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承载着一个名族的精神和灵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和代表。如今,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动之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不断增加。最简单也是最频繁的也就是伴随着人们的旅游活动而发生的文化交流,中国正在不断的走向世界,我们的很多旅游景点和文化特点也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前来旅游。与此同时我们就愈加关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也就是如何通过翻译让外国游客了解景点的历史文化、特点和文化价值。本文将通过简单讨论我们在对旅游景点进行翻译时候涉及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文化的多元化势必在造成文化冲击现象。文章积极从这个角度出发,探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多元化和文化冲击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文化交流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旅游活动本质是一种特殊性的文化活动,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旅游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交流与沟通的有效载体。现阶段,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这就需要高等院校要不断更新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提升学生跨文化意识;重视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优化教学内容,构建语言、文化协同发展的知识体系;运用外教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中外文化的差异性,为国家旅游行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4.
《国际人才交流》2001,(5):11-12
在耶鲁大学,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专门负责与中国交往的机构:雅礼协会(Yale—China Association)。这个已有10年历史的机构,以其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持之以恒的工作,在中美文化交流中传递着脉脉的中国情怀。 雅礼协会成立于1901年,最初是由几名耶鲁毕业生自发成立的,以在中国行医、办教育为目的。100年来,它对于推动中国的英语教育、医疗教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等方面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这个协会在湖南创办了湘雅医院、湘雅医学院(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雅礼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雅礼中学,为香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世界英语理论为起点,介绍了“中国英语”在跨文化语境下的重要角色。针对当前中国英语无法满足中国对外交流需求的现状,中国的英语教育现状与跨文化交际需求的矛盾为切入点,提出引入“中国英语”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与进步,中外交流也日益密切,其中电影翻译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大具体表现。在电影中,电影片名在提高票房、吸引观众以及电影的推广等方面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近些年来,人们对电影片名的翻译也越来越关注了。本文就将对电影片名的特点进行总结,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对电影片名的翻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汉英语言之间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犹如从中国到秘鲁(from China to Peru)之遥远。但是,在通信、因特网等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世界大融合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现实需要。谚语是人类各民族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示形式之一,它以凝  相似文献   

8.
从1950年进入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学习中国文学专业算起,李福清的汉学岁月已经走过了整整60个年头。在这期间,李福清来访中国27次,出版了200余篇相关论著,为海外汉学研究与中俄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商标的翻译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因为每个国家在观念、文化习俗、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上都是不同的,所以不同国家的人对商标的认识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商标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此予以充分的考虑。本文主要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商标翻译方法,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营销需要在跨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而文化差异带来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的不同,引致文化障碍与冲突。本文结合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经营经验,总结出实施本地化策略可以更好地保证跨文化营销企业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在现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体现在历史进程、经济发展、宗教信仰、风俗礼仪、人际距离等方方面面。人际距离对跨文化交际起着本源性的影响,它的概念可分为空间、社会、文化、心理距离方面,通过逐一分析其特点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得出只有承认文化差异,努力适应异文化才能够减少国际交际摩擦和误解,最终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方,尤其是中国与美国主流人群对待时间的态度的不同,探讨其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为了保证不同文化背景下交际双方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进行适度的文化移情至关重要。因此,充分认识到文化移情的价值,有意识地在实际交际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移情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经40多年,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解决经营中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是很多外企都迫切想要处理的问题。高校要在专业教学、能力培养、人才培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企业要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校企合作等方面提高员工的跨文化交际综合能力。为企业发展不断地提供和输送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5.
段冉 《人才瞭望》2016,(6):176-17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第一次对跨文化教育给出了如下定义:跨文化教育是引导某一类文化学习者所进行的一种文化输出活动,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形成开放、宽容、平等的跨文化心态、观念和意识的同时,获取丰富的跨文化知识,从而减少文化冲突,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平发展。基于此,就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毕华(Piva)生于意大利米兰,现任横店集团欧洲分公司总经理。作为世界最优秀的经理人之一,他对跨文化交流有着独到的见解,也颇有建树。再访毕华,让我们对中国的文化出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在中国加强软实力建设方面获得了启示。"我与中国有独特的化学反应"毕华1992年第一次来到中国,这次经历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在他眼里,中国就像一个能够产生强大化学反应的基地。他被中国人、被中国的儒家文化和一些独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口语又是跨文化交际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口语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为研究基点,分析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口语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培养英语口语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近中秋,却依然溽暑不退,使人难以静心安坐。但我还是被朋友送来的一本1999年度的《中国国庆特刊》的清样吸引住了。近200页的篇幅内共设有11个栏,涉及中国即将逝去的一年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法制建设、金融投资、杰出人物、文化交流、民俗风情、奇珍异宝等各个方面。它是由北京周报社、五洲传播出版社和新加坡中亚信息出版有限公司合作编辑出版的。而主要投资方是新加坡中亚信息出版有限公司,其具体策划人便是区荣辉先生。身为新加坡籍华人,区先生怎么想起策划和制作这样一本向世界各国读者介绍中国,尤其是中国当代实…  相似文献   

19.
本扎把中国当成第二故乡,他爱加蓬也爱中国。在中国,他从懵懂少年成长为武林高手、影视明星、文化交流专家,并且成为小有成就的商人、国际武术联合会官员、加蓬武协主席等多重身份的成功人士。  相似文献   

20.
佛教在中国得以顺利传播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经典。回顾其初传时的环境,有助于我们厘清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让我们明白文化交流是彼此条件具备、互动的产物。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交流双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己知彼,注意时机和策略才能确保交流的成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