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所描述的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永久和平是康德所规划的未来的社会状态。在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时,康德不同于卢梭与霍布斯等以往的哲学家,他选择了向前看,去探索如何规划未来世界。战争作为大自然的合目的性的法则,被强制性地施加于人类身上,成为激发人类道德觉醒的动力。战争与和平本是相反的量,但在走向永久和平状态的过程中却成为一对同向的量,并且战争变成和平的前提条件。永久和平将以终极战争为必然条件。对末日审判的极端恐惧迫使人类不得不作出其他理性的选择。然而,由于人类的自私倾向,以公民-法治原则为基础的共和体制又是极难建立和维持的。康德最终富有预见性地看到商业精神在遏制战争和促进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康德将人类本性中的恶作为人类社会理性进步的原动力。于是,康德从理性角度为人类规划了能够走向永久和平的多重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和中国成为经济大国,胡锦涛将中华民族的一向追求与世界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类和的思想精髓有机统一,绘制了一幅乐观积极的世界图景。和谐世界立足人类关怀,放眼全球未来,既超越了大同世界尚需物质丰富的原始和谐,也超脱了空想社会主义缺乏科学路径的乌托邦和谐,又与和谐世界最高境界的共产主义相应相通,给人类以可依赖预期的美好憧憬。和谐世界建设不仅要消除战争,建设战争与冲突不在场的消极和平,实现持久和平,还要建立良好社会结构和环境,建设无结构暴力和文化暴力的积极和平,实现共同繁荣与和谐,从而开辟了建设和平的广阔空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和平思想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翻开人类的历史,战争与和平就象一对孪生兄弟,交替充当着历史的主角。战久必和,和久必战,时而战,时而和,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永久的和平,也未有过永恒的战争。战争与和平应该和人类历史一样长。无论什么性质的战争,事实上都在对人类及其生存的这个星球进行着血与火的洗礼,不仅吞噬着人类的血肉之躯,也吞噬巨大的物资财宫。短时间内,战争还不会被送进历史的博物馆,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还将认真思考战争与和平问题。站在世纪之交,我们更要思考这一问题,以认真地对待21世纪。一、百年回眸就人类战争史而言,20世纪的战争和…  相似文献   

4.
国际和平是人类社会的理想,但国际和平不是自发实现的.人类一直在探求有关如何建立稳定的战争预防机制的问题.战争的本质与冲突的诱发机制恰恰构成了一个基础性的命题.本文阐述和比较了三种战争观并认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最能从本质上理解战争.因此,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基本框架内,整合其他战争观有价值的成分,以更好地理解战争为什么会发生.  相似文献   

5.
战争一直与人类历史相伴随,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因此,和平也就成了人类的最高理想。如果说,每一次战争劫难过后,都会燃起人们更强烈的对持久和平的渴望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劫难更使得渴望和平的人们痛定思痛,而和平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也由此而诞生。2005年3月由南京大学举办的“人类历史上的对抗、冲突与化解”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召开。《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从此次会议论文中精选4篇,在“当代西方研究:和平与冲突问题”专栏中发表。第一篇论文是国际和平学研究泰斗约翰·加尔通教授的…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然而它给人类带来的沉重灾难却让人难以忘记.战争为人们提供了经验教训,也带来了思考和启示.全世界人民深深谴责战争的罪恶,企盼人类的永久和平.然而,战后60年来,日本从未对战争进行过深刻反省,其右翼势力不断否定侵略,美化战争,日本政界和社会的一系列右倾活动,引起了中国和亚洲各国的关注和警惕.  相似文献   

7.
赵玉  陈炎 《东岳论丛》2008,29(3):89-94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最初很可能是在人们积极备战的心理状态下诞生出来的,是古希腊人培养军事技能、选拔合格战士以及展示战争实力的一种手段。然而,奥林匹克运动又不应被仅仅视为战争的产物或副产品,因为它同时又通过"神圣休战"等方式创造着和平。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逻辑,推动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进程。人类因战争而发展体育,体育为人类而创造和平,这或许就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是整体发展,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伴随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在演进着.21世纪共同发展是世界历史进入新阶段各民族国家的必然选择,虽然战争的威胁仍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因素在增长,和平秩序终将取代战争秩序,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9.
庄子哲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和平思想,其终极理想就是实现人类的和平相处.庄子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根源在于打破了人我平等的局面,想要实现和平就必须承认事物之间的差异,建立个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庄子追求平等的实质是消解现实中的社会关系,然而这充满着一种空想性.庄子的和平思想引发出对和平可能路径的无限思索,和平局面的实现往往不是建立在对社会关系的消解上,而是建立在权衡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人防工作是个历史范畴,是人类自卫本能的具体体现,它随着人类战争的演变和武器的不断进化而出现,也将伴随着人类战争的消失而消失,显然,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因此,人防宣传教育作为人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文明必不可少的内容。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历史赋予我们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在新形势下,人防教育工作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长期的和平环境,尤其是受和平与发展时代大潮的影响,使人们滋长了和平  相似文献   

11.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现代主义女作家.本文探讨伍尔芙如何运用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创作了一部部思想深刻的文学文本来揭示战争的残酷,尤其是战争带给无辜者的伤害,以及她如何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把反对战争和反对男权主义相结合,指出男权主义是和法西斯战争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是阻止人类实现和平的两大敌人,从而揭示她渴望男女两性和平共处的愿望和对人类世界和平的向往.  相似文献   

12.
孙子的全胜思想从战争角度为人类竞争设计出一种超越两难境地的理想境界.全胜,对己方来说,代价最小;对敌方来说,反抗最小,遭受的损失也最小.不是以消灭敌人为目标,而是迫使敌人屈从于我方意志而求得胜利,实质上是提倡全赢,不仅赢得战争,而且赢得和平;不仅赢得军事,而且赢得政治,赢得人心,最终求得"兵不顿而利可全",实现互利共赢的目的.从根本上讲,这一目标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军事战略层面,而成为社会竞争战略的普遍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3.
李兴斌 《文史哲》2005,1(4):19-26
先秦兵家和平思想的基本内涵:一是以禁暴除乱和安国保民为战争的终极目的;二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战争获胜的理想结局;三是以“修道保法”和赢得人心为战争获胜的坚实基础;四是高度重视智谋的作用并以之作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五是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常备不懈为和平的可靠保障。先秦兵家和平思想有着久远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首先,爱好和平、追求和平和维护和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中华民族在战争理念上赞成并支持反抗侵略的防御战争而反对向外扩张的侵略战争;其次,批判不义战争、谴责滥杀和破坏是历代贤哲的一致做法。兵家和平思想在今天仍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价值:第一,它为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不义战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有力的思想武器;第二,它为我国和平崛起、民族复兴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的“毁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大多没有了传统的英雄叙事品格,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战争结束的和平生活中,无论是死难者还是幸存者,到处显露的是生命与灵魂的被毁坏,“毁坏”意识已然代替了英雄主义题旨.现代作家站在战争之上审视战争本身,在毁灭性经验中反恩人类理性和文明的本质,质问传统文化的价值.因此20世纪的西方战争文学实质上成为地道的“反战文学”.这是20世纪有关人类争端的新认识,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鲜明的纪念.可以说,“反战文学”已经成为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是西方文学史上沉重的伤痕之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西方传统文化信念和现代人的裂解痛苦.  相似文献   

15.
解读人类战争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都只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在某一时段的存在状态,它们都不是永恒的;而是随着人们的生存利益的变化和价值判断的变化而变化的,并随着这种变化显现在人类的不同的发展时期与阶段。在物质与精神互动中,我们发现了人类灵魂的弱点,同时也看到了人类灵魂的能量,人类是可以自救的。  相似文献   

16.
李朋 《北方论丛》2001,(2):113-117
当我们理性地思考战争与和平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人类的愿望竟然与其实际的行为逻辑及其结果之间往往是一项悖论。人类的需要,支配着人类的行为取向,也酝酿了人类的愿望。人类的成熟需要时间,人类的进步需要理性,人类从和平到战争需要跨越一道道门槛,我们从这里探索人类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17.
欲望作为人类的生命特性,是人类个体及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古往今来,人类生活之欢乐与痛苦、幸福与烦恼,社会治理之和谐与混乱,和平与战争等,无不与人类个体及群体的欲望及对待欲望的态度和方式有关。人类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如何驾驭个体及群体欲望的命题和挑战。先秦诸子在普遍承认人生有欲的前提下,分别提出了"寡欲""制欲""节欲""共欲"等控"欲"思想,充满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治理辩证法。对其加以系统挖掘和研究阐发,吸收其合理思想智慧,对于指导人们尤其是为政者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做到廉洁从政,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南原繁在日本战后提出了放弃战争、“全面讲和”、不搞再军备、与世界“和平共存”、保持中立,构建“人类世界共同体”的“和平构想”.“全面讲和论”等政治主张,遏制了“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在日本死灰复燃的危险走势.南原繁所提出的“和平构想”依然对21世纪的日本学界具有极大的警策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论毛泽东、邓小平的战争与平观李战生战争与和平历来是人类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国际政治研究的主要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一、第二代领导人,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发表过许多论述,反映了各自所处时代的思维特征和战略眼...  相似文献   

20.
王莽新朝是中国皇权体制中实现的第一次不流血的和平权力转移.人们从不追究打下来的天下是否合法,相反倒是对依照某种程序得到的权力却百般挑剔.王莽革命表明,即便不是尧舜那样的圣王,也能通过其他手段实现禅让.至少君权时代的朦胧理想在皇权时代成为现实、和平禅让成为战争暴力之外的另一道路;王莽革命证明了和平禅让的现实可行性和技术可操作性上,王莽革命较之汤武革命更具划时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