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少侨《<天问>“犬体”新证》谓“犬体”是指部落图腾,但在舜象关系、象与苗瑶族关系的论证过程中,没有提供确凿证据证明“犬体”为部落图腾,而闻一多改“犬体”为“犬豕”,并以《韩非子·内储说》燕人浴矢寓言作证,提出舜因浴矢(屎)御酒避免了象的迫害,同样缺乏可信度。“犬体”,当指施行巫术的对象,所谓“肆犬体”犹《列女传》所载瞽叟与象两次谋害舜时,因“依鸟工”和“衣龙工”施行巫术而获救,古人相信这种“感致巫术”具有神秘的超自然力量,而屈原时代,随着社会的日趋昌明,诗人对神奇的巫术产生了怀疑,所以提出“何肆犬体,而厥身不危败?”。  相似文献   

2.
《周易》作为一部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经典巨制,成书古老,内容丰富而庞杂。它是一部卜筮之书,具有浓厚的原始巫术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尊重历史,以史治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是本文作者的立论前提和基本出发点。本文认为,《周易》以儒家思想为基干,全方位地荟萃先秦诸子杂家社会文化思想精华,集史前文化、图腾文化、原始巫术宗教文化,以及世俗经验哲学、人文社会思想乃至行为生活方式之大成,最终成就为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史上的经典名著。从《易经》到《易传》,中华民族完成了从原始巫术宗教神性思维到世俗经验哲学人性思维的嬗变。《周易》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远早于古希腊罗马,是人类最早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进行全方位审视和探索的伟大民族。  相似文献   

3.
<周易>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经典巨制,成书古老,内涵丰富而庞杂,是一部卜筮之书,具有浓厚的原始巫术宗教文化的神秘性色彩.尊重历史,以史治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是本文作者的立论前提和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浪潮》是丹尼斯·甘塞尔根据真实课堂案例改编而成的一部经典作品,以其独树一帜的眼光对纳粹现象进行了持续性探讨。在这场狂热运动的造势中,群体的无意识极易受到纳粹意识绑架而形成一种有序的破坏行为。此外,意识形态机制一旦受到外界刺激,便会迸发出吞人心智的蛊惑力。从传播学角度新释《浪潮》有助于了解集体狂热背后的无形力量。正是在群体集合行为的感染机制与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下,这场学生运动一步一步走向了极权的深渊。  相似文献   

5.
黑犬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小说《黑犬》的主题意象,它是西方现代社会中忏悔精神匮乏、恃强凌弱以及爱的缺失的表现符号,是西方传统文化逐步走向没落的体现。西方传统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式微,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患上了典型的抑郁症。麦克尤恩为西方现代社会把脉,指出了其病因在于传统文化的抑郁,并尝试着为其探索拯救的药方。  相似文献   

6.
当人们赏玩古代书法墨迹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经不同程度的“涂改”。近几年来,在各种高层次展览、高层次获奖作品中,我们又见到了不少经“涂改”的佳作。然而,时人对“涂改”还缺乏深刻的研究与思考,习惯地把文字、文句的“涂改”当作了书法艺术的“必然错误”。忘记了文字、文句内容有别于书法艺术内容这一基本道理。使之面对古人妙迹产生疑惑与多余的缺憾,对今人佳作造成曲解而挑剔。对此,本文就书法中…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无论是认识现代资本主义,还是建设现代社会主义,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发表的《资本论》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问题。《资本论》还分析对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一切社会都适用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如社会再生产诸环节间的相互关系、商品生产及其规律和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提出的原理与规律,如果抽去资本主义的特定关系,对社会主义也有意义,如决定积累量的诸因素、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等。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和商品生产等问题时,对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趋势所做的预见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8.
“几”在古代是同音而不同形的两个字,即“几”和“■”。“几”在作为本字、象形字时,读jī(机)音。当它用作“■”的简化字(替代字)时,属会意字,此时它也读jī(机)音。但若它在句中含有询问的意思和语气时,那么它的读音就不能再读jī(机),而应是jǐ(己)了。  相似文献   

9.
《文选》中的难对问设论,历来对其文体分类、特征及其文体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蜀父老》难体具备先秦语体的特征,即对问的形式、有关国家政治的内容、强烈的议论说理目的,以及相对类型化的写作体制,其文体当来源自语体。同时,《难蜀父老》在对话双方人物的设置方面,较语体有所突破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比较分析《对楚王问》《答客难》《解嘲》《答宾戏》的文体特点,可以发现先秦语体与对问设论都有源流关系,并在汉魏六朝时期展现出的新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的“兴”,是古人借诗言志的一种表现手法,人们用《诗经》的“兴”法来讽喻时政,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抒发情怀与志向。“兴”不单是一种简单的引起,它还是诗学中的一种讽喻性诗体。《毛传》“独标兴体”揭示出了作品中隐含于物象中的与讽喻相关的政治意蕴。“兴”在诗歌中具有一种对人进行“启发、鼓舞、感染”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11.
在对《文心雕龙·神思》篇的研究中,传统看法是以“神与物游”作为“神思”的主要特征,这种观念并不能反映“神思”的本质,“神思”是指写作中以语言活动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即所谓“言为枢机”的语言。心理观念。《神思》篇从这种思维的基本特性,它的发生过程中语言的作用,语言与意义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入手,构成了比较系统的语言思维关系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心理研究。这与后现代文艺心理研究呼应,具有重要的文艺心理学意义。阐释刘勰文学语言心理研究的独特观念,使它得以与西方当代理论进行对话并在其中展示自己的意义,这是比较诗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中有三篇语录体论说文,即《缪称训》、《说山训》、《说林训》,三篇文章虽承继《论语》、《老子》之文体和说理方式,但更多的则表现出其对语录体说理方式的发展与创新,三篇文章均显示出相当成熟的思维艺术和说理艺术,并锐意摆脱逻辑思维的说理常规,而力求突出文学所特有的形象思维,彰显出《淮南子》语录体论说文独有的说理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通过分析李霁野先生和祝庆英先生的两篇《简.爱》节选译文(罗切斯特的自辩),采用细读及比较分析方法,对翻译体的三种具体表现分别进行阐释和讨论。证实翻译体可以通过各种翻译方法加以淡化,以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4.
<渭城曲>是唐代一支送别的歌.中唐时已广为传唱.<全宋诗>、<全宋词>中的有关歌吟,反映出<渭城曲>在宋代的歌唱及传播情况,对其歌唱者、歌唱声情、歌唱方法等诸多方面均有述及.在宋人的诗歌创作中,<渭城曲>已形成专门的一"体".分析这一典型个案,诗歌歌唱在诗"体"形成中的意义即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说"体, 陆机和刘勰在<文赋>与<文心雕龙>中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看法.陆主"说炜晔而谲诳",刘主说"言资悦怿","唯忠与信"."炜晔"与"言资悦怿"是陆刘二位概括的"说"体的艺术特征,大体意思相同,均言"说"体须言辞美丽.二人真正的分歧在对"说"体内容的认识上陆机是从分析以往的"说"体作品本身所得出的结论;而刘勰实则是对此种文体提出了自己的写作主张.其"征圣"宗经"思想,当时文笔说的发展,及刘氏文章为政教服务的观点都对此种主张的提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三犬之风”是洛威尔与艾斯珂汉诗译本《松花笺》对李白诗句中“飙”字的译法,此一译法便为“拆字法”,即将单个汉字加以拆解,厘析各组字偏旁的意象特质,进而赋予其以诗性言说。中外学界对《松花笺》的褒贬不一,“拆字法”是纷争之焦点。对“拆字法”的非难,是未曾考量彼时美国诗界向东方寻求创作资源的时代吁求,忽视了西方“语音中心主义”传统的置入。“拆字法”发明出汉诗中某些汉字的诗意潜流,彰显出汉诗的审美空间,但亦会引致一些翻译败笔。  相似文献   

17.
孟子以"见牛未见羊"来论证"以羊易牛"合法性的做法,给后世学者解读"以羊易牛"带来了不少困扰。朱熹从"仁术"、"理未形"、"人物有别"等角度替孟子进行辩护。"见牛未见羊"实质是强调"见"中蕴含的恻隐之情在推动人为善中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见牛未见羊"中所蕴含的伦理问题归约为如何认识道德情感在人类的伦理道德生活中的作用。我们认为,现代社会不能把人类的伦理道德生活建立在恻隐之情上,而必须建立在一套理性完善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基础上。因此,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后天的人为教化,通过系统的教化把道德理性加入道德情感之中,以使人形成以道德理性为主的良知。  相似文献   

18.
《朱子语类》是宋儒语录中的重要文本,汇集了众多独具语料特色的理学词汇,体类词群便是其一。论文以语义场理论为依据,分析《朱子语类》体类词群的词义所指,探求体类词群的文化旨归,进一步考察体类词群所呈现的经典阅读观,为今人经典阅读活动提供文化参照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看过小说《兄弟》(余华)的读者,大概很少无动于衷于小说中夸张、滑稽、搞笑的场面描写以及放肆的语言暴力,而对于许多严肃的批评家或那些对余华有所期待的读者,则可能大失所望。实际情况却是,越是专业的批评和善意的讽刺,越是促成了小说销量的直线飚升,这既出人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恩萧是男女两性力量的结合,她与希刺克厉夫具有不可分割性。她是一个"双性共体"的女主人公,对瓦解男权制社会的性别二元对立论有重要的作用。这一形象揭示了西方男权制对女性的改造,不断地激励着女权主义者为追求两性平等、独立自主的生活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