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德膜克利特和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古代朴素的系统整体观,至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恩格斯奠定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的理论基础,到称雄于现代科坛的SCI理论(即L·V·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维纳的控制论和申农的信息论),再到70年代兴起的DSC理论(即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论、H·哈肯的协同论和托姆的突变论),标志着从古至今人类系统思想史上的主要里程碑。现在,国内外涌现的各种归纳型、演绎型的系统理论流派不下20余种,初步形成了包含有深刻哲理的系统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源于18世纪中期对“科学效率y(scientific efficienc)的探索,发展至今已强调于理性化的决策(rationalized decision-making)。其间经历了19世纪后期的“美丽城市”运动(“city beautiful”movement),20世纪20年代的现实/技术主义(Pragmatists/-etchnicians),30年代和40年代的国家资源关注思潮(Nationaloresource concerns)以及50年代的理性规划趋势(rationalplanning move-ment)。理性规划模型(kational Planning MOdel,即kPM)是城市规划理论近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是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论看国企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劲松 《兰州学刊》2005,(3):113-115
当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正成为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图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它涵盖了宏观系统中制度管理层面和运行保障层面的因素,也包括微观系统中的各个利益相关主体.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必须考虑它对整个系统各个要素的影响,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综合国力系统论的建立需要找到或确定综合国力的最基本的要素,然后依此为主线,将其他各种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这样,各项要素将按照一定的顺序或等级纳入一个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此,综合国力各项要素之间的关系才会被理顺,综合国力的实质才能被把握。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源泉,同时也是连接综合国力其他因素的关键。综合国力就是以它为基础和核心组成的。另外,文化应囊括社会制度、科技实力、教育水平、人的素质等因素。这就是与综合国力系统论配套的"大文化"概念。  相似文献   

5.
自由心证制度是证据制度的核心,自由心证制度的正当性是基础,系统论作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方法论为自由心证制度正当性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系统论认为,自由心证系统相比法定证据系统而言,在系统构成要素的多样性、系统结构的合理性、系统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均占据优势,更加符合系统论的基本原理,这就是自由心证制度的正当性依据。  相似文献   

6.
自由心证制度是证据制度的核心,自由心证制度的正当性是基础,系统论作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方法论为自由心证制度正当性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系统论认为,自由心证系统相比法定证据系统而言。在系统构成要素的多样性、系统结构的合理性、系统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均占据优势,更加符合系统论的基本原理,这就是自由心证制度的正当性依据。  相似文献   

7.
矛盾系统论     
电磁理论是研究电现象和磁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与此相似,矛盾系统论是研究矛盾和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矛盾系统论不是用矛盾的方法研究系统论,也不是用系统的方法研究矛盾论。矛盾系统论是研究矛盾观点和矛盾方法与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及其相互统一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整体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红兵 《社会科学》2012,(5):170-178
20世纪90年代文学作为一个独立断代,其意义和价值,尚未得到文学理论批评界的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文学对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整体性的农耕书写特征、整体性的启蒙叙事、革命叙事困境,具有主动性反拨的意味。重新认识20世纪90年代文学,我们可以梳理出三种叙事走向:探寻古典文化、皈依身体性属和走向民间话语。20世纪90年代,作为20世纪的"末世",其文学短处和它的成就一样鲜明,对20世纪80年代的厌弃(包含对20世纪80年代对五四文学的高扬策略的厌弃),使它带上了无起点又无终点的"世纪末"色彩。  相似文献   

9.
周树杰 《理论界》2006,1(9):155-157
系统科学是一门新兴科学,它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经历了整体性思想、系统思想的长期发展过程,到20世纪40年代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创立,乃至60~70年代的运筹学和系统工程、耗散结论理论、超循环理论和实变论、非线性科学等新学科群的涌现,而最终形成,并大兴于世。80年代后,协同学的产生、系统科学体系建立和复杂性研究及生成科学的提出等,使系统科学迅速发展,日益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机械论为代表的经典科学是建立在"实体"实在基础上的,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是建立在"关系"实在基础上的。"关系"实在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本体论根基。  相似文献   

11.
高剑平 《河北学刊》2008,28(1):235-237
近代科学哲学思想对一般系统论的创立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科学哲学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末的形而上学整体观时期,这一时期完成了对自然界各门类深层规律的揭示,为人类的认识达到新的整体化阶段创造了条件;第二个时期是19世纪的辩证整体观时期,这一时期则揭示出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辩证整体。这两个时期都是一般系统论思想得以形成的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理论作为解读各种社会现象的基本框架,是20世纪后期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支配性范式。后现代理论具备以下两个特征:首先,试图将当代社会的"现代性变迁"置于时间的脉络中加以理解;其次,后现代理论是一个根植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验的变迁图式,是欧美人针对自身的一种自我理解的尝试。全球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从全球视角理解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全球化理论同样具有两大特征:第一,擅长将某一社会的"外部"变量放在"全球"范围内加以考察;第二,着重关注西欧圈与非西欧圈合为一体的"地球",是一个主要用来解释非西欧圈问题的范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接班人思想的发展与演化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酝酿阶段(1921年到20世纪50年代初),使用"类接班人"概念阐述接班人的重要性和条件要求;提出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明确使用接班人概念,提出接班人思想的基本框架;扭曲阶段("文革"期间),接班人思想产生扭曲,选拔方式和培养方式出现偏差;修正和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矫正接班人培养方式,提倡接班人梯队建设;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继续创新接班人条件要求和培养方式,大力推动接班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后"语境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界开始引介与接受"后学"思潮,完成了一个理论观念的相遇、选择、接受、借鉴以及应用影响的过程.但在"‘后'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并没有放弃理论对话的努力,更没有遗忘理论建构的责任.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系统整理和消化当代西方文论的新现象、新思潮、新发展、新趋势,并有效地与中国当代文学现实相联系,以增强中国文论的生命力,这仍然是中国当代文论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外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成为外语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本文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从系统论在外语教师知识体系的构建中的应用,外语教师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如何构建一个适合新世纪外语教学形式的合理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理论是一套关于行动和结构的理论。但是,在现有的社会资本研究中,这两个层面的探讨却呈现出比较混乱的局面。对此,托马斯.福特.布朗(T hom as FortB row n)试图通过系统论的视角,即“行动、结构和环境”三个层面上将有关的研究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去。这一积极的努力,不仅使社会资本研究中层次混乱的问题得以梳理,进而解决了行动和结构谁先谁后的问题,而且使社会资本的本土化研究得以实现。但是布朗将学者的研究简单地“对号入座”于上述三个层面,显然是值得商榷的。同时,作为一种系统指向,布朗只是为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真正意义上的系统论建构还需进一步的深入。  相似文献   

17.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受教育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从系统论的视角下探索影响专业设置的因素,它们包括和专业设置外部运行的环境如技术水平、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等影响;专业设置内部自身的构成要素如课程体系、专业教育教学资源、专业中的人等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犯罪构成系统论的哲学基础问题值得商榷;中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不能向塔甘采夫复归;犯罪构成系统论中,未能解决好事实的犯罪构成与规范的犯罪构成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犯罪构成中不应包括排除行为犯罪性的情况;犯罪构成系统论的结构,同司法实践的需要不符.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文论形态及现象的形成,方法显然是重要的.文学主体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之后不久就赫然成了一种令人瞩目的理论现象.从特定角度看,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社会学事件.相较于"内在理路"和社会历史研究法,运用知识社会学方法对这一理论现象的形成进行考察,能够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一些新思路.在知识社会学视野之下,可以较为明显地见出主体性文论现象与1980年代哲学领域里的主体性问题讨论一道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史中的意义和价值.当然,这一理论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存异"与"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呈现出理论和政策方面明显的"存异"和"趋同"现象."存异"主要体现在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与政策取向之间的互不相容,"趋同"表现为两者之间互相吸收对方合理的理论并进行综合."存异"和"趋同"与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两大"转换"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促成经济理论的第一次大转换,即由新古典经济学向凯恩斯经济学转换.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的"滞胀"又促成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衰落.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互相接近,形成西方经济学"趋同"的发展方向.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的发展演变趋势,有助于对其理论主张和政策的时效性形成清醒的认识,同时把握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