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也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于这两种观点,哲学界认为前者承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是正确的;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是错误的。然而,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它们都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赫拉克里特认为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河水不停地流,人第一次踏进河里遇到的河水与第二次踏进河里遇到的河水不一样,因此,“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大家知道,哲学上的静止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一是指事物本身的性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哲学界对内因和外因作用问题存在着不同意见。争论的焦点存于外因对事物发展起什么作用。一种观点认为,内因在任何情况下,都起决定性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只是条件性的作用,是第二位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内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认为,内外因的作用在理论上存在着作用层次、作用性质和重要性这样三个  相似文献   

3.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的相对性,是指针对一定对象而言,事物才不发展,不变化,它是暂时的,有条件的。静止和运动一样,也有其形式,归结起来静止有三种基本形式,第一,质的相对稳定性;第二,以相同的方向和速度做着相同形式运动的事物之间,互相比较所  相似文献   

4.
大凡在论及洛克“第二性质”学说时——不论说它是唯物的或唯心的——总把它归属于本体论的范围加以探讨。本文的观点是:该学说是在认识论意义上提出的,它旨在说明认识的发生过程在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国内大多数教科书认为洛克的“第二性质”是主观的,是他背离唯物主义反映论的重要表现。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二性质”是客观的,科学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点。对第一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因为第二性质与第一性质一样,都是物体的客观属性而不是主观观念。第二种观点虽很有说服力,但笔者也存有一点疑义。持第二种观点的同志引用了大量的自然科学新  相似文献   

5.
长时期以来有一种广泛流行的观点,认为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真正原因和动力,而矛盾的统一性,则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只承认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发展不仅是对立面的斗争,而且也是对立面的统一.只有统一,没有斗争,运动是不可能的.但是只有斗争,而无统一,运动也是不存在  相似文献   

6.
对于洛克的“两种性质”学说,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观点认为:洛克是个不彻底的唯物论者,因为他把“第二性质”,即物体表现在我们感觉中的种种质的特征(声、色、味等)看作纯属主观性的东西,否定了“第二性质”的客观性。在认识论上,这  相似文献   

7.
运动乃是诸如物体、场或其他任何具体之物位置的变动。运动离不开运动的事物,事物不是运动的“根本”或“基质”,也不是运动的“中介”或“原因”。事物总是运动的。因此,既没有反应物和生成物之外的化学反应,没有代谢系统之外的新陈代谢,也没有超越于变动社区之外  相似文献   

8.
怎样认识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呢?我们认为,应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把它归结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主要来自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来自事物内部诸矛盾以及矛盾双方的斗争和统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当然不会例外.因此,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就只能从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中去探寻.  相似文献   

9.
关于矛盾同一性的第二种意义,现行哲学教科书采用了近十多年来理论界普遍流行的一种观点,即把它界定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包含着依一定条件互相转化的趋势和可能”,在论述事物的矛盾运动时,又将同一性与事物的稳定性、斗争性与事物的变动性混为一谈。我认为,这在实际上否定了事物矛盾的同一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而不符合辩证法的基本精神。下面,我们就围绕流行观点所持的主要论据来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辩证法是“革命的方面”和“保守的方面”的统一什么是辩证法?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事物发展动力问题,向来争论很多。近几年来,不少人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而不是矛盾的斗争性。或者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动力,有的甚至认为同一性在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中起主要的动力作用。这些观点反映在不同时期的哲学教科书中,至今仍有争论,我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矛盾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文革”之前,由艾思奇同志主编的哲学教科书(以下简称《艾本》)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在当时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艾本》在第四章“对立统一规律”的第二节“两种发展观”中明确肯定:“在客观世界中普遍地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并且指出:“承认不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岐.”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事物内部普遍存在着的矛盾又是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呢?《艾本》未曾具体说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变化理论承认物质是世界的基础,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没有任何一段时间没有运动,还认为物质都有趋向其“自然处所”的特性,以及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决定于外力的推动。他的理论展开是在占有广博的经验材料之上进行的,其中蕴含的辩证法思维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在自然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以历史的辩证眼光去看待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变化理论。  相似文献   

14.
这篇文章对近二年在《北京大学学报》和《哲学研究》上进行的“生产力系统”概念能否成立与“生产力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做了综合评述。作者认为,生产力系统”问题是把生产力从它与其他社会要素的总联系中抽象出来做静态考察,生产力是组成它的各类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所形成的生产力系统整体的特定功能,驳斥了“生产力系统”、“生产力要素”、“生产力结构”不能成立的观点;“生产力发展动力”问题则是把生产力放到与其他社会要素的总联系中做动态考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动力,驳斥了“生产力的内部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动力”的观点。欢迎同行对这个问题继续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洛克观念来源理论的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普遍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洛克把一切知识的来源——经验——分为两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部分,即感觉与反省。所谓感觉就是指外部事物对人的感官的刺激;而反省则是经验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不是以外界事物为对象,也不是由外界事物的作用引起的。因此,洛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二元论者,他没有把“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这一原则贯彻到底。我以为,这是值得讨论的。首先,洛克的观念来源理论是对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具体论证和发展。马克思认为:“霍布斯把根培的学说系统化了,但他没有更详尽地论证培根关于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则。洛克在他论人类理性的起源的著作中,论证  相似文献   

16.
《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泉源》一文①中谈到, 在有机化学中,我们还可以举出如下的一类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名的哲学著作《矛盾论》中说:“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这种情形,不但在自  相似文献   

18.
一、量变过程的两种类型量变、质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①其中量变是指事物的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它不改变事物的性质,事物仍保持自身质的相对稳定性。这也是量变过程的普遍性。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凡是符合上述特点的就是量变过程.但是根据量变过程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谁提出的?国内哲学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它是列宁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有的则认为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指明的.对此,我发表一点不同的管见. 上述的两种观点都把“实质”和”核心”等同起来看待,这是不科学的.严格地说,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不尽相同的.“实质”和“核心”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在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从既有不同含义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来论述的.首先,它们含有不同的意思,前一个论断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而说明了唯物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的本质特征;后一个论断则强调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明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制约  相似文献   

20.
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些基本问题需要重新认识.矛盾不仅是一个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也是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传统矛盾理论认为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统一性与斗争性,其立论基础是对立与斗争等同,而马克思、恩格斯则区分对立与斗争两个概念.传统矛盾理论认为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共同作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认为对立面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直接动力.传统矛盾理论从静止与运动、有条件与无条件的角度,来理解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问题,而列宁提出这个命题则是从动力与发展过程的关系来立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