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型社会"下湖南新农村的景观规划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进.乡村景观规划是未来我国乡村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运用景观设计学的理论指导"两型社会"下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规划.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突出地方特色,传承历史文化,维护草根信仰体系,推进新农村村庄景观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广泛而深入的系统工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乡村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目前的"乡政村治"模式曾在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方面起到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该模式逐渐暴露出它的制度性缺陷。如何破解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治理的结构性困局,强化社区自组织能力或可成为乡村治理优化的一种新思维,文章通过对"乡政村治"的运行现状及局限性进行分析,提出应从政策倾斜、政府扶持与"让权"、农村精英培养、法律规范化、文化引导等几个方面培育乡村社区的"自组织"能力,进而优化乡村社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面临公共品短缺的湖南省山脚下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大规模集资导致农民负担反弹现象进行调查与分析,揭示了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完全破除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所造成的现实困惑,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的配套体制,为村干部在规则松弛下的自利性偏好提供了新的谋利机会,从而使新农村建设蜕变为干部"开票"而由村民"买单"的新游戏。重构以保障和扩展农民权利为中心的乡村治理结构,成为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任务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农业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视角出发,重点考察了黑龙江、辽宁、江苏、浙江等省份正在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分析了该计划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基本做法与主要经验,讨论了其对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以及在安徽实施同类计划所具有的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文明对乡村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乡村人的生活和思想中充斥着城市文明,延续了几千年的乡村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正慢慢流失.近些年,广东湛江上能村出现的农耕文明体系的崩溃,农民"过去、现在、未来"三点一线生活格局的断裂以及传统节庆仪式趋于消解等现象都揭示了这一事实.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推进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新农村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机制;以农村经济发展为支撑,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手段,以激发农民需求为动力,适当赋予农村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精神和内涵,使之重新活跃起来并永久流传下去.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集发公司在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施“村企共建”、“联村共建”的主要做法,认为其主要启示在于:建设一个好班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组织保障;集中连片推进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方式;村企共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发展新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支撑;软件硬件一起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广西"新民团"在新桂系乡村建设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民团"参与了乡村建设的各个领域,几乎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西乡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新桂系利用民团组织推动乡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功,但也存在诸多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王鸿一依据古代"乡治"提出了"村本政治"思想,以农村为基本单位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再由"村治"逐级达到"国治".他的这一思想及其为倡导"村本政治"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影响了梁漱溟走上乡村建设道路.王鸿一从宣传、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梁漱溟帮助.在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了一场在全国颇有影响的乡村建设运动.  相似文献   

9.
乡村休闲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近年来,宁德市蕉城区上金贝村积极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引入注目的成绩.同时,该村在休闲产业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科学规划、产业结构、经营管理、基础设施、营销模式、融资渠道、环境保护、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进扶贫开发,实施"整村推进",是新阶段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农民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依托高校优势,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模式转型是哈尔滨市新农村建设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通过对哈尔滨市农村工作实际的研究,首先指出哈尔滨市乡村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其次分析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解决哈尔滨市乡村治理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进行乡村治理模式转型,并提出"乡政村治"向"乡政自治"转变和"乡政自治"向"乡村自治"转变的两步走战略,以及法律与政策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资本下乡已成为各地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但由于企业与村庄属于不同的组织形态,村企间互动方式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绩效和村庄发展可持续性。从产权政治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山西G村资本下乡后村企关系现状和问题,指出"村企一体"这一互动模式,存在着产权模糊的问题,不利于企业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资本下乡进程的加快,建构完善产权制度和提高村庄自主性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村企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农民治理参与缺位是影响乡村振兴进程的重要障碍,解析农村治理中的农民参与不足对改善乡村治理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以C市Y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为例,基于"基层(乡镇)政府-农村-农民"整合分析框架解释农民公共事务治理中的"漠视"现象.结果表明:农民"漠视"本质是农民治理参与不足、意愿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政府层面,基层政府治理悬浮、功能缺位,导致行政动员能力不足;农村层面,农村转型期空心化,治理机制(利益、情感和规则)不健全,导致治理能力不足;农民层面,农民进城、精英缺失,缺乏收益分配和利益关联机制,导致村民参与不足.破解该问题关键在于夯实基层政权建设、提升政府权威及其行政动员能力,健全乡村自治体系、提升自治能力,培育治村能人弥合治理结构洞、构建村民利益联结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鉴于我国特有社会经济体制下出现的“三农”问题,从城市化深刻内涵出发理解城乡关系,深谙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发展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将成为破解目前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所出现“僵局”的关键点。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城乡功能演进中农村发展特征的分析,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与日本、韩国乡村发展的对比研究中,探究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契机,提出:以建立在区域差异性基础上的城市化水平为轴线,在划分区域功能分工中延续城市功能建设新农村,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监管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监督机制,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监管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监管机制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6.
基层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不同于中农治村、能人治村、富人治村等,乡贤治村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重构了双轨治理的结构和机制,既能够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也能够嵌入乡村社会激活乡村社会内生性活力。通过考察赣南农村的乡贤治村实践,探讨了乡贤治村的制度建设与实践机制。研究发现,村庄熟人社会是乡贤主体角色与乡村治理相适应的内部调适器,以乡贤为首的村庄精英群体结构再生产在村庄治理中动员群众、发动群众,激活乡村社会内部资源。村庄内生需求与乡贤组织建设是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关键因素,村庄公共事务是新时代乡贤参与基层事务的载体,政府积极引导乡贤组织自我建设保证了乡贤治村的正规性和规范性。乡贤参与基层治理是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7.
厦门市对成片开发的工业集中区中的村庄采取的"金包银"模式,是一条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走出"城中村"困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探析厦门实施"金包银"工程的做法及经验,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这一惠民工程的实施,也将为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伴随我国乡村国情的变迁,现行的“乡政村治”的治理体制面临巨大挑战,“撤并乡镇”的治理体制改革模式也深陷困境。构建“县政乡治村派”的新型乡村治理体制,实现从“村自治”到“乡自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民主事业发展的新航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后给农村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重视,如不及时认真加以解决,必将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妇老农业"的出现便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新问题.文中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出现"妇老农业"的成因、特征及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晚期中国乡村治理的改革与变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旨在回顾和描述20世纪晚期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改革进程,探讨改革的原因、动力、特点及其发展走向,分析改革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正在进行的乡村治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作者认为,20世纪晚期中国乡村治理体系改革主要致力于农村基层党、政、企、村组织的分权,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及其合法性的重建.这一改革是一种"支助型"的制度变迁过程,但是,"分权"与"重建"任务并没有完成,这不仅依然是新世纪乡村治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构成新时期乡村改革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