙中山最早萌发的革命思想。其基本内容是“反清排满”。孙中山曾总结说:“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就是说,其民族主义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种族观念与思想的发扬光大,同时又吸收了新的思想文化养料,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民主义”最早产生于岭南,主要得力于岭南对外开放的社会环境和西方文化的熏陶。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立者。然在孙中山的周围还有一大群岭南人,他们与孙中山意气相投,最早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宣传、讲解和发挥。可以说,“三民主义”并不单单是孙中山一个人的创造,除了孙中山之外,其他的岭南革命分子对“三民主义”的创立也有着不可抹煞的贡献。地处岭南的香港,是反清思想的一个发源地。香港自1841年被英国占领后,清政府便不能把它的统治力量伸展到这个小岛。许多不甘臣清的岭南人便把这里作为他们暂时脱离清朝统治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后来又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章太炎呢?曾经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一度以革命家现身,  相似文献   

12.
经济平等思想是孙中山平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础之一。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主要来源一是古代大同思想和洪秀全的均贫富思想,二是他在西方国家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孙中山“经济平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孙中山所主张的经济平等是建立在富裕基础上的均等,认识到通过振兴实业对实现全民经济平等的重要性。局限性是平均地权仅涉及分配领域,未触及所有制制度,“节制资本”带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和缺点,同时孙中山对实现“经济平等”目标的过程存在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其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三民主义思想由旧到新的发展变化一样,其民族主义思想也有一个由旧到新的发展变化。一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思想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一步一步地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由于其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逐步尖锐化,中国人民不断地起来进行反对外国资本侵略和国内民族压迫的革命斗争,其首要任务就是“争取一般政治自由,尤其是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参看《列宁文选》两卷集,第一卷,第826、827页)作为承前启后的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无论是在旧三民主义的发展阶段还是在新三民主义的发展阶段 ,始终贯穿和体现着主权在民的思想。而孙中山主权在民思想的发展 ,则是对民权主义的重大发展。这就表明 ,主权在民的思想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核心。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不当之处 ,请学术界同仁批评指正。一辛亥革命前 ,孙中山有相当长的时间流亡于欧美 ,从事于反清的革命活动。在欧美 ,孙中山不仅考察了欧美的政治和民主共和政体 ,同时大量阅读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启蒙思想家的著作 ,深入研究了欧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接受了欧美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始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的业绩和思想曾经光照人间。他是一个愈挫愈奋,开拓进取的革命家,直到停止呼吸的最后瞬间,仍没有停止过振兴中华的事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晚年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孙中山的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评价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评价新论王永祥,李国忠对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进行科学的、恰如其分的评析,是中国现代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之一。不少学者对此已经发表了颇有见地的见解,本文试图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上,以政体模式为主,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就五权宪法思想评价中的几...  相似文献   

17.
1985年9月21日,民国史资料协作会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南京大学历史系一位民国史硕士研究生陈红民的毕业论文:《论9.18事变后的胡汉民》。会上发言热烈。主要意见有两种,一种认为胡汉民是旧三民主主义者,以后也没有变化,“9.18”以后,他的政治主张仍作是旧三民主义。另一种意见认为胡汉民“9.18”以后的三项政治主张与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不一样,不能把它看成是旧三民主义。当天下午,李新教授作了总结发言。这个发言后来以《关于民国人物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把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也促使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与中共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的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的经验教训,使毛泽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思想,并引导中国人民最终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证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爭,是第一次国內革命战爭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资产阶级右派从思想战线发动的进攻所作的反击,是新民主主义道路和旧民主主义道路、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爭学说和反馬克思主义的阶级合作谬论的斗爭在当时的一个重大回合。这一斗爭的历史意义十分值得重视。戴季陶主义是以当时戴季陶的反动理论而得名的。戴季陶反对以阶级斗爭学说来解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主张以什么“中庸之道”来解释它,说什么自尧、舜以来的中国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至孔、孟而中绝,到孙中山才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思想;并且说什么要以“国家民族的需要”为它的“最高原则”,不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才是“纯正的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20.
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主席早就这样教导我们把孙中山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当作珍贵的遗产来继承,并且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指出:“他(指孙中山——笔者)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怎样从作为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一部份的“五权宪法”思想中,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他留给我们哪些有益的东西,并指出其局限性,对于我们判别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值得我们在学习我国历史遗产时联系实际问题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