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辞源》(修订本,下同)419页“卑鄙”条,引《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按:原文当为“先帝不以巨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书证有脱文。(参中华书局标点本,1959年版。) 二、464页“司命”条,引《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日文昌宫。……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为何娶黄氏丑女为妻? 诸葛亮娶黄承彦之丑女“黄阿丑”为妻的故事,正史《三国志·诸葛亮传》未载,仅见于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大意为:“沔南名士”黄承彦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家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足下以为如何?”诸葛亮一听,喜出望外,当即答应,随即就用车子去沔南把阿丑姑娘接了回来。象诸葛亮那样已被当地名士们公认为才貌双全、品学兼  相似文献   

3.
<正> 《三国志·诸葛亮传》载《出师表》一文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由此引出诸葛亮隐居地是南阳或是襄阳之争。这一争论大约已有一千余年,迄今尚无定论。《河南日报》一九八七年八月八日发表了水仲贤先生的《诸葛亮隐居地碑文之我见》一文(以下简称《我见》),这是诸葛亮隐居南阳说之新见解。对此笔者尚有不同认识,愿提出来与水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4.
成语溯源     
英雄无用武之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录用了《诸葛亮传》中这一段:“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通鉴引录其原文,只改动了一句话,变成了今天的习惯说法。(《辞海》与《汉语成语大词典》皆举《资治通鉴》为源,误)  相似文献   

5.
光武帝纪一(卷第一) [清乐三堂刊蒋氏本] 元帝时,节侯之孙孝侯以南方卑湿,请徙南阳。天游按:范晔《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以下简称范书)曰:“熊渠卒,子考侯仁嗣。”李贤注引《东观汉记》(以下简称《东观记》),“孝侯”亦作“考侯”。又《文选·南都赋》李善注引《东观汉记》曰:“考侯仁以春陵地势下湿,难以久处,上书愿徒南阳,  相似文献   

6.
几乎所有的历史名人,生前,人们对之总是或褒或贬;死后,随着历史的复杂演进,其所受毁誉,也多有变化,甚至全誉全毁,尖锐对立,而又时反时复的。唯有诸葛亮,其生也备爱赞叹,其死也尽享美誉,一千八百年来,对诸葛亮,差不多都是众口皆碑,古今共仰。 诸葛亮究竟凭藉什么,获得历史这等不同寻常的恩遇? 是象世俗所传,诸葛亮能掐会算,战无不胜,创建了军事指挥的奇迹吗?细检史实,结论却是相反。不可否认,诸葛亮确实是长于治军,巧于发明(创八阵图、制木年、流马、连驾)但在军事上,对于更重要的指挥才能——“应变将略”,确如陈寿之评:“非其所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下引《三国志》只注书名和篇名)正是由于这一重大缺憾,他一生,除南中之役因力量对比占绝对优势而取胜,军事上实无值得炫耀的成绩。刘备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之用兵“八阵”,历来为世人称道,以至被小说家神化,但史载却语焉不详。《三国志》记载者,仅《诸葛亮传》:“(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十三字;而诸葛亮本文言及者,亦仅后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篇所引:“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矣”十三字,故由此难知原貌。然而晋南北朝人却记载了一系列关于诸葛亮演练八阵的遗址(俗称“八阵图”),由此按“图”索骥,不失为探求诸葛八阵内容的一个好途径。但其真伪,却存有异议。笔者以为,诸葛八阵遗址不可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8.
一、《陈书·袁宪传》:“大同八年 ,武帝撰《孔子正言章句》,诏下国学 ,宣制旨义。宪时年十四 ,被召为国子《正言》生……在学一岁……寻举高第。以贵公子选尚南沙公主 ,即梁简文之女也。 ·大 ·同 ·元 ·年 ,释褐秘书郎……(开皇 )十八年卒 ,时年七十。”《南史》所载亦同。按 :此处之“大同元年”有误。应为“中大同元年”。袁宪于大同八年 ( 54 2年 )时为十四岁 (以卒年证之 ,此处所记大同八年为十四岁不误 ) ,则大同元年 ( 535年 )为七岁 (实为六周岁 )。七岁孩童即尚公主 ,并释褐秘书郎 ,于理不合。又 :以行文顺序窥之 ,叙大同元年事…  相似文献   

9.
1、关于五丈原诸葛亮庙建立时间最早见于清乾隆四十九年《一统志》:“祁(岐)山县五丈原有诸葛亮武候庙,元时建。”诸葛庙建于元代的说法从此开始。五丈原诸葛亮庙建于元代何时?光绪十年(1884)《岐山县志·艺文志》中收有嘉庆四旧年(1799)岐山知县杜堮写的《重修五丈原武侯祠记》中说:“自元至元初(1264年起始)建。”道光九年(1829)凤翔知府程楙采写的《增修五丈原武候祠记》中说:“(建)  相似文献   

10.
后让冀州牧于袁绍 ,被袁绍迫害自杀 ,子孙遂居冀州 (见《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及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是冀州灌津韩氏由东汉末颍川韩氏避乱往依冀州牧韩馥及韩馥子孙而来。《周书·韩褒传》载韩褒卒 ,“子继伯嗣” ;《北史·韩褒传》载“子继伯嗣 ,仕隋位终卫尉少卿” 。《金石萃编》卷五十载唐于志宁《韩仲良碑》石本 :“曾祖口 (演 ) ,魏征虏将军、恒州刺史……祖褒 ,魏侍中 ,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 ,原、凉二州总管 ,口口少保 ,口口 (三水 )贞公……父绍 ,周昌乐郡守 ,隋仪同三司、骠骑将军、卫尉少卿、金崖县开国公。” …  相似文献   

11.
一公元91年(汉和帝永元三年),北单于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为汉将耿夔击败后,逃往何处,汉人最初并不清楚,因此才说“北单于逃走,不知所在”(《后汉书·南匈奴传》下引《后汉书》只标传名)。后来得到了北单于西逃乌孙的消息。于是在《袁安传》中记道:“北单于为耿夔所破,遁走乌孙。”《南匈奴传》也说“单于震慑屏气,蒙毡遁走于乌孙之地。”但对于北单于“遁走乌孙”后的确切方位已经搞不清了。  相似文献   

12.
李洁萍、尹承琳合著的《中国历代帝王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4月版)云:“东晋……公元420年为匈奴族刘裕所灭。”(见该书88页) 说刘裕是匈奴族,实在是闻所未闻。《宋书·武帝纪》云:“高祖武皇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楚元王交之后也。”《南史·宋本纪》、《资治通鉴·宋纪》同。《南史·宋本纪·校勘记》云:“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五四以推算世次之法‘乃连前并及身而总言之’,据宋书自楚元王交(一世)顺次数到刘裕之父翘得二十一世,因为裕‘当为交二十二世孙。今云二十一世者,传写误’。”宋书并详细记载了从交到翘的官  相似文献   

13.
查《竹枝》歌声,最早的记载是唐·长庆二年(822年),中唐诗人刘禹锡(772—842)的《竹枝词九首引》: 岁正月,余来建平,闻里中儿联歌竹枝……,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 如吴声……。 “黄钟之羽”,“末如吴声”(明·胡震亨《唐音癸鉴·卷十三》)是由哪些音组成的呢?还是先从“竹枝”、“女儿”在中唐时的读音说起。 据王力《汉语语音史》载:  相似文献   

14.
<正> 台湾版《中文大辞典》(四十册)收录了大量成语,在成语的溯源明流方面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料。可是,有些成语未引定型式书证,尚须补充。试举二例于下: 【两鼠斗穴】《中文大辞典》引《史记·赵奢传》:“秦代韩,军与阏与,王召……问赵  相似文献   

15.
一、篇名《尧典))是《尚书》的首篇。《左传·文公十八年》在引述它的文句时,浑称为《虞书》。《礼记·大学》又称之为《帝典》。先秦文献中,最早出现《尧典》这一篇名的,是《孟子·万章上》:“《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而据汉初伏生《尚书大传》,孔子曾经对他的弟子颜回说:“《尧典》可以观美。”那么,《尧典》这一篇名早在孔子编次《尚书》时就已经出现了。《孟子》所引《尧典》之文,实在今《尚书·舜典》之中。清代学者已经考明,  相似文献   

16.
何谓‘任子”?据《汉仪注》讲:“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汉书·哀帝纪》注引颜师古的话说:“同产谓兄弟也。”而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其父马廷鸾的说法是:“汉二千石任职二年得任其子若同产。”①《汉书·汲黯传》注引苏林语曰:“任,保举。”秦汉时期,任(保举)人的史实很多,不过两汉的任子并非记载的那么简单,在任与被任者关系,任者的官阶、被任者的官职及所任人数上都有变化,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三国志·马良传》附《马谡传》中“谡下狱物故”一语,使不少人对马谡被杀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详注《三国志》的卢弼虽对马谡被杀的真实性不怀疑,但对“下狱物故”的说法却提出质疑,他引潘眉和周寿昌的话说:“《刘琰传》书‘琰竟弃市’,《周群传》书‘裕遂弃市’,或云伏辜,或云伏诛,无书物故者。”“街亭之败,戮谡谢众,已见于诸葛本传矣。即此注引《襄阳记》谡引殛鲧之语,蒋琬述楚杀得臣之言,  相似文献   

18.
一 淮遇先生撰文于《西游记研究》(江苏淮安《西游记》研究会)第一辑,认为《西游记》第七十回孙悟空“杯酒化雨”的情节是从晋葛洪《神仙传·栾巴》移植而来,并转引《太平广记·卷十一·栾巴》为证。这个结论还值得商榷。因为这类故事在古代流传是颇为广泛的。就笔者所知,淮遇先生与其引用《太平广记》还不如引用唐李贤等注释的《后汉书·卷五十七·栾巴传》。据传载,栾巴字叔元,汉顺帝汉安元年(一四二年)与杜乔、周举等八人奉旨巡行天下,“班宣风化,举实臧否。”(《后汉书·顺帝纪》)是当时著名的“八俊”之一。唐李贤等注引葛洪《神仙传》说:  相似文献   

19.
前言古代的沮水(又写作睢水,音同,通用)和漳水是流经楚郢都和随后的江陵城附近的两条水。春秋时期就已是楚国的著名河流。《左传》哀公六年记楚昭王所说:“江汉睢(沮)漳,楚之望也。”就反映着当时沮、漳二水在楚国的重要地位。《左传》定公四年记吴、唐、蔡师攻入楚国,楚昭王君臣由郢都逃出后,首先就“涉睢(沮)。”《汉书·地理志》(卷28上)南郡“临沮”县原注云:“……漳水……东至江陵入阳水,……”《三国志·王基传》(《魏志》卷27)记王基的语说:“……今江陵有沮、漳二水,溉灌膏腴之田以千数。……”这都说明古代沮、漳二水和楚郢都及其后继城市江陵城很邻近,彼此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虽然在其生前生后得到过许多人的赞誉,但也受到过人们从各个不同角度提出的批评。有的说他“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有的认为他“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有的“惜其才有余而见未至”,“未能审时定势,大顺人心”(吕温《诸葛武侯庙记》);有的更直言不讳地指出:“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苏轼《诸葛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