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农民画已经形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创作队伍,正一步步山"乡间田头"迈入艺术殿堂,由"草根文化"变身时代精品。因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不同,农民书画本身也成为地方的特色文化名片,但与此同时,农民画而临着诸多发展的难题。在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举办之际,我们采访了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毕铭鑫,让他带领我们走进农民画这一特色文化,感受艺术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2.
延安文学是"写农民"也是"为农民而写"的文学,是深受农民文化滋养浸润的文学,农民主体性是延安文学的显在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有独特的时代语境和深广的历史文化根基.根本原因在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农民的空前崛起所导致的文化、文学转型,而农民意识形态的确立与张扬则是延安解放区的现实文化语境.在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谱系中,农民及其文化传统与延安文学最能体现本质性或本体性联系,因此也成为延安文学研究的有效论域和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诗歌和绘画历来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而中国题画诗便是诗情画意高度融合的艺术珍品。这是我国的国粹。题画诗对绘画或画龙点睛,或探幽发微,或锦上添花,或另发别论,与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而受到诗画名家的青睐。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说:"我的诗第一,字第二,印第三,画第四。"可见他对题画诗的重视。遗憾的是题画诗这份宝贵文化的遗产并未引起  相似文献   

4.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04,24(4):15-22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其动力是基于社会条件之上的人的意识、需要;文化史研究的任务就是研讨历史运动的规律,其方法为"唯物"、"阶级分析"与"实践"。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的一些学者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并批评了传统中国文化。杨东说墨家的"兼爱"是训练平民与农民为"受官僚与地主之剥削的孝子"。陈国强说秦统一之后的中国社会仍然是封建社会,称赞王莽是"打击私有制之一个大胆的改革家"。陈高佣说中国现代化的途径是在民族资本基础上渐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陈竺同特别重视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于历史发展的作用。毛泽东说未来中国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尹达批判了中国文化西来说和疑古思潮,用考古新材料描绘了中国远古文化的起源。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对文学的理解,其精神是与鲁迅等启蒙文学家相通的.他并非"天生的"大众化作家,但他热爱农民,关注农村,始终为农民而写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现代文学复杂的历史进程中,他使文学写作密切关注变化中的农村和农民生活,体现出一代作家的人格力量和文学良知,也使中国左翼文学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落到了实处.因此,以赵树理创作为中心,分析其"为农民写作"的文学思考,对当下中国作家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我认识一个县级人大代表,是个农民,第一年参加"两会"可能有新鲜感,第二年他就不想参加了——虽然"两会"可以住宾馆、吃自助餐,他说,适逢春暖时节,事情多。但他私下和我说的理由是:"开会光坐着不动,比上山刨地还累!"这个农民坦诚,当初选他当代表,是因为种植大户,有影响力。但是,作为人大代表,他在履职过程显然有所欠缺:没有调查研究,自然就  相似文献   

7.
辛华 《华人时刊》2005,(12):14-15
在中国一家咨询公司工作的法国达芬妮小姐对 中国有钱人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她说:“我在名牌 店里看到两个中国女士挑鞋子,她们说,这双鞋才 6000元,太便宜了!”花一个中国农民将近两年的收 入买一双鞋,怎能不让这位来自讲究消费国家的女郎 瞠目结舌呢?! 另一位在华外籍人士也有这样印象,他说:“我去 年8月来到北京,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来自王府 井,看到人们在那里狂热购物,买的衣服常常几百块 钱一件,不禁想起一篇报道中说的,如今的中国遍地 可见百万富翁……中国人的购买力十分凉人。过去我 把积蓄都用在买书和旅游上,不在乎穿着。到中国后, 受到周围人影响,我三天两头买东西,或衣服或鞋子, 总抵挡不住购物诱惑。我每天还去饭馆吃上一顿。在  相似文献   

8.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对中国农民的影响之大更是前无古人。他关于农民是革命动力的理论使中国农民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关于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使农民获得空前解放;关于教育和改造农民为维护农民的长远利益提供了政治保障;他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老爸的名片     
星期五的晚饭后,全家人正在一起轻松地聊着天,老爸突然提出了要印名片,全家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老爸一个农村来的老人,既没工作,又没职务,再说现在很少有人递名片了,印名片做啥?大家不由地哄笑起来。等我们都笑完了,老爸又一次重复了刚才的要求,并讲了他的理由:“这两年,我每天早晨锻炼,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大家挺投缘,对我也很尊重,都称我老大哥,家里有啥矛盾都愿跟我说,还要我介绍长寿的秘诀呢。现在家家都有了电话,可号码那么长记不住,有老友生病在家,想打个电话表示慰问都不可能。虽然名片有点过时,但我觉得这东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民:鲁迅乡土小说文化批判的视点与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进入鲁迅乡土小说叙述的中心乃是鲁迅从文化角度进行国民性批判的必然结果。鲁迅以“中国农民”为视点 ,通过解剖“国民性” ,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中国整个封建思想文化体系。他用文学的语言揭示出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症结所在 ,他的乡土小说创作在文学史与思想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西南研究,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会学者们围绕西南区域人类学发展史,边疆、民族与"他者"的文化历史构建,西南少数民族的社区、族群认同、文化传习和表达的政治,藏彝走廊研究和西南地区民主改革口述史等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研讨会具有跨国、跨地区、跨族群、跨学科、跨学术史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杨润宏在山西太原开出租车已经有20个年头了。属于60后的他积极乐观、爱说爱笑,在当地出租车圈子里有很多朋友。然而真正让他_在“的哥”“的姐”中间出名的,则是十儿年坚持帮贫困农民打官司的事。从2000年第一次义务维权开始,13年间已经有200多人得到过杨润宏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从毛泽东的农民观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 ,对农民问题的成功解决 ,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最具特色的贡献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说 ,毛泽东把农民和农村问题作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有效 ,也是最符合中国实际的途径 ;在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和军队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初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的发展方向和步骤等一系列问题上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民概念及其分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与建设的首要问题,科学的界定"农民"的概念对于认识和理解农民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从对农民的认识入手,系统地界定了当代中国"农民"的概念,剖析了各种认识的误区;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实际,对农民进行了初步的分层研究,探讨了七个层次农民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文学对中国农民来说,主要还是“雪中送炭”问题,而不是“锦上添花”问题。现时的中国仍需要赵树理精神,应该有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为九亿农民服务,掌握着中国当代文学主流话语权的人士应该为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鲁迅笔下的闰土形象已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他是旧中国农民文化人格的代称.解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城乡差别逐渐拉大,形成了"农民"和"公家人",又产生了新中国的"闰土";改革开放以后,急速扩大的贫富差距产生的"老板"和"农民工",又继续诞生了新一代的"闰土"."闰土情结"内涵极其丰富,主要包括隐忍精神、懦夫意识和常乐心态三个层面.随着城镇化、商业化的发展,新一代农民已彻底与"闰土情结"决裂,并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昂首挺立在中国的大地上.解读"闰土情结",就能形象地看到旧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探秘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而加深对旧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7.
在影星宾馆挂着“首席执行官”的房间里,名片上已经印着董事长衔头的邓建国坐在老板桌的前面,向我介绍:“兄弟,老板桌後面的林总才是首席执行官”。一脸随和的邓建国在业内没有人说他存在着什麽架子,放电影的两年已经磨平了他的棱角。坐下後,邓建国递给了记者他刚刚出版的一本书:《中国活宝邓建国》,并为此调侃说:美国有阿甘,英国有憨豆,中国有什麽呢?他眨了眨眼睛,不言而喻就是这个活宝就是自己!自诩为活宝的他也很坦诚:“这个性格是改不了了”,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并在前年一脚踏进了“赤水河”之後,在影视界渐行渐远的身影并没有为它投射…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致力于人生问题的探讨和中国问题的解决。《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中国文化要义》这两本书是梁漱溟先生论述其文化观以及如何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著作。他分别从哲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论述了三种不同文化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路向说"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文中笔者尝试通过分析《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中国文化要义》两本书中论述中西印文化之间区别的不同方式,从而对其文化观的形成和展开加以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小康生活》2005,(1):4-4
国家将立法保护农民权益,《农民权益保护法》即将出炉,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将第一次有了一部专门的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他将篆刻和绘画相结合,创造出"书画印"这一全新艺术和"书画印印学"这一门新学科;他从大学讲台走向社区学校,把承载着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画印艺术推向外国友人与社区居民,立志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他今年六十多岁,为书画印教育与传播奉献了自己的大半生。他就是阮力,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街道社区学校书画印印班的授课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