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再就业政策与下岗职工再就业行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再就业工程”是一项旨在解决目前我国城市所面临的大规模下岗及失业问题的重大举措,再就业工程实施和推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下岗职工的行为与再就业政策(制度)之间的冲突。本文从再就业政策本身和下岗职工再就业行为两个侧面探讨了导致这种冲突产生的深层原因,指出进一步就如何转变下岗职工再就业行为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规定进行深入研究的紧迫  相似文献   

2.
下岗再就业问题是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全球化的时代课题.在滚滚下岗的洪流中,女工约占67%以上,其中中年女工又占下岗女工的60%以上.这一群体在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既没有性别优势,又没有年龄优势和文化优势,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中之难.如何解决这一庞大群体再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家庭的稳定,关系到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再就业工程的成败,更关系到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和前途.因此,对于这一群体再就业状况的分析研究有其特殊的意义.笔者于1997年底参与了对天津市1000名“中年下岗女工再就业能力现状及对策“的问卷调查和课题研究,发现实施再就业工程不单是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和再就业的机会问题,它首先是一场全社会范围内深刻的思想变革和就业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3.
时下,加快实施再就业工程,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不少地方政府和民政、残联等部门,为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千方百计拓宽就业与再就业渠道,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福利企业受不利因素的影响,残疾职工下岗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且相当一部分在再就业的问题上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严峻课题,这个问题能否较好解决,关系到改革能否深化,经济能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能否提高,社会能否稳定.本文从下岗职工失业的原因和再就业的难点入手分析,提出了治理下岗再就业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职场信息     
《职业》2001,(3)
劳动保障部帮助下岗职工尽快再就业 本刊讯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字: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1998年是50%,1999年降为42%,2000年又降至35%,今年一季度的再就业率比去年同期又有下降。 据了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已决定对下岗职工的就业、保障提供全面的援助。首先,各地将集中抓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为下岗职工求职提供一个好环境。其次,有关部门还会帮助下岗职工转移和接续社会保险,真正做到“无论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此外将做好“保生活”的工作,在衔接好三条保障线的…  相似文献   

6.
宋梅  李红 《职业》2009,(23)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大批企业不得不减产或停产,甚至破产,大量职工下岗.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及社会强烈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下岗职工”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一种特定现象,它将随着改革的深入而消失,取而代之将只有就业和失业两种情况。因此,对于如何进行“成功求职”这个问题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到了所有人们的面前,技工学校毕业生也不会例外。在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背景下,为配合“再就业工程”和“131”计划的实施,劳动保障部和中科院心理所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下岗职工成功求职策略”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指导新方法。1998年10月,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决定在北京、重庆…  相似文献   

8.
柯玉成  王磊 《职业》2003,(4):39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劳动就业局在发展社区就业服务工作中,注重抓好“四个结合”,努力做到“三个到位”,社区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吸纳了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社区就业。 “四个结合”:一是协调发展与整体联动相结合。劳动就业局与有关部门合作,共同加强对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和指导服务。通过努力,初步形成了多部门联手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  相似文献   

9.
杨学峰 《职业》2003,(2):26-27
2002年12月,北京。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的全国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一等功的宜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黄克作为湖北省惟一代表,作了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一站式”再就业服务的事迹报告。宜昌市“一站式”再就业服务的新模式、新经验,赢得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满堂喝彩。近年来,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湖北省宜昌市劳动就业管理处不断创新就业服务内容,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站式”就业服务的新模式,先后为10万余名下岗失业职工提供了“一站式”服务,有近8万人通过“一…  相似文献   

10.
视野     
《职业》2005,(1)
五大政策保障就业目标实现 国家将采取5大政策措施,保证2005年就业再就业目标完成,即加快《促进就业法》的立法进程;全面推动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中央财政再次加大用于再就业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再就业援助,稳定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为农民进城就业提供良好服务,包括向农民工开放一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一批诚信民办职介等。2005年,我国就业再就业目标确定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00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中国将与"下岗"一说拜拜  相似文献   

11.
朱邦伍 《职业》2007,(1):51
随着昌市2006 年第五期"SIYB"( 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 培训班的结束,又将有一批"小老板"从下岗职工中诞生."SIYB"免费培训彻底改变了这些下岗失业工人的人生.2004 年以来,从宜昌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已走出3000 名"小老板".同时,这项工程还带动了1.2 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相似文献   

12.
近一处多来,“下岗”与“再就业”已成为人们议论最多,并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之一.当人们为“下岗”职工提供各种各样的援助时,我们应该理性而客观地认识到,“下岗”职工的生存状况存在着差别,在“下岗”人背后隐藏着一批弱者人群,他们的存在,使“下岗”这一社会现象变得更为沉重.如何评价弱者人群,并为他们提供社会援助,是下岗职工社会保障问题材中出现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过硬的劳动技能是实现再就业的通行证田长庚,陈若平据益阳市解困办统计,到1997年5月底止,全市有破产企业58家,下岗职工18043人。停产半停产企业466家,困难职工有89894人。在这些下岗和困难职工中,除一小部分病、残、老、弱或一些不愿再就业的人...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社会支持、求职意向与求职行为的关系对于大学生就业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观支持对求职行为有正向影响,来自于亲人、朋友等社会资本的扶持及其心理上的情感支持尤其影响求职行为;另一方面,求职意向在社会支持和求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个体可以积极寻求主观支持,调整求职意向的强弱,进而实施求职行为促进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5.
试说新语     
下岗边防线上,两个士兵相互敬礼,上岗的神经绷紧,下岗的满身轻松。如今“下岗”这个军用术语用到社会上,特指让你失去饭碗,变轻松为沉重。每个年代都有被排挤到生活边缘的人群,他们都可以用某个专门词语代指。在阶级斗争年代,有地富反坏“四类分子”,他们在经济上与别人大致平等,但政治上无权。在经济建设年代,则有下岗职工,他们在政治上与别人大致平等,但经济上无权。当年四类分子期待的是被改造好摘掉帽子,如今下岗职工期待的是再就业。虽然,摘了帽子的四类分子仍是摘帽四类,再就业的下岗职业仍是再就业的下岗人员。  相似文献   

16.
职场动态     
《职业》2003,(11)
头条我国前9个月新增就业岗位650万个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向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做报告时说,至9月底,今年全国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含相应证明)823万个,占全部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63%。在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中,共有350万人实现了再就业,达到全年目标任务(400万人)的87%,其中“4050”就业困难人员98万人,接近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7.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下岗职工的职业技能,是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务必高度重视,立刻行动,力争全面见效。第一,在指导思想上,要从大局出发,坚持培训就业结合,为再就业服务。目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或者需要转业转岗,或者自身素质不高,再就业面...  相似文献   

18.
有关专家分析,今年,第一批进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将协议期满,下岗第一次将与失业划上等号。而我国劳动力将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就业岗位明显不足,因此对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说,这也是一个新阶段严峻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靠劳动者自主就业、创业和组织起来就业 ,以及各种灵活的就业形式是今后一个时期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出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 ,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 ,增加就业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广大下岗职工、失业人员通过劳动联合、资本联合创办中小企业 ,既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渠道 ,同时也是转变就业观念 ,拓宽就业门路 ,推进再就业工程的重要手段。“企业创办者”培训就是通过对有创办企业…  相似文献   

20.
黄晨熹 《社会学研究》2007,22(1):137-160
影响低保对象求职行为的因素极其复杂,制度安排是通过影响主观心理和认知从而影响低保对象的求职行为和决策。本研究以上海市为例,以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低保对象的求职行为?现行低保制度安排会对低保对象的求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定量研究发现,就业责任心、求职制约和受教育程度对求职强度有显著影响,而经济困难和求职自我效能以及救助变量对求职强度无显著影响。定性研究发现,影响低保对象退出、就业决策的因素除了替代率外,还包括其他一些重要因素。总体来说,虽然上海低保建立了旨在鼓励和强化求职行为的制度安排,但存在明显缺陷,其作用亦乏善可陈。对此,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