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考察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模式,讨论其在社区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洛杉矶社区发展局的青少年服务项目案例分析,揭示美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对我国搞好社区建设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方非营利组织问责理论主要有:资源依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这些源于经济科学的主流理论在应用于非营利领域时解释力有限。面对非营利组织问责问题,各理论不仅存在诸如问责近视、过度问责、象征性信息、多重问责失序、问责优先性错置、虚假代理和管家疑虑等操作性弊病,还有根本性缺陷。建构非营利组织问责理论,不仅要兼收并蓄,还要从非营利世界的自身规律和问题中寻找出路。同时,西方非营利组织问责理论能够为探索本土化的非营利组织问责理论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第三种力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逐渐成为完善社会服务,推动社会福利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自身的局限,存在着筹资困难、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非营利组织管理的现实困境,探讨解决困境的路径,提出了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创新模式——企业化管理模式。并试图从绩效管理、资金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四方面探讨非营利组织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日趋完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也相继进行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面临深刻的变化和调整,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就成为政治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政府职能转变为我国非营利组织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讨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非营利组织作为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第三部门已经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独立性,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大重要特性,对于非营利组织补充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分析政府和企业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影响,提出有利于保持非营利组织独立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灾害救助中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学刊》2017,(5):67-75
当前,我国救灾领域的社会资源控制主体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在汶川地震以后以非营利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全过程中呈现出持续性深度参与的态势。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对于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缺乏系统的制度规定,自发无序、救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逐渐显现。因此,以汶川地震以后芦山地震、岷漳地震、鲁甸地震三次重大自然灾害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为典型案例,根据当地社会组织的发育情况和政府部门的协调能力,探讨和总结出群团组织协调模式、半官方NGO协调模式、民政部门协调模式三种互动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出针对灾害救助中各阶段的不同特点,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形成深度良性互动,进而能够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的差异化立体灾害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8.
西方进化心理学概述--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 ,目前仍没有明确的概念和系统的理论。其基本主张是 :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 ;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 ;心理机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 ;模块性是心理机制整体组织的特性 ;人的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互动作用的结果。进化心理学的研究促进了对人性和心理的进一步思考 ,开辟了心理学新的研究领域并且对其他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它的局限性是具有遗传决定论的倾向 ,方法论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及忽视了文化对进化的意义等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非营利组织能力和能力建设问题,较少得到重视,只有关于其较低能力的常识性看法。对资源状况的相关统计资料分析表明,与经济组织相比,我国非营利组织资源能力水平确实比较低,但存在着一定的类别差异,特别是层次差异极其明显。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非营利组织所得税优惠政策及其法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营利组织所得税优惠制度在我国已经粗具雏形.国内学界对于这一制度法理基础的论证尚未开始.理论基础的缺位导致非营利组织所得税优惠制度在现实中难以得到认同.希冀国外相关基础理论的引入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理论空白;国内相关制度发展脉络的梳理呈现出在基本问题上逐渐明朗的态势.所有这些努力将有助于正确解读、理性审视和贯彻落实现有非营利组织所得税优惠制度.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国家为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平衡而出现的非营利组织,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基于中国非盈利组织难以存在于政府之外的制度困境,中国非营利性组织更适于与企业合并生长,并得以独立发展。中国非营利组织迅速与国际接轨,对比欧美企业与非营利组织投资组合案例,研究其异同点、相关性,探索中国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竞争合作并行的现实模式。而提出充分发挥二者应有效应,实现非营利组织在经济体制转轨、政府职能转变、社会体制改革和法制环境变化之中的自组织演进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也成为了关注焦点。在全球治理理论的指引下,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参与式合作,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作为一种新选择,参与式合作面临着现实困境,需要在实践中选择正确的路径,破解这些难题。 相似文献
13.
交易成本理论有其合理性也有局限性,但是利他主义仍然始终是经济学的一个棘手问题,对于‘社团等非营利组织有那么多的优势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为什么企业不采取这种形式’这样的问题,交易成本不能给出圆满的解释。社会交往行为是有成本的,但这不是交易成本而是交往成本。所以,应当用交往成本对社团等非营利组织与成员之间的交往行动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4.
第三方问责较其他问责方式在独立性、专业性和问责信息广泛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解决非营利组织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需要引进第三方问责的方式.非营利组织第三方问责面临着社会评估公益基金匮乏、信息来源渠道窄、问责主体法律地位不明确、问责机构建设不完善、问责能力弱等方面的困境.为此,应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扶持第三方问责主体在我国的发展、解决第三方问责机构弱小、法律不健全等问题;通过拓展问责信息的来源,解决因问责信息来源匮乏而导致的问责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完善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建设,提高第三方问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日本社会治理出现了一个新特征,即非营利组织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参与进来,通过与政府、企业之间的相互支持、承担与合作,在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非营利组织在参与法律和制度建设、满足社会需求、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协调和理顺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等方面均有良好表现,有效地弥补了政府服务和市场的不足。日本非营利组织介入社会治理并在其中承担重要职责,预示着一个单纯依靠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时代的终结,以及一个多重主体参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期,由政府出资并负责日常管理的官办非营利组织成为我国福利体系中普遍存在的组织类型,它的成长受到了多元化利益群体的普遍关注.文章运用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武汉市青少年空间的首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并探讨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不同期望及其在组织使命、组织目标、组织行动三个层面的影响.文章指出,基于利...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期,由政府出资并负责日常管理的官办非营利组织成为我国福利体系中普遍存在的组织类型,它的成长受到了多元化利益群体的普遍关注。文章运用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武汉市青少年空间的首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并探讨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不同期望及其在组织使命、组织目标、组织行动三个层面的影响。文章指出,基于利益相关者、期望及影响的分析可以看出官办非营利组织多元化的组织生态和互动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一项对社区康复中非营利组织运作机制的探索性研究。基于对上海市Z社区“阳光之家”机构的调查发现,作为社区康复承载方之一的非营利组织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机构内部的能力退化和外部社会支持网弱化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内部增能链和外部支持网的设想,这种双向发展的运作机制有助于推动非营利组织可持续性地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相似文献
19.
1998年的《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 (NPO法,2003年5月改订)极大推动了日本的非营利组织(以下简称NPO)的发展.根据该法,NPO的制度建设简化了NPO的申请手续和认证过程.但NPO发展在社会捐赠与减免捐赠者税费的政策上仍与欧美等NPO大国存在差距.日本教育NPO组织主要包括学校教育中的私立学校法人与社会教育,私立学校法人主要通过捐赠等形式建立并可进行收益活动,而社会教育则是NPO发挥更多、更大作用的主要教育领域.在NPO政策上,日本政府行为的主要特点是:重疏导,少限制;重监视,少管制;重多样,少规制.在这一趋势下,日本教育NPO活动多样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几乎涵盖了教育、文体活动、艺术活动等所有领域.这也体现了日本多元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日本非营利法人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日本国会通过了一般法人法、公益法人认定法及相关法律完善法,对现行非营利法人制度进行了一次重大的制度重构。通过本次制度变革,废除了现行民法所维持的公益法人设立的许可主义和主管机关制、对于非营利法人的设立采取准则主义,并导入行政机关以外的公益性认定机制。与此同时,删除和修改了民法上关于法人的规定、废除了中间法人法,在民法体系和法人制度体系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该重大变化,从具体制度方面来说,可以为我国社会团体相关法律制度的建构提供参考;从我国民法典建设方面来说,可以促进我国民法人法体系的思考,并对民法典人法体系的衰落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