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地金融组织体系的构建和风险分担机制的设计,尚存理论争议和立法困惑.通过域外考察和理论分析,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农地金融、合作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立法嫁接机制,搭建起“三位一体化”的分析框架.运用“三位一体化”的分析框架,将有助于整合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资金互助社和农业发展银行等现有资源,优化我国农地金融组织体系的构建和风险分担机制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作为以农地产权为抵押来获得贷款的农地金融,在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实践,是解决农业发展资金的一个重要制度。我国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这一制度突破为盘活农村资源,解决农村资金困难打开了空间。详细梳理了德国、美国和日本这些国家农地金融制度的组织架构、发展进程以及成功的经验,通过对这些国家农地金融制度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有农地金融制度的欠缺,已经成为农业投资及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瓶颈”约束,进而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影响。本文以农地金融制度构建为核心,就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动因、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金融模式呈多样化,以股份制农地金融公司模式、农地抵押合作社+政策银行模式、农村信用社主导的农地金融模式、商业银行主导的农地金融模式和信托公司主导+证券化农地金融模式为代表的农村金融服务推动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种农村土地金融模式的开展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满足农村土地金融需求而进行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差异性。为此,以当前我国5个主要农村土地金融模式为绩效评价对象,选择各农村土地金融模式的案例对象进行实地调查,立足于农村土地金融模式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相关性、代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原则,经济绩效从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及农业产业发展3个方面选择指标,社会绩效从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农村土地生态环境2个方面选择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指标权重,基于样本数据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农村土地金融模式的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评价,分析各农村土地金融模式绩效,从而提出农村土地金融服务机制优化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立一种有效的农地抵押贷款模式有助于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难题。农地抵押贷款作为国际上发展农业的一项金融举措,在德国、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都取得了成功,对构建我国农地抵押贷款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德国、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农地抵押贷款模式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农地抵押贷款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台湾农地金融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台湾土地银行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台湾农地金融制度的特点,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和借鉴:(1)农地金融制度建立与农地制度改革并行;(2)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关系,推动农地流转市场发展;(3)建立完善的农业金融法律体系;(4)加大政府支持农地金融和商业银行服务农业的力度;(5)组建专业的土地金融部门。  相似文献   

7.
以四川省为例,基于647份农户调查数据,从农地流转、农户基本情况、农户经营特征、农村金融市场特征4个方面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其对农户金融需求的影响方向及强度,分析农地流转背景下农户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行为带来农户金融需求分化趋势,农地流转价格过快上涨对农户金融需求有明显抑制作用,加快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已经十分紧迫,农户普遍面临缺乏抵押融资能力的困境。农地流转对农户金融需求的分化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具有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之上,重点针对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农户进行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有效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则是当前我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破解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开展,我国土地流转呈"加速跑"的态势。作为农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农地信托是破解农业金融困局的有益探索。为推动农地信托的良性发展,我们需要对农地信托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准确定位。农地信托的主体主要包括委托人和受托人,由于我国农地信托多采取自益信托的模式,其委托人应是农村承包经营户,受托人须是符合《信托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的农地信托机构。农地信托的客体是农地承包经营权,农户作为委托人需要将农地承包经营权转移给农地信托机构。  相似文献   

9.
在“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资源的资本属性被激活,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断改善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无形之中逐步融入农地流转的交易过程,进而影响农地资本化收益。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将农地细分为三类,并结合当期年份“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PKU-DFIIC)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资本化收益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可知,增强农地保障依赖性和增加农村劳动力收入是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农地资本化收益的重要路径。因此,应提高数字金融与乡村的适配度,深化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农地资源碎片化整治的融合,进而巩固农民增收与农地的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农地非农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农地非农化与农地保护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农地非农化调控机制,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而,基于农地非农化调控的要求,从农地非农化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来探讨农地非农化的调控机制问题及创新.  相似文献   

11.
论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为特征的金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建立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的农村金融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能促进农地资源有效利用 ,提高农地利用的效益。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农地抵押金融制度。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应消除现有法律上的障碍 ,设立类似于外国土地银行的政策性银行 ,主管我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金融制度 ,但在具体的抵押权规定方面 ,如对土地附着物的效力及抵押权实现方面应与一般抵押权制度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向农村推进,农地金融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农村地区货币化的拓展必然带动农地的货币化。经过货币化的农地,具有融资和获利的功能,农地的资本化和证券化运作将成为必然选择。农地金融的这些创新形式可以为农地流转提供合理的模式——转让模式、股份合作模式以及证券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日本农地制度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应对农业发展危机,日本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农地制度改革.本文将在介绍日本农业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回顾与分析日本农地制度改革的历程与新进展,并结合我国农地政策的相关思考,针对我国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推动农地改革、加强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监管、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以及实施农地主体功能区划分,建立农地信息数据库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流转中信托受益权质押是我国农地金融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农地权利信托受益权是一种兼具债权性、物权性并具有一定类股权性的复合权利,具有可转让性,适合作为权利质权的标的。农地权利信托受益权质权的设立应首先签订书面质押合同,并以交付信托文件或权利凭证作为农地权利信托受益权质权设定的公示形式。在"三权分置"视域下,允许农地权利信托受益权质押,可以在满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际视角下我国政府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关系到中国农业、农民、农村的发展,是中国政府近年来面临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由于土地产权不明晰、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市场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缺失、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中国农地流转的总体水平偏低,农户分散化经营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地撂荒现象依旧存在。国外经验表明,土地流转离不开明确的土地产权、成熟的中介机构、农户权益的保护和完善的财税金融服务。针对当前中国农地流转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我国政府可借鉴国外经验,通过法律清晰界定土地产权和严格保护耕地,培育专业的中介机构,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保护农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采取强有力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等措施来引导农地流转有序进行,从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的缺陷已日益显现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改革现行农地承包经营制度势在必行.应当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完善的、科学的农地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7.
农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流转经历了从“政府主导型”到“市场主导型”农地信托的演变。目前的农地集合信托计划与此之前的农地信托流转模式相比,采取金融化与商业化方式改造农地信托,引入信托公司对农地进行信托管理,既强化了农地信托流转的市场化运作,改变了一直以来被诟病的政府主导型农地信托流转的弊端,有利于发挥信托公司强大的信托管理优势和资金优势,又能更迅速地集合更多土地,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未来农地信托流转将遵循市场为主导的农地集合信托方向;以农地事务管理型信托为主,农地资金信托为辅的信托方向以及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直接关系到农户的切身利益,我国农地纠纷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和农业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农地纠纷案件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农地纠纷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农地纠纷的对策,对推动农地制度的改革,保持农村经济社会稳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地规模经营是人类追求社会分工效益与规模效益的必然结果,现阶段农地经营规模过小已经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土地和粮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如今人类所需食物的98%源于土地.在我国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农地产权制度已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我国农地经营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