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师爱     
王素芳 《职业时空》2008,4(7):82-82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要像做母亲一样做老师,一桩桩小事都会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爱,一个个抚摸,一个个眼神,都会让孩子感到老师是爱他的。  相似文献   

2.
东明老师:我和爱人结婚10年了,孩子都已经5岁了,我一直觉得他很可靠,可最近我发现他和女同事有了暧昧关系……我通过调查,这个女人是他们单位的,已经离过三次婚了,还比他大六岁,后来他也承认,一边说一边抽自己耳光,说自己不是人,对不起我和孩子,可是就跟毒品一样,他明知道不好,就是戒不掉,还说让我帮帮他。  相似文献   

3.
父亲是去年10月去世的,医生说送他终老的病是脑溢血,但我总觉得我们兄妹6个才是父亲的催命鬼。如果他不是养育6个孩子,他就不会成年累月地含辛茹苦,那铁塔一般壮实的身体就不会倒下。父亲是个苦命人。他出生在一个贫穷偏僻的山村,3岁时就死了母亲,成了没娘的孩子。家境的贫寒,严重影响了他的婚姻,我的母亲双目失明,其家世比父亲更糟。当年,母亲嫁给我父亲的目的就是找一碗饭吃。父亲用勤劳与坚忍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穿过一件完整的衣服,饥饿与寒冷是他常年征战的两大敌人。为了让一家人吃饱穿暖,…  相似文献   

4.
吴松林生于湖南桃源县一个穷苦的艺人之家。打从呱呱落地,他耳濡目染的全都是戏,因而3岁时就能模仿大人开腔唱戏。有这得天独厚的条件,父亲便让他跟着戏班学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戏班流浪到了湖南辰溪县。194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吴松林到辰溪县城的东山寺办事,看见一对乞丐模样的夫妇抱着个黄皮刮瘦的孩子。孩子怪可怜的,不足周岁,已是奄奄一息。他走上前去,问道:“孩子病了?”那孩子的母亲双膝跪地,央求说:“先生,救救我女儿吧。”她说她和男人都有病,已经没有办法养活女儿,求吴松林救孩子一条命。孩子母亲凄苦哀诉…  相似文献   

5.
正儿子3岁4个月,在家里敢说敢做,可在幼儿园就特别怂。有什么事都不敢和老师说,想尿尿不说直接尿裤子里;被人欺负了就躲在角落哭。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要怎么做才能让他不那么胆小?现在的孩子得到的宠爱和保护太多,包括双方老人在内,一个孩子常常有6个人惯着。他在家里能不"敢说敢做"吗?但在幼儿园里,老师不可能围着某一个孩子转,而且幼儿园有纪律和规则,加上有些小朋友淘气,孩子就会觉得没安全感而无所适从,也就是你说的"特别  相似文献   

6.
八岁父亲抱着一个弃婴回家时,他理解母亲的怒骂和气愤,家里并不富裕,一家三口过着清贫的生活,父亲嗫嚅着说,怪可怜的,冰天雪地地被扔在县卫生院外面。母亲冷眼看着襁褓里的孩子,撇下一句,那你就自己管。母亲摔门而出后,他伸出手抚摸孩子的脸蛋,她竟然对着他笑了一下,他欣喜地叫了起来,他从父亲怀里接过她,仰着头对父亲说,以后我看着她。  相似文献   

7.
卢悦老师:我有个6岁的女儿,快上小学了。但孩子一直是我一人在照顾,丈夫对女儿就像对待我一样冷漠。他说他爱女儿,可我从没见过他与女儿聊天,更没见过他主动与女儿玩耍,他好像是活在我们家的一个幽灵。即使和女儿一起玩,不超过10分钟他就想做自己的事了。女儿学会了察言观色,看见爸爸不开心,就远远躲开。这一幕,让我很心酸。我就有一个冷漠的父亲,不想让过去的一幕在女儿身上重演!  相似文献   

8.
1 又一个逢八的日子,陪钟楠参加了他同事的婚宴后,我借着几分酒劲拽住他胳膊,半撒娇半赖皮地哀求着:钟楠,年底我们也结婚吧,我妈说,女人二十八九生出的孩子最聪明。 恋爱五年来,每每谈到婚嫁,他不是闪烁其词,就是岔开话题,前两年我还能劝自己忍忍,理解这位我所挚爱的男人贪图自由的心境,可今年我都满27了,他总不能耗尽我身为女人这最后的青春吧。所以此刻我非得让他同意。 他从兜里掏出一根烟叼进嘴角,半晌,只见得他吞云吐雾却不回答半句。我气得一脚踢向他后腿:你倒是放个屁出来啊!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说一些很带情绪的话语,你会作何种反应,会怎样引导、排解他的情绪? (1)孩子说:“我再也不想去学校了,老师在同学们面前大声责骂我!”你的反应:“你做错了什么事,让老师大声责骂你?”——不妥  相似文献   

10.
《中外书摘》2007,(6):1-1
宽容是一种心态,将忌恨、仇恨抛开,心情归零,人就会轻松。这里有一则老师教育学生如何撞得宽容的故事,很值得一读: 一天,老师叫班上每个同学各带一个大袋子到学校。并叫大家到杂货店去买一袋马铃薯。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叫大家选出一个马铃薯来,将自己不愿原谅的人的名字以及犯错的日期写在上面。再把马铃薯丢到袋子里,这是这一周的作业。第一天,同学们觉得还挺好玩的,快放学时,其中一个孩子的袋子里装了九个马铃薯.上面说的是一个孩子说他新理的头发很丑.另一个孩子打了一下他的头,还有一个孩子不肯让他抄作业。  相似文献   

11.
<正>你能想象,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教孩子认识一个数字吗?慢慢数数,慢慢学习,慢慢游戏……我们一起试试慢慢地把孩子养大。豆豆出生后,我和很多新手妈妈一样,很容易着急。豆豆1岁时,我就对他进行大小便训练。  相似文献   

12.
孩提时,儿子扬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起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着。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13.
百货店里,有个穷苦的女人,带着一个约莫4岁的男孩在转圈子.走到一架快照摄影机旁,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让我照一张相吧."妈妈弯下腰,把孩子额前头发拢在一旁,很慈祥地说:"不要照了,你的衣服太旧了."孩子沉默了片刻,抬起头来说:"可是,妈妈,我仍会面带微笑的."每想起这则故事,就会被那个小男孩所感动.  相似文献   

14.
我有四个母亲。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爸爸既然给我们组织了这样一个家庭,我也感受到它的温暖,那就接受它吧!我的母亲曾正蓉(1901-1961)60岁时病逝于四川。我的外祖父曾星五是四川内江人,老实憨厚,心地善良,但不是很精明。他开了个绸缎铺,生意还过得去。母亲有三个弟弟,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所以外公很疼她,特别请了私塾老师教她读书写字。母亲虽然没有正式上过学,但能看报、写日记、记账,还看过不少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15.
平等互利 他很体贴,是个细心的男人,但他性格懦弱,又很任性,有时特别依赖我,我经常觉得自己一直充当着母亲或姐姐的角色。五年来,吵吵闹闹分分合合,他甚至动手打过我。为此,我无数次想到分手,可面对他的一次次流着泪的悔过道歉,我的心就软了。毕竟相处了这么久……我说不清自己对他的感情是爱还是习惯,这是很可怕的感觉吧?  相似文献   

16.
王纯 《老年世界》2014,(18):20-20
小时候,我以为母亲是不喜欢我的。 有一次,邻居婶子来家里串门,她们在屋子里一边纳鞋底,一边聊天。我在隔壁房间里写作业,却把她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婶子说:“闺女这次又考了第一名吧?这孩子就是聪明。”母亲答道:“学习好有啥用呀?不如你家小子,这么小就能帮你干活了,那天我看他在地里施肥,有模有样的,真带劲。”婶子说:“我家小子能干,才13岁,干活能赶得上他爸了”。我偷偷听着她们的聊天,愤愤地想,母亲就是重男轻女,我做得再好她也不会喜欢我。她还总是对我说,你要是个男孩多好。还有,她嫌我不如妹妹漂亮活泼,当着别人的面叫我“书呆子”。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养模式下,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以及亲子关系的构建形成了孩子生命的底色。著名作家池莉在其小说《来吧孩子》中所记述的自己女儿吕亦池的成长过程,每个片段和故事都透露出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值得探究。本文主要从母亲与教育、池莉与《来吧孩子》以及从书中所体会到的教育启示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正>孩子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并非来自于童年的家庭不幸,而是来自那些想改造他的"聪明"人。斯蒂芬·金在单亲家庭长大,从小就行为古怪。在他两岁那年的一天,父亲说了句"我要出去买包烟",就再也没有回来。母亲在洗衣店做事,靠着微薄的收入抚养两个孩子,为了谋生,她经常举家迁徙。斯蒂芬跟随母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或许是过早经历了人生的不幸,他的兴趣爱好与同龄的孩子格格不入。当别的孩子捧着安徒生童话读得津津有味时,他却对那些充斥着血腥暴力的恐怖故事无比痴迷……7岁那年,他患上了严重的咽喉炎,不得不休学治  相似文献   

19.
    
蛇,早在很久以前就被剽窃了。这剽窃,应该从私有观念诞生的时候说起.《三字经》说:“融四岁,能让梨。”这里的“四岁”很重要。有孩子三岁上就让了梨,大人们很高兴,以为这孩子比融还聪明。可是等到孩子长到四岁上,懂了些事,他不让了,他知道让  相似文献   

20.
梦想的凳子     
都快8岁了,他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算得一塌糊涂。父亲把墙根下玩打石头的他拽起来,给了他一个书包说,上学去吧,什么时候识得头迎上下了,就回来种地。 父母一天到晚想着他能有一个正经营生。有一年秋天,他蘸着黑墨水,在自己家的墙围子上,画了一个四角的亭子,几棵高树,还有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邻居说,这孩子画得不赖,将来当个画匠吧。他以为,他将来能当走村串户的画匠了,就有意无意地留心看画匠干活。那年,有一个人给他大舅家画墙围子,也画了一处山水,还题了“桂林山水贾天下”的字,他明知道那个“贾”字错了,但没敢讲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