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农业灾害防治女性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灾害防治女性化问题,是指由于大量青壮年农民进程务工,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灾害防治的劳动力主体,从而给农业灾害防治、农村妇女身心健康和农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一是是吸引部分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回流农村,充当农业灾害防治的中坚力量;二是提高农村留守妇女防灾救灾的能力和组织化程度;三是实现农业灾害防治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这是最根本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研究湖南农业灾害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灾害成因和危害,从科学进行防灾减灾组织调度、健全农业灾害应急机制、发展避灾农业和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湖南农业防灾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清代山西灾害频繁,并主要以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旱涝灾害为主。清代统治阶级高度重视备荒救灾工作,并主要在前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通过回顾清代山西备荒救灾的措施,希望对现代防灾救灾提供一些启示。随着时代的发展,灾害的发生又有了受这个时代经济发展影响的新特点,而我们并不能左右灾害的发生,但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维持生态平衡,摒除人为的加重自然承载力的行为,再结合山西自身自然环境特点、灾害特征,积极备灾,完善救灾措施,坚持防灾救灾相结合,在灾害来临时使灾害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甚至做到有灾无荒。  相似文献   

4.
刍议农业自然灾害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主要农业自然风险包括洪涝和干旱灾害、风灾、沙尘暴、低温冻害、地质、地震灾害、生物灾害等多种类型,并且呈现类型多、频率高、季节性、周期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已经对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农民消费水平以及农业再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黑龙江省应在立足区域灾情实际,通过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宏观调控、发展农业保险和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来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气象灾害是云南地区农业主要自然灾害.影响云南农业的气象灾害种类繁多,以危害程度看主要是旱灾、洪涝、冷灾、风雹灾及其衍生灾害.气象灾害在云南发生频率高,且具有局部性、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突发性和并发性的特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云南农业受气象灾害侵袭的风险上升,必须加强生态屏障建设,以水资源为中心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万年前后发生的农业革命亦即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农业革命突破了季节性饥荒的天然屏障,从而使人类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充分机会。然而,农业生产始终面临着风灾、水灾、旱灾和虫灾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因此防止和减少灾害影响并提高农业产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两千多年来的传统农业时代通过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连年累月的饥荒问题,同时传统农耕生产中防灾减灾科技手段的普遍运用又破解了人口增长与粮食长期供给不足的难题。随着灾害问题日趋复杂化,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与科技防灾减灾密不可分,今后在防灾减灾救灾事业中应该且必须更加重视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灾害是由于自然生态系统异常变化而对人类及其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1912—1949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灾害频发,多种灾害交替甚至交织发生,水旱灾害尤重,衍生灾害和次生灾害显著。生态灾害的发生是自然生态、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叠加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人口增加、气候变化、政局动荡、战争破坏以及社会治理能力不足等因素都是生态灾害发生的具体诱因。这些因素导致的生态灾害进一步恶化了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损失,人民生活困苦,但也提升了社会公众的防灾救灾意识,促进了现代防灾救灾科学技术的引进和防灾救灾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的防灾救灾积累了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中国红十字会的首要职责是救灾,而灾害信息畅通与否、灾害信息传递机制健全与否,这些都事关红十字会的救灾结果和成效。在灾害发生后,红十字会主要通过自身的信息输送系统以及政府职能部门和媒体收集相关灾害信息,并以此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在日常生活中,红十字会主要通过面向社会公众的防灾知识教育、灾情考察等进行灾害信息的传递和获取。红十字会的灾害传递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尤其要与水利、气象、海洋、农业、民政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渠道实现"无缝对接",更好地发展和优化自己的信息管道。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省为例,分析其农业灾害的历史、现状与特点。构想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现代化手段进行灾害信息采集、传递及共享的数字农业防灾模式,探讨其主要构成:农业灾害数字监测体系、农业灾害数字通讯网络体系、农业灾害数据存储处理体系、农业灾害数字应急指挥体系的组织架构。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是湖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通过对两种减灾防灾措施效益的比较 ,指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是湖北农业减灾防灾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湖北灾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三社联动"+防灾减灾救灾是把三社联动模式纳入到新时代中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之中,通过政府购买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社会服务项目,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互联互动,解决以往政府单一主导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模式中出现的重救灾轻减灾、防灾减灾救灾缺乏政策和项目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激发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而提高全社会抵御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是对新时代下我国综合减灾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我国灾害损失评估尚未达到科学化要求,缺乏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方法,灾害统计数据调查采集渠道不畅,重复计算或信息失真,各地灾情报告夸大损失,救灾资源浪费,评估偏经济因素而少社会要素,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灾情并分析防灾减灾和应急措施的成效与不足。应当深入研究我国灾害损失评估状况,探讨完善灾害损失评估的标准、方法、程序,修正和改进灾害损失评估体系,拓展灾害损失评估的社会境域,形成全面准确的灾害损失评估机制,充分发挥灾害损失评估在应急处置、灾害救援和恢复重建中的信息、咨询、监督和评价功能,优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减灾面临严峻形势,每年发生的农业灾害都造成重大损失,通过发展减灾农业才能确保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我国农业减灾系统建设已初见成效,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农业减灾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农业减灾的技术水平,加强灾害教育工作,增加减灾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社会环境变化对农业灾害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对农业灾害发生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社会动乱降低了农业承灾力 ,三国西晋时期兵难日起 ,黄河中下游地区灾荒流行 ,土地荒芜 ;而稳定的社会环境则有利于农业减灾防灾事业发展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灾害的威胁相对减低。经济格局的变化对农业灾害的发生发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江南地区农业开发规模的扩大和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 ,农业灾害的发生和危害也日渐加重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农户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业生产主要面临干旱、洪涝、强降雨、冰雹、霜冻、强风等6种气象灾害,每种气象灾害在不同地区受到的关注度不一样。山东农民在过去与现在都有多种措施去防范与应对气象灾害,但农业保险不是农民主要的风险事后管理措施,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主动需求较低。究其原因,农业收入在农村家庭收入中占比低,农地分散经营机制和多元化种植结构等因素抑制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由此来看,山东省乃至全国农村农业保险需求市场的培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保持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难度较大。目前,应积极培育农业保险市场的真实性需求,防止泡沫性农业保险市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健全的农业推广体系是实现科技兴农的组织保证。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推广机构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现行的农业推广体系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推广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对指导建立我国新型的农业推广体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清琼州府灾害以飓风为代表,其多在夏秋季节发生,影响范围包括整个海南岛,甚至广东及其他沿海.飓风常常伴随着暴雨、暴潮,毁屋坏船,损禾伤稼,溺毙人畜,带来较大的灾难.明清琼州府官员查勘灾情,抚恤慰问,救灾救荒,甚或祈求飓风神来减少和免除灾害;而平时修沟挖渠,修建水利等防灾,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飓风对琼州造成的损害.明清地方政府应对飓灾的措施对今天海南的防灾减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灾害救助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的灾害救助在当前巨灾频发、救助管理体系落后、灾深灾重的的背景下日益显示出其弊端,表现为救灾主体单一,救助法律缺失,救助标准不合理,救助资金严重不足,救助机制不健全等,不能适应防灾与减灾的需要,需要以创新的思路,通过明确救助主体、提高救助标准、科学界定救助对象、建立救灾资金多元投入体制、完善救助机制、优化救助管理、建全灾害风险社会共担机制和建立灾害救助制度的评估和监控体系等途径,才能提高防灾和救灾的效果,从根本上确保人民生活与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农业灾害、农业生产灾害深入浅出的辨析,结合自身在工作中的实践,依据我国现行体制和法律法规等对农业生产灾害案件调查处理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客观探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符合生产实际的处理方法,供广大同仁及农业行政管理决策者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SBM超效率DEA模型对2010—2013年20个省份的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得出以下结论:80%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不高,防灾减灾资源未得到高效利用;纯技术效率不高和规模效率不高都是导致大多数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的主要动因;近一半的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并未与其农业产值规模同向变动。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不高与我国在农业自然灾害应对中“重防灾减灾数量投入,轻投入结构与质量改进”“重投入,轻管理”的策略相关。农业防灾减灾的具体结构优化策略包括:(1)农业防灾减灾战略结构优化。转变重资源数量投入的粗放式农业防灾减灾战略,建立效率导向型的农业防灾减灾战略。(2)农业防灾减灾动力结构优化。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要着眼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双轮驱动。(3)农业防灾减灾区域结构优化。依据产值—效率矩阵分类,各省份需要调整农业防灾减灾资源的区域投入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