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析大学毕业生就业最低工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工资待遇关涉个人、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建立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制是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这一制度的建立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既有劳动力价值理论、成本—收益效应理论等经济学依据,又有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的哲学依据,还有社会控制、需求—满足等社会学、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18所北京高校的调查表明,2012届毕业生就业意愿的非均衡性、就业行为的分层性、就业结果的差异性均较强.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很多方面问题的一个缩影,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大学生主动地积聚和展示更大的就业能量,更需要高校提供更好的能量储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4.
汪玲  朱文星 《社科纵横》2010,25(3):148-149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诚信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推荐材料弄虚作假、面试时弄虚作假、随意违反就业协议,给用人单位、学校、自身都带来不利影响。为解决高校毕业生诚信缺失这一问题,应该不断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完善就业指导与规范管理、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建立学生信用档案。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2008,(3):58-58
日前,河南省在春节前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多项政策,力促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一是去基层扶贫每月补助数百元;二是去乡镇工作评职称时免试外语;三是到民企就业社保年限合并计算;四是毕业生创业可申请5万元贷款;五是自主创办企业给予研发经费支持;六是就业指导教师将设置专业职称;七是取消内部考试公开选聘大学生;八是毕业生招聘会不再收取门票;九是贫困毕业生可给予求职补贴。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志荣  邓云晓 《社科纵横》2008,23(9):166-168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存在者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这些就业歧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必须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正视其导致的危害,积极探索抑制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弓丽娜 《社科纵横》2011,26(5):51-53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本文从分析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入手,从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5日,劳动保障部颁布了《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共9章77条,对《就业促进法》中就业服务与管理、就业援助的相关制度做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对促进就业,培育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隐性知识在企业知识中占绝大部分比例 ,隐性知识不易编码和传播 ,不易被其他企业仿制或窃取 ,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企业隐性知识分为四个层次 ,各个层次的隐性知识可以流动和转移。我国企业隐性知识有效管理的主要措施是 :建立促进隐性知识共享的高效机制 ,自上而下的企业文化渗透 ,形成自下而上的知识拉动型流动 ,采取相关技术促进隐性知识创造和共享。  相似文献   

10.
阎学林 《社科纵横》2008,23(9):153-154
探寻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论述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重要性,提出了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对策和措施,还提出了宏观调控下的就业市场体制及就业市场的概念及含义,论述了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就业市场体制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最根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食品工业也逐渐发展成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种环境下,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此,高校的食品专业教学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近年来,高校食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并不乐观,所以有必要加以分析和改进,采取多样化手段,提高高校食品专业学生就业质量。该文对此做了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新时期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高校食品专业就业困境,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高校教学中提高食品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策略。以期在改善食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从而推动我国食品工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生产要素市场最重要的力量之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构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市场的稳定与发展。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构建问题的研究成果,可获得以下启示:市场各主体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构建良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其一,政府科学制定政策,引导就业市场各主体“有所作为”;其二,高校主动适应市场,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其三,用人单位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就业市场建设;其四,社会机构抓住机遇,通过就业服务壮大自己;其五,高校毕业生提升自我素质,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3.
应用自编问卷针对毕业生群体实施大样本调查,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分与其对疫情影响的认知观念以及职业自我概念评价情况存在显著相关;从影响路径来看,高校就业心理辅导与支持对毕业生就业态度与价值观因子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毕业生职业自我概念发展;高校公...  相似文献   

14.
王海东 《社科纵横》2008,23(4):40-42
高校扩大招生后,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也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环境、大政策的指导下,基层单位必将成为缓解就业难的根本途径.本文从影响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关键因素分析、高校毕业生列基层就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建立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职的长效机制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吸纳毕业生能力下降,应从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政府实施相应配套措施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2006年,北京市政府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这一计划的成功实施对于有效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特别表现在"下得去"、"用得上"和"留得住"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现了诸多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性、社会性以及如何进行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迅猛,全国各高校竞相增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尤其是上海市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职业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专业发展迅猛的同时,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的困境。本文通过对上海市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以及深入民政局、街道、居委会等部门所作调研,以期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