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金庸以男女和谐的完整世界再现了现代人的英雄情结,卫慧却以破碎分裂的现实描绘隐寓了现代人想依托于完整世界的英雄情结.这些既揭示了现代人所处的共同境遇--潜沉于心里的英雄情结在现实世界得不到完整复现;同时,金庸、卫慧对英雄情结不同的表现方式则又表明了男女不同的价值观:男性是理想主义的"建构",女性是现实主义的"寻找".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在特定历史条件及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北朝民歌,以其豪迈独特的表现方法与技巧,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些民歌有着浓郁的英雄情结以及对英雄的敬仰与崇拜。  相似文献   

3.
6年前,当江泽民主席率团赴香港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时,香港知名企业家罗玉其领队打起“江主席辛苦了”的大红幅,世界媒体争相报道,引起强烈的反响;为了祖国的希望工程,他与郑培民书记结下了深厚的情义;当“神州五号”升天的那一刻,他的爱国情结更加强烈,义卖珍贵邮票与民族英雄之星杨利伟亲密接触,支持中国的航天事业;而当奥运英雄在雅典大获全胜时,他与奥运英雄把酒言欢,在香港与32位奥运英雄一一合影、签名留念。说起这些事情,别人笑他是个追星族,可他却高兴地说:“我不是一个追星迷,我追的不是歌星影星,而是见证历史、感受历史、为祖国争光的民族英雄。在我的心中,爱国才是我永恒的情结。”  相似文献   

4.
《吉姆老爷》是康拉德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自出版以来褒贬不一,尤其小说中的主人公吉姆更是成为人们竟相评论的对象。吉姆究竟是否可以称为英雄,各家各有评说,但是在康拉德创作《吉姆老爷》的过程中,他的英雄情结始终左右着主人公吉姆的命运。小说中康拉德对场面描写的刻意安排以及小说的外部形式,都以把吉姆塑造成一个悲剧式英雄为目的。康拉德的英雄情结在暗中指引着他把吉姆推向死亡,并在死亡中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悲剧英雄。  相似文献   

5.
从创作心理的角度剖析韩愈碑志文所包含的四大情结,即文人情结、少孤情结、英雄情结和伤逝情结,由此解读韩愈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本以蒋维明先生的《郑成功传奇》一书为主,审视了蒋维明先生历史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认为其作品不仅使历史与审美相融合,而且小说中的人物还激荡着浓郁的英雄情结;论还论述了蒋维明作品中英雄成长与女性的关系,并阐述了这种关系在中、西方历史传奇小说中相似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西方人的《蝴蝶夫人》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蝴蝶夫人并非简单地如许多西方批评者所说 ,是东方主义者编造出来贬低东方女子的 ,她有相当的历史依据。亚洲人能理解西方男性的蝴蝶夫人情结 ,但西方女性主义者尤其是亚裔女性却激烈反对 ,恰恰说明这一情结之根深蒂固。主题迥异的《蝴蝶君》和《西贡小姐》都是这一情结的变调  相似文献   

8.
《诗章》中庞德把史诗英雄奥德修斯作为贯穿诗篇始终的原型人物,传达了诗人庞德"英雄"救世的理想。神话中的英雄原型的不同侧面——返乡的航海者、有勇有谋的行动者、秩序的创建者及坚定的追寻者"置换变形"为诗篇中的汉诺、马拉泰斯塔、亚当斯和杰斐逊、墨索里尼以及诗人自己等历史和现实中的"英雄"。他们都是庞德心目中与奥德修斯原型一脉相承的"奋力走出愚昧走向真知"的精神的化身,表达了庞德的"英雄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第九个寡妇》中英雄寡妇蔡琥珀形象为例,剖析严歌苓小说独特的历史观,即对历史,严歌苓有独特的看法,她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解构一种既定的意识形态,从而使她的作品导向了一种多元化的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10.
作家张一弓有一个英雄情结, 张一弓作品中的英雄专题在发生“有主题”变奏; 这是我阅读一弓小说特别是近作的两点感受。 读一弓的小说,常会感觉到他的心灵一定被某种东西强烈地占据了,在不同的表现对象身上,常会发现一个相近或相似的精灵——英雄的精灵。 张一弓几乎创造了一个英雄系列:李铜钟、张铁梁、商山兰、赵镢头、郭亮、春妞、宋福旺、猎人……  相似文献   

11.
《鸿雪楼词》创作于沈善宝三十岁之前,是其前期生活和文学活动的集中体现。《鸿雪楼词》蕴含了以“愁”为核心的四重情感体验:一、经营家计的愁苦:既要售卖书画维持家计、积攒资金归葬亲人,又要劳心兄弟反目的家庭人事,再加上病魔的折磨,以上生活种种构成了《鸿雪楼词》的愁苦体验。二、亲友苦别的离愁:亲友的生离和与妹妹、母亲、业师、弟弟的死别,成了《鸿雪楼词》的离愁体验。三、壮志未酬的愁怨:父仇未报及满怀壮志无法施展的苦闷和憾恨构成了《鸿雪楼词》的愁恨体验。四、异乡飘零的乡愁:三次离乡的经历成就了《鸿雪楼词》的乡愁体验。  相似文献   

12.
武则天在长达45年的统治期间,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平定叛乱势力、巩固统一国家;发展科举制度、广泛选拔人才;实施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胸襟气量宽阔,善于纳谏从善。她是一位基本上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3.
贾迎春,《红楼梦》中一位秀美、胆怯、柔弱而孤寂的女子。因其从小失去母亲,在没有爱的环境中长大,又被封建礼教所禁锢,所以其性“怯”。她优柔寡断、温顺平和、与人无争,最终惨死在“中山狼”的尖牙利爪下。她曾经也有自己凄清的憧憬,并非真“木头”。她在红楼中不是配角,她不仅是全书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丰富了红楼十二钗反映生活内涵的厚度,她使美与美的被毁灭得到更多角度的展示。  相似文献   

14.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佛教信徒。她与佛教关系密切,有着不解之缘,其母杨氏信奉佛教 使她从小便对佛教有所了解,入宫后社会风俗的影响以及后来入感业寺为尼的经历使她与佛教逐渐结缘。随着对佛教的感情 日益加深,她开始大力扶持佛教。她多次迎奉佛指舍利、翻译佛经、兴建佛寺塑佛像,使佛教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佛教也对武 则天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为她革唐为周制造舆论,佛教在她建立武周政权后继续为她巩固统治服务。武则天与佛教相互作 用,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林黛玉本来喜聚会,却又自甘寂寞,甘愿离群索居。因为贾府里、人群中有她的所爱所恨、所喜所悲。她否定“仕途经济”,则是既否定那个社会的最高价值,也否定那些从事、热衷“仕途经济”的男男女女,这样,在观念上,她把自己分裂成精神主体与作为物质存在的主体。林黛玉始终生活于爱与被爱、自洁与合群的矛盾中。当她认定自由存在于世外的时候,她的人格从此就陷入内在分裂之中。  相似文献   

16.
全公主乃吴主孙权的长公主,重臣全琮之妻。由于特殊的身分及善于运用政治权术,其在“二宫构争”和孙亮继位等孙吴重大政治事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了政局的走向。孙吴政权随着她的势力的兴盛而矛盾蜂起;随着她的势力没落而趋向灭亡。  相似文献   

17.
徐特立的结发妻子熊立诚11岁过门到徐家做童养媳,与徐特立自幼相持,支持徐特立破产读书,支持徐特立办学,也支持徐特立参加革命。徐特立对熊立诚一往情深,两人70年如一日,相敬相爱,相濡以沫,相互支持,始终保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相似文献   

18.
唐代女诗人李冶身世及作品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冶被称为“女中诗豪”,其诗也堪称“大历正音”,然其身为女冠,却风情宕逸,与刘长卿、皎然、陆羽、朱放、阎士和等人更是情逾常礼,故历来论者多以“荡”字责之。这位看似放纵自由的女诗人,内心却深感寂寞,她那些深情婉转之作,断肠相思之声,字字都向世人昭示着她对友情的渴望、对爱情的执著。情重则“荡”,“荡”犹不能遣怨,则只有走向世俗抗争之路,其悲剧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  相似文献   

19.
平儿——集色、才、德于一身的“全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儿是《红楼梦》中集色、才、德于一身的“全人”。她容貌出众,出身卑贱,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且安运知足;在处理与贾琏、阿凤的关系方面,她知进退,守本分,能够“周全妥贴”;她名为“平儿”,其实不平凡,有过人的才华,但命运却不平顺,其命薄“比黛玉尤甚”。《红楼梦》深刻细腻地写出了平儿难逃厄运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0.
安娜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人,在19世纪的俄国社会她追求理想中的爱情,但她所在的社会没有给她提供实现爱情理想的土壤,她所爱的人也没有成为她实现爱情理想的翅膀,她所追求的没有结果的爱情最终使她选择了以死来完成自己对爱的付出,美被毁灭了,悲剧产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