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康德以其理性超越论为其伦理学奠定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而罗尔斯顿则是以其自然内在价值论实现了环境伦理学的生态转向,本文主要通过对其内容和优越性的论述来加深对其内容的认识,引起人们对二者中道思想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3.
传统中国社会政治与现代资本主义——韦伯的制度主义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外学术界在论及韦伯对传统中国为什么未能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的解释时,强调韦伯有关儒教伦理缺乏资本主义精神的观点,忽视韦伯对传统中国社会政治的制度分析。本文认为,后者在韦伯的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韦伯称传统中国政治制度是典型的家产制。一方面,国家权力专断、随意而无所不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公共财政与统一的官僚制度,国家控制社会的能力十分有限。这样,国家既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预期的、稳定的规则,又阻碍异质制度因素在旧体制内出现。 相似文献
4.
马克斯·韦伯一生致力于研究世界各国宗教的经济伦理观,希望探讨世界各国及各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与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但是我们过去通常强调的焦点在于社会对人的各方面的发展所起到的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影响。今天,我们应该重视个体及由这些个体构成的社会的精神文化气质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对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思想的研究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我摆脱宗教绝对权威的禁锢、脱离中世纪的蒙昧状态而觉醒 ,是现代世界的一个重大成就。也正因此 ,自我实践 ,即人们如何在其生活实践中成就“自我” ,或者说成就其独特的“人格”或“个性” ,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项现代性的实践。雅斯贝尔斯说 :“人生活在世界上 ,却要反抗这世界”是引起发现自我或自我存在的动因 (雅斯贝尔斯 ,1 992 :1 82 )。现代世界既是个体自我实践的背景和舞台 ,也构成了现代自我实践的对立抗拒的面向。自我意识的觉醒事实上只是自我实践的开端 ,真正关键的问题是 ,这个觉醒了的自我如何生活实践于这个现代世界之中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化与现代性之关系的角度探讨了韦伯对现代性的理论解释的局限性。本文认为:韦伯之将现代性的一般文化特征归结为形式合理性的观点是一种简单化的观点,这种观点使他既看不到现代性与非西方文化传统共存的可能性,也看不到现代性在西方也有超越形式合理性的可能性。韦伯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是因为其社会行动类型学对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区分过于僵化,这种区分使他无法解释传统文化(尤其是非西方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影响,也无法理解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在现代性背景下的共存 相似文献
7.
8.
马克思和韦伯都曾对东方社会落后原因进行过研究。虽然探讨的角度和方法不尽相同,但结论似乎很接近。马克思对该问题的解释并非仅仅停留在说明不发达的生产力导致自然经济结构停滞不前,而是强调了土地所有制形式阻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堵塞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道路。韦伯对该问题的解释常被理解成“文化决定论”,但事实上他更多地是从社会政治结构方面来分析东方社会停滞不前的原因,并合乎逻辑地将这种政治结构形成的根源归结到土地所有制结构上。作者认为,马克思与韦伯对东方社会落后原因的探讨不仅近似“殊途同归”,而且从韦伯的理论中可以明显看出马克思影响的印记。这说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中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韦伯与尼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即韦伯在多大程度上受尼采的影响.对此,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其关键在于,韦伯这样一位在诸多学科领域都有建树的思想家,对尼采的直接论述则很少且被忽视了,本文要处理的"怨恨"是韦伯在其著作中少有的对尼采的直接论述.怨恨是尼采批判基督教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种隐而不发的情绪,是促成奴隶反叛的心理动机.在尼采看来,怨恨导致了坏良心的发明,教士们利用这种心理引导大众将苦难(禁欲)施于自身,这是奴隶在道德上的起义.韦伯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尼采的怨恨概念,从宗教的阶层和心理路向进行了新的阐发,通过对怨恨在解释上的合理性及困难的分析,形成自己关于宗教阶层及其心理动机所促成的行动伦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12.
“安乐死”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话题。从语源学的意义上讲,安乐死出自希腊文 euthanasia,本意是“愉快的死亡”。在现代西方文献中,它成了“无痛致死”,或“慈善致死”的同义语。前者强调的是死亡状态,后者强调的是死亡方式。不管我们从哪种角度去看待安乐死,它的根本宗旨都是为了尽可能减轻病人在死亡前的痛苦,或者人为地缩短死亡过程。学术界一般根据是否对死亡过程进行干预,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根据病人是否提出要求,分为自愿安乐死、非自愿安乐死和不自愿安乐死。探讨并实施“安乐死”不仅需要人类生死观念的变革,而且有赖于其他社会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3.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9)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我们发现,有了合乎社会价值的伦理支持,资本主义更为名正言顺。那么社会工作实务中,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伦理守则,如何构建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的实务开展更为专业、名正言顺,被更多人认可和接纳。 相似文献
14.
中古城市与近代公民权的起源:韦伯城市社会学的遗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权是近代政治的一个核心概念;西方晚期中古城市是别具特性的近代公民权的发源地。通过对韦伯之城市研究的某种重构式的解读,本文分析指出,借助于东西城市的比较研究和中世纪城市与古代城市的比较研究,借助于其城市社会学中潜在的宗教之维,韦伯向我们展示了西方中古城市何以能孕育出近代民主公民权制度之雏形的结构的、经济的、文化的条件。韦伯关于中古城市与近代公民权之起源的分析架构,对于我们理解、认识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以及近期一些与公民权有关的理论和国内一些相关研究,都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伦理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结合各种现实数据去探讨那些具有时代性和争议性的重大问题。应用伦理的时代性特点决定了它不是伦理学中所有涉及应用问题的总称。当前未成年人所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未成年人理性的不成熟性决定了未成年人的问题应该成为应用伦理探讨的重要内容。把未成年人问题纳入到应用伦理的研究对象中是伦理学作为一门实践科学的性质要求,也是我国当前应用伦理研究的内在要求,更是现实问题合理解决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17.
虚拟民族志:田野、方法与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及其衍生的社会文化现象给人类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同时也使传统的研究方法面临新的挑战。在对经典的民族志方法予以调整和改进的基础上,虚拟民族志作为致力于以独特方式理解互联网及相关现象的方法而产生。本文从互联网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出发,从虚拟田野的定位、在线参与观察的实现、线上田野作业向线下的拓展以及研究伦理几个方面,对虚拟民族志的相关问题予以梳理和评述。文章最后提出,重新思考传统并与之保持对话依然是虚拟民族志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6年前,12岁的陆建积为了救人身负重伤,导致截瘫。命运让他无法站立,他却用坚强乐观的心让自己起飞。今年9月,他考上了高中,他说他要用知识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19.
20.
儒商研究:儒家伦理与现代社会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儒商为切入点,尝试探究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所谓儒商,指怀抱儒家道德价值的商人。本文首先构造儒人的理念型,作为衡量儒商的准绳。研究通过熟人推介,以深入访谈方式,共走访了40位企业家。结果显示,讲求道德价值的儒商,做生意的时候虽然未必物尽其利,总可以在利害计较的市场找到一席之地。由此可见,以儒家伦理来抗拒现代社会工具理性横肆,并非能与不能,而是为与不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