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秋慧 《职业》2017,(26):28-30
法学本科专业学生法律职业能力较低,就业现状令人担忧.卫生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传统上较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它存在着使用频率不高、学生参与度不够、案例来源混乱、教学机制不成熟等问题.很多学者建议借鉴美国的判例教学法.但该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不足.我们需要克服这些不足,从明确卫生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优化判例教学法实施机制、重视对法律实践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案件背后的社会背景因素的关注等,在卫生法学专业中应用判例教学法以提高本科生的法律职业能力,进而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2.
由于法律职业资格证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要条件,很多高校在进行法学教育的时候很多会存在着以法律职业资格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但是法学教育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为导向可能会导致以法学思维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向知识传授和应试的方向转变,这种转变可能会导致素质教育转变为职业教育,故协调好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关系在当下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法学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性学科,法学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法律实用型人才,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与法律职业伦理。现阶段各高校模拟法庭课程的开设就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模拟法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对于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机制却存在突出问题。针对模拟法庭教学的实施,应扩大学生实践能力考核范围、制定学生实践能力考核量化标准,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考核评估体系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4.
孟利民 《职业时空》2005,(18):42-43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法律职业日益成为社会最热门的职业之一。特别是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统一了法官、检察官、律师在内的法律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标准。法学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法律专门人才的专门性教育。根据《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研究报告》所得出的结论,我国培养的法律人才,应该是具有高尚品德和完整人格的、有坚实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基础的、系统掌握法律知识和综合知识并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身体健康的复合型法学应用人才。尽管我国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明确的,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历来存在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之争。这种争论制约了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有必要澄清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统一法学教育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实践教学首先出现在理工科实验、医学教育中,随后被引入了法学教育领域.美国与英国在法律实践教学的路上各自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使得该两国迈上了世界法学教育最成功的国家之列.本文对美国与英国的法律实践教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论述,总结出了加强法学实践教育、积极引导律师参与教学这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其对于各国法学教育的完善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律实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淑燕 《职业时空》2009,5(6):79-80
法学教育须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重法学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探索法律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颖 《职业》2016,(11):60-61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教育模式的转变发展,远程教育成为了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网络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成为求学者的进步途径,并且越来越多的法律研究者选择用远程教育来进行学习和再学习.因而,在远程教育模式下,法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秀教学素质,积极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掌握全面的法学理论知识,使其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能力,成为一名实用型的专业人才.远程教育模式下法学教师应当具备多种素质,才成胜任远程教育模式下的法学教学工作.本文就远程教育模式下法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法学教师良好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从不同侧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法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双一流"背景,分析法律硕士专业学科建设的现状,提出目前存在与法律职业的现实需要不匹配、课程设置不合理,双导师制度不成熟的问题。法律硕士专业学科建设应更好地为国家法治化进程培育优秀杰出的复合型和应用性法律职业人才;因此,结合法律职业的现实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健全双导师制度,是目前法律硕士专业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实践性法律教学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焜豫 《职业时空》2007,3(1):16-17
一、我国实践性法律教学方式及现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中开设法学专业或律师专业,基于法学的应用性特征,绝大部分高校都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规定,法学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审判、疑案辩论、实习等。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一般以法律调研、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模拟法庭、法律援助、毕业实习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其中使用最多、最能锻炼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有:  相似文献   

10.
法学是随着人文社科等变化而随之变化的针对性极强的知识门类。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深化的改革,各行各业急需专业对口的法学人才的注入。一直以来,法学作为独立学科在高校设置专业,伴随着时代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应以全新的办学理念,将法学专业纳入教学任务,投入师资力量,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开设法学专业课堂,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培养造就学生的专业职业素质和综合应变能力,以"项目化教学"和职业技术型人才输出为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法律教学不断革新,但是随着法制社会建设的逐步深化,对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重点结合高职院校法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问题,研究解决对策,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法学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无论何种形态的社会,社会公众总有一种精神上的信仰对象。在法治社会,信仰法律则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作为我国法律职业的主要承继者,法科学生更需要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和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基于此,在我国培养法学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和教化。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背景下,检讨和反思了我国目前法学教育中存在着的问题,指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法律人才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及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姜威 《现代妇女》2014,(11):450-451
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发生了法典化运动,围绕法典编纂的论战也就随之展开。历史法学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再次站在了一国法律史的风口浪尖上,成为了纽约州律师界领袖——卡特手中的理论武器,他以此挫败了纽约州的法典化运动。之所以卡特以历史法学理论取得胜利,是因为这一理论迎合了法律职业阶层的既得利益,基于现实而否定立法的作用,而且也符合普通法在美国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5.
原新利 《职业时空》2009,5(8):108-109
为同时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法律外语水平,结合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在宪法学这一重要法律课程中的应用,对在大学法学专业中进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实施意义进行了分析,对宪法学的双语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究,为其他法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OBE的有关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还处于摸索阶段。地方高校基于OBE理念进行法学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具体实践,诸如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教学实践等均比较缺乏。而我国法学教育正处于关键时期,培养什么样的法律人才和如何培养法律人才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OBE理念做好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并以此为起点,通过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密切配合贯彻实施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詹白玫 《职业》2012,(12):79-80
法律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因法律理论和法律条文十分枯燥,学生学习没有热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法律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学原理和法律规定,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爽 《现代妇女》2014,(10):335-335
文化冲突是法学教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法学教育中体现为法律人角色和大众角色的冲突,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对抗,教师在教学中应正视文化冲突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主动设计文化冲突情境,在充分有效的互动中实现文化整合,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推进远程教育法学专业一流学科建设,在远程教育法学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实施网络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案例教学法,提升法学专业适应性,这种培养法律人才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本文详细分析了远程教育法学教学中的人才培养能力的内涵,列举了我国远程教育法学教学中的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剖析,论述了如何才能提升法学专业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杨立敏 《现代妇女》2013,(10):65-66
我国众多高校都开设有法学专业,农业高校的法学专业相对处于弱势.社会对法律服务多元化的需要,单纯的法学知识已很难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法学人才培养进行本门学科的专深教育,也需要与其他学科共同进行复合与交叉的培养.农业高校的自然学科正是其法学教育得以依托的优势资源,并为其法学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