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冰 《探求》2002,(1):71-72
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的论述中 ,明确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江泽民同志深刻洞察人类文明演进发展规律和当代世界文化发展大势 ,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大理论创新。在“七一”讲话中 ,江泽民同志重申了这一思想。“七一”讲话中关于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论述 ,将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联系起来 ,标志着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自觉 ,标志着党的文化使命感的增强 ,也标志着党的执政思想的更加成熟 ,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文明为己任的开阔胸襟。认真学习领会这一科学论断 ,对于坚持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 ,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是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作出的精辟论断。“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 ,是对党建理论的新发展。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研究“三个代表”的思想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欢迎广大学者踊跃投稿 ,对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郭秀云 《探求》2001,(3):20-21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是江泽民同志从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高度提出来的,是关于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从“三个代表”的相互联系中正确把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把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的内涵与辩…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是在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下发生的,它的发生又使新文化运动进一步深入发展。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突破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接受、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由它掀起的这个新文化运动到了“五四”运动,才得以形成规模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李大钊早在“五四”的前一年起,就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918.7.1),《庶民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正> “五四”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以西方文化为主体而掀起的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运动,西方各种“思潮”、“主义”大量涌进,迫使这一代知识分子不得不在中西文化交汇中,重新组合自身的文化心理结构。有的以“全盘西化”为主体形成“西式”文化心态;有的以“东方精神文明”为主体形成传统文化心态;有的以“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形成“中西合壁”型文化心理结构。老舍没有赶上这一代知识分子在金戈铁马、大浪淘沙下所作的文化心理选择,他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的情势下登上文坛的。这就决定他在登上文坛的同时,就带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高等教育创新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创新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目标 ,高等教育创新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等三个方面问题的论述 ,明确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推动高等教育创新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张兆林 《学术交流》2006,(6):168-171
中西方关于和谐社会的畅想是人类丰厚的文化积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等四大文化意识范畴;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社会畅想分为五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集中展现为哲学与美学相统一的“理想国”、虚幻的永恒和谐的“上帝之城”、文学浪漫气息浓郁的“乌托邦”、唯理论阶段的“理想社会”及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价值追求”等丰富多彩的论述、梦想、设想和实践。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社会畅想的丰富思想内涵,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和谐社会构建理论的优秀沃土和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8.
章岳云 《探求》2001,(2):4-7
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中国共产党是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起来的党,因此,它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广州在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要按先进文化的要求,把广州建设为具有岭南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发挥中心城市的文化幅射力.  相似文献   

9.
方华刚  任俊华 《探求》2001,(3):17-19
"三个代表"思想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其他两个"代表"统一起来,明确建设先进文化在全党工作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这既是对我党80年来文化工作的总结和概括,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0.
严兴文 《学术交流》2006,(12):41-45
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侵略、渗透和扩张以及封建残余思想在新时期的沉渣泛起,江泽民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要求各级党委增强“阵地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守土有责”,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调对青年人加强国情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以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特别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上,提出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和“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原则,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增强先进文化的竞争力、说服力和凝聚力,实现国家文化安全发展指明了方向。江泽民文化安全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文化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内容既十分丰富,又内在地保持着高度统一,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针对性和长远的战略性特征,对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安全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如大 《探求》2002,(Z1):18
江泽民同志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时 ,就文化问题指出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 ,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 ,理所当然必须成为宣传、贯彻和落实中国先进文化的先导。因此 ,党校必须与时俱进 ,大力弘扬和发展自身文化 ,以促进全党全国先进文化的发展。笔者就如何发展党校文化谈几点浅见。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努力培养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 ,党校在教育培训各级领导干部中 ,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2.
董莉 《探求》2002,(Z1):93
一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 ,以并列的形式系统提出 ,这在党的建设中是首次 ;而其中提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党的建设中更属创新。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历来重视思想文化建设 ,但又各有特点 :毛泽东同志论述的角度是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文化政策与纲领 ;邓小平同志论述的角度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而江泽民同志则是从党的建设的角度论述文化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先进性不仅仅表现在生产力方面、阶级性方面 ,还表现在文化方面 ;不仅仅表现在先进文化对政治、经济的适应方面 ,还表现在对它们的反作用的层…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 ,从社会主义的本质上和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上 ,科学地、精辟地概括了党在新时期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 ,进一步阐明了党的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必将使我们党更加朝气蓬勃 ,更加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 ,从而带领全国人民夺取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针对我行干部队伍的实际 ,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我认为首要的任务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以西方文学作为自己摹仿创新的榜样,是五四时期众多作家的共同主张,是当时的一种普遍倾向和时代风尚。但西化倾向或是全盘西化之说,是后人概括出来的。它的确切内涵是指当时那种以西方文学规范为追求目标,对西方文学给予充分肯定,对传统文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冷淡的社会倾向。五四前后文学中西化倾向,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变革的一个产物,它的形成与自晚清以来的外倾社会心态密切相关。作者指出,两种文化的接触中,不偏不倚的“折中主义”难以做到,或偏于内倾,或偏于外倾,大量事例说明,向先进的文化学习与借鉴,对自身文化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五四文学的西化倾向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今年初在广东考察时,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他指出:“要把中国 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一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本质,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 一、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  相似文献   

16.
(一) 在我国近代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一直阴魂不散,曾出现过三次高潮. 第一次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潮,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曾有着伟大的历史功绩,这已被历史所证实.但是,也无可否认,在新文化运动中,采取了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完全对立的态度,在批判封建礼教的同时,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1929年.胡适为《基督教年鉴》写的《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一文中,反映和代表了这一思潮的观念.在文中首次使用了“全盘西化”这个提法,他认为:“我们必须承认我国情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他说:“我们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历代中央领导人都对文化建设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在60年的文化建设实践中,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符合中国实际为标准融汇古今中西,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中的几个重大关系,切实保证文化与经济政治的有机统一,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高度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考察 2 0世纪中国文化思潮与文化运动 ,必须把握两个有重要的意义的支点 ,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与 80年代中期的文化寻根思潮。这是两次基本文化取向相反的潮动 ,分别出现在2 0世纪前后两端。文化寻根思潮发起的重要理由之一 ,即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断裂”的不良后果 ,而他们的责任 ,就是要续起传统文化之链 ,重塑或重镀民族文化辉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 80年代文化寻根思潮之间深刻的冲突 ,事实上反映了世界化与本土化、现代性与民族性、横向接受与纵向继承等关系的紧张 ,这是 2 0世纪中国文化面临的最严峻、最…  相似文献   

19.
论列宁“遗嘱”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原著解读基础上 ,深入探究列宁以“遗嘱”为代表的有关俄罗斯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建设关系思想。文章认为 ,列宁晚年侧重从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习惯层面剖析十月革命后俄国面临的文化困扰、文化“脱节”现象 ,其结果表现为对社会发展进程前资本主义性质的严重文化制约 ;列宁文化批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起全党的重视 ,能否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与俄国社会实际发展进程自觉进行有效的文化建设 ,关系着共产党及其事业的兴衰成败 ;2 0世纪实践证明 ,“遗嘱”文化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社会主义执政党必须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五四”个性主义文学中的深层文化心理作了剖视。由于“五四”文学中的个性主义思想,并非出自中国社会内部经济文化机制发展到充分成熟的一种自然选择,而主要是先觉者们从西方“拿来”的。故而在其选择、汲纳过程中,必然受到选择主体原有精神文化形态的制约,形成选择主体和被选择客体之间的互渗或同构。文章置“五四”个性主义文学于东西方两种文化、文学观念的比较研究中进行宏观透视和微观分析,较系统地论证了:“五四”作家观念中的个性主义,在其哲学本体意义上,往往是“群”和“类”的个体显现,他们显意识层次中的单数的“自我”,往往就是他们潜意识层次中的复数的“我们”。当他们把自我从传统社会中分离出来,追寻个体价值的完成的同时,其本质却是以走出社会的方式介入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