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字的滋味     
际平 《中国统计》2001,(5):51-51
数字是什么滋味?回答这个问题, 可能不是没啥滋味,就是枯燥的滋味。说起统计的滋味,可能很多人的感觉都差不多。在他们的脑袋里,数字和统计是一个 = 挑两头,所以搞统计的人常被称为“和数字打交道的人”。由于久在统计圈里,虽然所知算不上学问,也难以把统计学和生活的关系解释得条分缕析、头头是道,但是有一个感觉或说认识自以为很有点是那么回事—就是说话、做事、写文章,有点量化的思考、统计的味道、数字的表达,常常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或者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妙趣。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捧场统计、溜须数字,手头正好有些例…  相似文献   

2.
人到老年,最大的希望莫过于健康长寿。养生之道,人各有招,可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坚持不懈地巧“数”一组“神奇”的数字,也能助你益寿延年。这“神奇”的数字便是: “一”,即晨饮一杯水。人经过一夜的熟睡之后,晨起的第一个感觉便是干渴异常。此时,如果你饮一杯白开水,不仅可解渴,更有益你的健康。一是可稀释血液浓度。须知,一夜的睡眠是不吃不喝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数序诗趣     
数序诗趣孙日泰数字本身是单调枯燥的,它一旦进入语言、文字领域,则另有情趣。把“一”到“十”或“十”到“一”的数字,依次联句而成的数序诗,更是构思严密,浑然一体,瑰丽多彩,妙趣横生。纵观古今数序诗,可分为顺数序诗、倒数序诗、正反数序诗三类。一、顺数序诗...  相似文献   

4.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行得通江苏省沛县化肥厂邓芝芳《中国统计》第5期刊登了王毅同志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行得通吗”一文。读后笔者认为王毅同志的观点只是表面现象和大道理而已。我想提出几点不同看法以供参考。首先,从统计管理体制来看,是条条管业务,块块管...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已呈现数字化与网络化相结合,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与计算机网相结合的态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正在实现跨越式飞跃。“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军事”“数字政府”等一系列崭新概念应运而生,标志着以往一直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字科学正在发挥着巨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建立防范机制 制止数据造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有效地防范与制止在统计数据上“造假”,除法律保障外,还应寻求切实可行的配套制度。目前综合统计部门很多专业统计仅由一人负责(包括收集、加工、整理),有的人身兼数任,一人“独掌”数字大权的情况不在少数。这种数字大权的简单、过度集中,为“造假”、“乱数...  相似文献   

7.
“三”这个数字,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使用频率很高。诸如:“三个有利于”、“三讲”、“三个代表”、“三位一体”、“三三制”、“三联单”、“三起三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不一而足。做为一名统计法制工作者,笔者发现,在我们贯彻执行的统计法中,“三”这个数字,使用的频率也很高,假如理解、掌握了这些“三”,对我们学好、用好统计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里不妨列举一些,以期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官出数字”之解析文/建湖县统计局曹克成近年来,“官出数字,数字出官”问题在统计工作中时常作祟,一些地区和部门在上报统计数字中虚报浮夸,成为干扰数据质量的一大隐患。基层干部群众反应强烈,社会各界要求治理“浮夸”的呼声日高。统计部门亦绞尽脑汁抓数字质量...  相似文献   

9.
慎用数字     
崔柏 《中国统计》2002,(1):34-34
前,各行各业在反映其发展情况时,少不了用数字说明问题。一些领导在工作总结时也少不了用到数字,但有的使用数字说明问题时,概念不清,范围不明,容易产生混乱现象。下面略举几例: ★弄不清“增长”和“增加”两个概念 某乡1995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是523万元,1994年同期是447万元,乡长写报告时是这样说的:“我乡1995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6万元,增加了17%。” 这时乡长把“增长”和“增加”这两个概念理解错了。“增加”这个词所表示的是一个绝对数,是报告期数字减基期数字所得到的差,它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水…  相似文献   

10.
八、数字使用方法(下)□陈郁上篇我们从数字内容上谈了数字的使用方法。为了增强数字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可读性,使其生动、鲜明、易于读者理解和记忆,做数字文章,还需从表述方法上讲究使用数字的技巧。总的来说,使用数字表述方法常有“六变”、“三用”。1.变小为...  相似文献   

11.
王柚 《中国统计》2023,(7):51-52
<正>题记:“美”不止在诗和远方,也闪耀在调查的平凡岁月。有这样一群人,迎着朝阳、踏着晨光,奔波在大街小巷,用数字描绘发展的盛景;有这样一群人,顶着烈日、冒着风雨,穿梭于学校工厂,用数字谱写勤劳的赞歌;有这样一群人,披着星芒、伴着月影,辗转在千家万户,用数字写就劳动的华章。他们身着同一套“国家调查”蓝色背心,佩戴着劳动力调查证,  相似文献   

12.
“官不是干出来的,而是用数字提出来的”,这是对现时部分基层干部的写照。有这样一个例子,某村农村人均年收入1900元,上级却要求增加500元,一句话,农民人均年收入就达到了2400元;另一例更让人瞠目,某村农民人均年收入最多不过1500元,可乡里却指定要报2900元,相差近一倍。一些村镇干部之所以乐此不疲地在统计数字上做文章,说到底无非是为了那顶“乌纱帽”。据说某县为摘掉贫困帽子,不惜牺牲农民利益,将农民人均年收入由400元提高至1000元,玩起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游戏,使得统计数字成了部分掌权者手中的“橡皮泥”,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测度数字经济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该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通过偏微分分解发现,在科研人员溢出空间权重矩阵下,直接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倒U”型关系并不明显,而间接效应和总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科研资本溢出空间权重矩阵下,间接效应和总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U”型影响,而直接效应的影响不显著。拓展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U”型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搞好第三次工业普查,贵州省水城县工业普查办依靠一套严格的数字质量控制体系和一支过硬的统计队伍以及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实用的工作方法,以实于、苦干、巧干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开展该县工业普查的各项工作。实干决定工业普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普查数字质量。为了确保数字质量,水城县工普办一成立就着眼于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他们首先树立“质量第一”的工作目标,建立了“水城县工业普查数字质量控制体系”。这套体系包括:县、乡、企业的责任,摸底阶段、企业清理整顿阶段、普查登记阶段、审核阶段数字质量控制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读《警惕新的浮夸风》有感毛君宜近阅《半月谈》第六期肖伦添《警惕新的浮夸风》一文,其中提出:“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感触颇深。名词虽新虽怪.但确实是浮夸风腐败坏在统计数字中的反映.笔者在统计工作岗位上干了多年,对肖文列举之本常有接触,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16.
数学漫谈二、数字的重要性宁夏自治区统计局陈郁数字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数字更显得十分重要。首先,“数术穷天地”。这是《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观点。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这一观点作了精辟的诠释:“原子之微...  相似文献   

17.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行得通吗?王毅不久前,《中国青年报》刊登了该报记者撰写的名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文章,作者列举了经过实地调查采访了解到的情况:某地方政府为达到国家规定的农民负担额不得超过其纯收入5%的要求,编造出4.95%的数字,实际情况是...  相似文献   

18.
2007年,TNS市场研究联手数字香港杂志《数字媒体》,发布首份“数字媒体应用之品牌报告”,关注通过数字媒体投放广告的影响和性价比。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城市数字金融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并基于2011—2018年我国2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城市数字金融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成为新发展格局下城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新动能。城市数字金融不仅直接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而且间接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积极作用;城市数字金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呈现显著“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表明互联网“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达维多定律”在城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城市数字金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还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异质性,影响效应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逐次递减。上述结论为我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系等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正在实现着跨越式飞跃。“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军事”、“数字政府”等一系列崭新概念应运而生,统计工作也迎来新的机遇。一、统计工作实现电子化的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其一,具有社会经济内涵的数据是统计工作成果的特征,而数字科学也是信息产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