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实现社会性别平等与公平,是一个世界性议题。中国政府承诺: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要体现男女平等原则,将妇女教育的主要目标纳入国家的教育规划。《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明确规定,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课程。但是,尽管在大多数地区男女之间的政治和法律平等已取得进展,要改变人们的性别价值观和信仰仍需努力和恒心。作为一个教育研究工作者,我建议加强中小学校的性别平等教育。  相似文献   

2.
性别与发展理论评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回顾了妇女与发展及性别与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对不同时期关注妇女与发展问题的研究,特别是针对在性别与发展理论形成中产生重要贡献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与评述。本文认为现代性别与发展理论是对妇女与发展理论的发展与深化。虽然妇女与发展的理论主要来源于女权主义理论与现代化理论,然而,性别与发展的理论则开始质疑传统发展模式,从而成了和环境与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并列的当今世界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3.
浅议社会性别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后 ,中国政府签署的《行动纲领》和《北京宣言》两个联合国文件的精神在国内传播 ,“把社会性别纳入决策主流”成为各级妇女组织和妇女研究者的努力目标和熟悉话题。社会性别 (gender)作为一种分析范畴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妇女研究者所掌握 ,社会性别意识培训也在一些地区开展 ,对推动社会性别进入各阶层决策者和领导者的视野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社会性别作为国际学术界中的常识性概念 ,对我国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来说却十分陌生。绝大多数学者尚不了解妇女与社会性别学在国际上作为一个学术研究和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4.
就业,对于中国妇女从来就具有双重含义——作为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标志的政治意义和作为劳动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人和家庭福祉的经济意义。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特别是经济学家更关注妇女就业的经济意义,但是,在人的基本权利和社会价值得到广泛尊重的今天,妇女就业权利及其对性别平等的意义依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近日,妇女绿皮书《1995—2005: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其中“中国妇女的就业状况”一文从各个层面描述了近10年来中国妇女在就业方面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田晓虹 《社会学》2000,(4):25-30
任何民族和国家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状况,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妇女群体的自身努力,就两者的作用而言,前者往往具有先决性,后者则具有推动性。因此,在考察日本妇女发展的时候,以其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为背景,探讨它对妇女的地位确立及意识变化所产生的意义。将有助于把握战后日本妇女发展的脉络与特征,对研究妇女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妇女参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力度明显提高。穆巴拉克政府重视妇女工作,注重从立法层面保障妇女权益和大力改善妇女经济与社会地位,推动了埃及妇女事业的发展。同时,埃及妇女事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穆巴拉克政府的妇女政策存在局限性;埃及妇女失业问题严重,生存压力大;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频发等。尽管在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妇女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妇女的政治与社会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妇女依然是埃及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难题之一。埃及妇女的解放与发展,除政府推动外,妇女自身也需要更多地参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何阳 《现代妇女》2010,(6):51-53
在当前中国社区建设中,女性在社区经济建设、培育社区精神、政治参与和民主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存在着群体素质不高、致富能力不强、民主参与不够等制约因素。努力推动社区妇女工作与政府职能部门、与社会有关方面的紧密结合及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妇女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将社会性别意识融入到主流社会政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性别歧视是指基于性别的区别、限制和排斥,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 (无论婚否 )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相似文献   

9.
关于发展为导向的性别分析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别分析的方法是发展实践与研究的方法 ,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与性别问题相关的各种分析领域。其形成与发展得益于性别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性别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和环境与发展等问题一道 ,是 80年代提出、并逐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可持续发展 ,起初人们往往习惯于狭义地理解为环境资源与生态问题。事实上 ,当人们认识到发展应该回归到以人为中心时 ,其含义就扩展到了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技术、资源与环境等不同的方面。可持续发展在强调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时 ,也非常注意社会群体之间的平等与公…  相似文献   

10.
无酬家务和照顾工作在男女之间的不均分配,阻碍了《千年发展目标》中性别平等的实现。妇女运动强烈要求,新的全球发展议程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使得各国政府重新调整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真正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中国人信任的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近些年来 ,中国人的信任问题开始成为国内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界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有关的研究论文 (张建新、彭迈克 ,1 993;陆小娅、彭泗清 ,1 995;彭泗清、杨中芳 ,1 995;彭泗清 ,1 997;杨宜音 ,1 999;彭泗清 ,1 999;杨中芳、彭泗清 ,1 999;王飞雪、山岸俊男 ,1 999)日渐增多。信任像空气一样对人类社会生活具有不可或缺性。福山 ( 1 998 1 995)在其《信任 :社会德性与繁荣的创造》一书中 ,更将信任提高到影响和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层面。但是 ,关于中国人的信任问题 ,无论在理论和学术的研究探讨中 ,还是在对信任本身概念…  相似文献   

12.
自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直倡导男女平等,并努力通过法律政策、宣传教育等手段维护妇女的平等权利。但是到目前为止,推进社会性别平等仍面临不少的问题与障碍。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者对中国社会性别平等问题的认识,推动政府在人口与发展领域的性别平等主流化,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首次对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卫生部、国家计生委和全国妇联的242位部、局级高层决策者进行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调查。  相似文献   

13.
1.主张妇女退回家庭与反对妇女退回家庭 1983年、1987年,国内一些人为寻找减轻双职工的繁重家务负担,提出重新估价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得失,主张“妇女退居家庭”,恢复家庭妇女这一层次。王格、李秀玲主张“部分妇女退居家庭”,其理由是:(1)社会主义社会的家务劳动,与私有制社会的家务劳动纯属私人性质不同,它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它使妇女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使妇女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是妇女解放的现实手段。(2)双职工家务繁重,妨碍双方的工作、学习。与其夫妻双方被家务拖累,不如女方专搞家务,支持男方从事社会劳动,解决双职工繁重的家务负担。(3)妇女退回家庭是  相似文献   

14.
提高妇女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地位,影响她们通过获得内在力量以改进其健康状况,这是开罗人口与发展大会和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提出的妇女健康促进的宗旨。其意义有二:一是推动妇女健康的主流化建设;二是促进妇女个体和群体在健康领域的赋权实践。10余年来,中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各种途径和方式努力对现行社会中这两方面有所促进。其间有可喜的成就和经验,也存在盲点和误区,更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妇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这里所说的“妇女研究”,严格说来包含着两个不同的研究角度,一是性别研究,一是妇女独特问题的研究。这是由于研究对象的性质所决定的:一类是我们研究的大多数问题,是男女两性共同面临的问题,如就业问题、环境问题、社会文化问题等,其中的“妇女问题”是比较男性而言,因而在研究妇女时必须连男性一起研究,这就构成事实上的性别研究;一类是妇女的独特问题,如与生育过程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等。但是即便是性别研究,它的切入点仍是妇女问题,这两类问题共同的前提是迄今为止在两性关系中妇女相对不利的地位,以及社会为调整两性关系所做的努力,所强调的重点都是妇女。因此,本文仍将其笼统称作“妇女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发展进程中的妇女及性别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括性地讨论了妇女及性别在发展进程中的基本问题,概述了“妇女与发展”(WID)、性别与发展(GAD)以及性别计划(GenderPlanning)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相应的发展含义。本文还就这三个方面的实践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对中国妇女和中国人民有非同寻常的意义。20年前,将性别观点纳入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流,在《北京行动纲领》中被确定为促进男女平等的全球战略。尽管如此,那时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社会性别”。20年来,在中国妇女运动、民间社会和国际机构的推动下,社会性别主流化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妇女状况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妇女的基本状况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全国11.3亿人口中,女性人口有5.5亿,占总人口的48.5%。其中15~64岁劳动年龄内人口女性为3.6亿,15~49岁的育龄妇女为3.06亿, 下面分别描述中国妇女的生存(出生、健康、安全)和发展(教育、就业、社会参与、闲暇)状况。在描述中将尽可能注意到男女、城乡和地区间的差别。 出生 婴幼儿性别比和死亡率反映出人们对子女的性别选择和两性成长环境和条件的异同。其中出生婴儿性别比国际上规定103~107为正常范围(以女性为100),目前世界平均比例为106。而我国自1985年以来性别比呈现升高的趋势,1990年为111.8(其中城市为108.9,农村为112.2),1991年为118.3(其中城市为109.3,农村为119.8)。如果按地区分类,106或  相似文献   

19.
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的巨大变化及社会成就,蕴涵着占西藏人口半数的广大妇女的成绩和贡献。一部当代西藏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西藏妇女命运的变革史。半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制度在西藏的建立,确定了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改变了旧西藏妇女毫无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历史。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西藏妇女广泛参与了西藏自治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在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事业中显示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由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和威斯利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之性别观念——妇女、文化、国家”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2月7日—9日在波士顿召开,来自美国、中国(包括台湾、港澳地区)、加拿大、英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近200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汉学界妇女研究的盛会。会上有30多位学者提交了论文报告;另有30位学者以评论员和圆桌会议发言人名义发表了个人观点;大会讨论发言者更是争先恐后,异常热烈活跃,显示了国际汉学界妇女研究的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