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不产狮子,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获得域外贡献的狮子。狮子传入中国,主要作为奇兽供观赏之用。狮子传入中国之前,狮形艺术品已经传入中国。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后,西域国家不断有狮子入贡中国。狮子异于其他野兽的形象引起中国人的兴趣,因而创作出各种不同的狮子造型的艺术形式,狮子意象融入了印度、波斯和中土等多元文化元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高台狮舞     
<正>高台狮舞是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民间最具特色的体育与舞蹈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已有约150年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民众中颇有影响。狮舞可以分为地面狮舞和高台狮舞两种。地面狮舞主要用于日常节日、生日、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等活动。搭台上架的高台狮舞则多用于重大节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不乏从政治和文学角度描摹狮子的作品,但直至清初仍没有讨论这一动物的专门文献。伴随康熙十七年的贡狮活动而出现的利类思的《狮子说》,是第一篇从动物知识的角度讨论狮子的汉文文献,也是一部欧洲"狮文化"的简明百科全书。利类思试图通过《狮子说》传播西方的动物文化,特别是基督教动物知识;并从基督教传播的角度切入,试图打破佛教文献中关于狮子与佛教的联系;又通过质疑历史上陆路贡狮的可靠性,企图在中国开创基督教系统叙述狮文化的新传统。通过《狮子说》与亚里士多德《动物志》中有关狮子内容的比对可知,利类思《狮子说》中提及的"亚利",并非如方豪所说的为"亚特洛望地",更有可能是指"亚里士多德"。  相似文献   

4.
唐人著录嵇康绘有《狮子击象图》,但该图恐非嵇康之作。"狮子击象"作为一种异域景象传入中原,结缘于佛教在中土的流播。狮子形象大约在东晋时期进入文士绘画题材。宗炳《狮子击象图序》交代了该图的绘事缘起,《狮子击象图》本系宗炳之作的可能性较大。唐人归之于嵇康名下,和嵇康刚烈的性格与"狮子击象"的惨烈意象暗合,其白画跟《狮子击象图》在文献著录中并行流传引起误题以及唐人借其题签抬高画价有关。  相似文献   

5.
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大约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狮子也成为人们信仰中的一种图腾,被视为辟邪驱恶的吉祥物,并与龙凤攀附在一起,成为威镇八方,惟我独尊的王权与胜利的化身。因此,人们在修建宫殿、陵墓、桥梁、府第及房屋建筑时,总喜欢安放上栩栩如生的石狮子。  相似文献   

6.
正一名公务员为了实现少年时产生的和狮子在一起的梦想,辞去公职,只身前往肯尼亚,在马赛马拉大草原上与狮子一起生活。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星巴(非洲斯瓦西里语"狮子"之意),发动一切力量保护、救助狮子,使其种群规模逐渐扩大。狮子也对他十分感恩,不但与他近距离亲昵接触,还在危险关头挽救了他的生命。他叫卓强,是赴非洲保护狮子的第一位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以日本盂兰盆节为焦点,探索日本的"年中行事"(即一年中所举行的节日庆典)与佛教之间的渊源。盂兰盆节作为宗教节日,于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举行,因其正处于一年之中,因此又称为中元节。对于日本来说在佛教节日传入之前,每年的七月份也有种种节令活动,但只有在佛教的盂兰盆会习俗传入后才为原始节庆蒙上宗教色彩,成为或复合成为宗教节日。1全文重点讲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年中行事"起源的方式为基础对其进行分类;第二部分是日本在佛教传入之前的"盂兰盆"2活动;第三部分是与佛教思想结合之后的盂兰盆节。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可以约略概括为从“朝代国家”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历程。在此历程中,除了西方武力入侵这一重要的强制因素外,由中西文化交融所致的文化观念之变异绝不可被忽视。西方文化传播中,世界地理知识的传入挑战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世界秩序观念,对近代中国“国家”、“民族”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近代运动会的起源及名称演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运动会有形形色色的组织形式。这些运动会的起源和最早状态以及在中国形成的过程尚是不明确的问题。中国和日本共用"运动会"一词,谁先谁后,其最早概念及含义是什么?1.田径比赛起源英国,经美国教会学校传入中国。2.娱乐、表演性质的运动会起源于日本并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学堂教育传入中国。3.综合运动会应包括娱乐、表演性质的运动会和各种类项目比赛的运动会。4."运动会"一词原意是指娱乐、表演性质的体育会。  相似文献   

10.
正通常,我们所见到的"狮子"都如真正的雄狮一般透出威猛,但在京郊延庆,农民们舞动的却是一种带着憨态的"猪头狮子"。扇风耳、短鼻子、胖脸蛋让一只只"雄狮"都生着一副猪的面孔。只有嘴边竖着的獠牙提醒着人们它们是"狮子"。这群狮子舞动起来,虽然缺少了一些以往舞狮的霸气与灵性,但"憨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与佛经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佛教文化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佛教自汉传入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属罕见。佛经对中国古代哲学宗教伦理影响很大,而且对文学艺术,也有重大影响。佛经故事的传入,是中国小说创作的“新的种子”和“催产婆”。鲁迅认为中国六朝鬼神志怪小说之兴起,莫不受动于佛教的传入。“魏晋以来,渐译佛  相似文献   

12.
梁平狮舞是集传统舞蹈、杂技、武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于2012年成为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梁平狮舞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承发展千年之久,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由于受外部环境影响,目前梁平狮舞生存空间正在缩小,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对梁平狮舞的历史源流、表演内容、发展变化与传承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泼水节溯源与传播小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泼水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民族的传统节日。该节之缘起,应从"泼寒胡戏"说起,它是古代伊朗即波斯民众为庆贺甘雨降而凶旱退的一种传统仪式,后经西域传入中国中原地方。传入西南的途径也许是经印度、缅甸而至滇南。  相似文献   

14.
考证狮子入华的问题不可囿于"在华言狮",研究视野还应回到原产地或输出地。"狻麑"与"狮子",不止是名称之异,实则是破解狮子入华路径的语源学密码。通过考证零星的文献线索,可勾勒出狮子海路入华的大致路径。亚丁、马六甲、斯里兰卡、占城可能是狮子海路入华的重要中转站。中原朝廷却贡狮子的缘由,并非只是经济耗费的考量,还有帝王力图树立德政形象的原因。明朝却贡现象频发,还与海上私人贸易繁荣与混乱情形下的海禁政策相关。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不只是一种语际符号和语意层面的交际行为,更多的是两种文化间相互尊重差异、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一个中介。纵观整个佛经翻译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其间既有作为"他者"的印度文化的胁迫式传入,又有作为"我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理解,自我完善的需求。正是在翻译中,之于"他者"的"我者"对他文化的从拒斥,接受到融入的更新认识和自我建构,促使了佛经翻译的进一步发展,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翻译活动,实现了文化大融合。间性思维在佛经文化翻译中的逐渐彰显,佛经翻译事业也由衰及盛。  相似文献   

16.
聂乐信是丹麦路德会在近代中国东北开展传教活动的早期传教士之一,在传播宗教的过程中,她行医诊疗、开办学校、扶助孤幼、爱国护教,在把基督教传入东北的同时,也把西方的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传入当地,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基督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典型区域之一,也是目前基督宗教信仰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基督宗教传入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时,教会大都采取了"建教堂、办学校"的传教策略,使得基督宗教宣教活动获得了巨大成功,也影响了部分西南少数民族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今天,基督宗教仍对部分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产生着一定影响,需采取措施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8.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条中外贸易的线路,也是一条宗教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早期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都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宗教文化如儒教、佛教、道教也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了朝鲜、日本等国,以妈祖信仰为代表的中国民间神也随着中国移民传入到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19.
十二相面具舞,广泛流行于甘肃、四川、云南、山东、台湾等地。其中甘肃文县白马人的同类型舞,表演形态古老,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但长期以来对它的内涵及承载的文化密码,学界却语焉不详。文县十二相舞是唐代民间傩"十二生肖"驱疫传统的遗迹,与佛教十二时兽的关系不大,面具舞中的狮子形象与传统的十二生肖不同,体现出传承中的"变异性"特征。该傩舞形式于20世纪初由四川南坪传入陇南文县,而南坪目前流行的"十二相"舞与文县差别大,较文县的晚出,具有明清时期民间傩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南京中医药大学"青囊读书会"自2014年举办以来,每两周搞一次活动,至今已坚持了五年,达到了100期,可喜可贺。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医、继承中医,讲好中医故事、传播中医文化,提高习近平倡导的"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走向世界,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很有启示意义。中医源远流长独树一帜中医,有相对于西医的含义,还有西医传入中国之前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