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读学校自成立以来在教育和挽救问题学生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也出现了新的青少年犯罪和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品德等问题,这对工读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生命是一切价值的基础,和平年代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行为的发生要以保障生命安全为前提条件。人的生命的尊贵,不仅在于它的自然形态,更在于它的道德形态,因此,生命的自我尊重也是对道德行为主体的尊重。道德行为生命安全涉及诸多内容,提升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能力是保障道德行为生命安全的重要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3.
道德行为是具有道德价值的人类行为方式,可以区分为行动性道德行为、言语性道德行为、心理性道德行为等类型。人类道德行为兼有现象性和规律性。很多人因为仅仅聚焦于人类道德行为的现象性而陷入盲目的道德乐观主义、道德悲观主义或道德迷茫主义泥潭,其实质是对道德行为自由问题缺乏正确认知。道德行为自由是人类在道德行为上摆脱盲目性的状态。获取道德行为自由是人类道德生活的根本目的,没有道德行为自由的人在完成具体道德行为的时候会有"被强制"的感觉。要获得道德行为自由,人们对人类道德行为的认识必须实现从现象性到规律性的飞跃。道德行为规律是支配人类道德行为的必然性。支配世界万事万物存在的最一般规律以及支配自然界进化的自然规律、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规律、支配人类思维活动的思维规律都适用于人类道德行为。人类道德行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形成一些自己特有的规律。马克思认为人类道德行为应该受到多种规律的支配,但他反对将"规律"归结为"普遍法则"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生中现普遍存在着道德行为二重性现象 ,即大学生文明、健康的道德风貌与失范、扭曲的道德行为并存。本文对此现象的表现、产生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过去,我们对个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往往过多地强调其主体的自律性,事实上人们的道德行为表现始终都是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实现的.道德行为的特殊属性决定了个体道德行为必须要得到社会的反馈,必须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保护,这是道德行为主体能否将自身的道德行为恒常持久地坚持下去,并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的关键性因素.对道德行为的社会支持的研究对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092名农民进行调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农民公共道德行为以积极道德行为为主,但受市场化和经济化冲击强烈,不良公共道德行为现象普遍存在;2.中国农民家庭道德行为以中国传统优良道德为主,受市场化和经济化影响较小。并针对上述结果进行了相应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社会传统所固有的“情理”,“善”等伦理准则被“财富最大化”的经济理性所代替。适应这一现象,就要寻找一条合理有效的途径,即:用法律规范的方式将道德行为者与受益人视为债权人与债务人,赋予道德行为者以民事补偿请求权。用权利作动力,改变传统社会的法律义务,更有利于现实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 ,社会传统所固有的“情理”、“善”等伦理准则被“财富最大化”的经济理性所代替。适应这一现象 ,就要寻找一条合理有效的途径 ,即 :用法律规范的方式将道德行为者与受益人视为债权人与债务人 ,赋予道德行为者以民事补偿请求权。用权利作动力 ,改变传统社会的法律义务 ,更有利于现实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在对某一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大多只是判定这一行为是善或是恶。这仅仅对行为的道德与否作了质的界定,而没有对行为的道德价值进行量化。为了更好地促使人们扬善抑恶,对善恶行为进行相应的奖赏与惩罚,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有必要对道德行为的价值进行量化。为了保证量化的科学性,必须确立量化的标准与方式。道德的特殊性决定了道德标准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改变了几十年来人们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与此同时,在校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也出现了分离现象。本文通过在校大学生的道德行为的表现,论述了他们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在协调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实践经济目标中的伦理代价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市场经济初期,企业在实践经济目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侵犯主体人性、损害社会公平、破坏生态平衡、践踏制度文明等伦理代价。为了实现追求经济目标和伦理目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就必须通过强化企业伦理理念、强化社会舆论的道德调控、强化规范企业行为的制度化道德保障、强化企业人的道德素质和伦理责任等来克服企业行为中的伦理代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英语习语的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然后从习语的构成 ,习语的语义以及其与文化和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对其特点进行了讨论 ,重点放在其特点上。文中的习语是指广义上的习语 ,包括固定短语、俚语、谚语、典故、习惯搭配 ,等等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消费消贷作为一种商业机制和市场现象获得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深入阐述了有关道德的3个基本概念,即道德自信、道德信仰与道德变迁;认为应在准确把握道德变迁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道德信仰与道德自信;道德信仰的重心应是道德价值、道德精神与道德规律等;道德自信应是一种具有包容开放、与时俱进、自我批判等精神品质的道德自信。认为应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以适应现实社会道德发展与道德建设的需要,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对应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的对应关系中,强制性对应关系是基本内容,以道德权利为主导,共同维护基本的社会生活秩序;非强制性对应关系体现了道德的崇高性,是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的直接同一,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道义力量。  相似文献   

16.
17.
从道德关系重释角度研究科技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加强科技道德建设,促进科技时代道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就必须重释道德关系。重释道德关系的前提是转换道德价值观,给自然界及其他对象物赋予道德价值;重释道德关系的内核是拓展道德关系的主体,把自然和操作对象纳入道德关系主体的范围;最后,要加强评价方式的可操作性并注重评价的社会历史性,通过完善道德评价方式给道德关系的重释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道德内化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内化为大学生自身道德品质和信念的过程。道德内化一般是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的。根据道德内化理论,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灌输机制与接受机制结合起来;把角色指导与角色训练统一起来;把连续性与系统性结合起来,以使思想品德教育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寓德入教的道德教育须先行.道德教育并非是简单的道德说教,道德教育生活化原则是道德践行的现实根基.道德教育必须瞄准道德践行之目标展开,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才能切实得以践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课程意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德育课程持续低效的现状,德育教师也应转变教学观念,具有现代德育课程意识,即主体意识、生成意识、生活意识、对话意识、反思意识等五种课程意识,并应以此为指导,使德育课堂成为和谐的、激动人心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