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西文论的对话与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元骧 《浙江学刊》2000,3(4):80-86
中西文论的对话与融合是目前我国文论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本文认为,中西文论的特点是由中西哲学文化在精神上的根本差别决定的。文章试图通过对这些差别的分析,来寻找和提取中西文论对话的基本话题,同时,联系以往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为中西文论开展对话、走向融合得以顺利进行应该值得注意和避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化哲学:21世纪哲学研究的新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哲学研究是 2 0世纪中国哲学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比较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 ,各种问题的提出和各种见解的冲突 ,总是集中于文化层面 ,现代西方文化与传统中国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始终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所以 ,继五四时期的“文化热”之后 ,在 80、90年代 ,文化哲学又成为学术界重新关注的热点领域。文化哲学以其反思的深刻性、透视问题的广阔性、批判的先锋性 ,开拓了中西哲学与文化的比较领域 ,整合着各种不同方向、研究不同问题的哲学思潮和文化思潮。因此 ,对中国文化哲学研究进行问题透视…  相似文献   

3.
雷纳·韦勒克(1903-1995)是20世纪世界文学界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史家、比较文学家和思想史学者之一.中国新时期以来.韦勒克的文论著作与文学思想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语境也使其话语功能与内涵产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异.韦勒克对新中国文论与批评的影响与变异问题是中西文论交往对话中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女性作品中的自我迷恋与自我封闭也是女性写作中寻找“自我”的一种表现。 2 0世纪 80年代初的女性写作 ,在“自我”形象上的姿态是一种“寻找”和姿态 ,是失落之后的重新面对。而 90年代的“自我”形象又有所不同 ,在经历了确立、重建与进一步的认知之后 ,女性文学作品中的“自我”开掘走向更为深化的局面 ,其个性之丰富 ,姿态之鲜明都是此前女性写作所不能比拟的 ,尽管其中还有一些迷失 ,但从根本上说 ,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努力 ,女性“自我”形象的发展仍然无可否认地证实着女性对自身性别的认知正一步步走向更为真实与深刻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比较美学不仅是多种文化语境中的比较、理解和对话 ,而且是维系人类美好的感情、信仰和理想的最佳纽带。由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所决定 ,比较美学在 2 0世纪从孕育到形成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 2 1世纪 ,比较美学必将大力发展和日臻成熟。其成熟标志和发展契机主要是 :1.比较美学理论专著问世 ;2 .在高等学府开设比较美学课程 ;3 .比较美学系在重点高校中建立  相似文献   

6.
陈吉猛 《学习与探索》2007,2(6):191-193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武善增 《阅江学刊》2010,(5):146-147
中国学界对20世纪上半叶的文论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其成果主要体现在现实主义文论和浪漫主义文论两个方面。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历史长期禁锢的原因,现代主义文论的研究在80年代几乎是一片空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主义的具体流派、思潮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但这些研究要么只是从文学史的视角,而不是从文论的视角进行思考,因而缺乏一种哲学的或诗学的理论品格;要么固于视野偏狭,固执己见,无限夸大研究对象的价值和地位,造成结论的空妄无当。  相似文献   

8.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背后的知识分子潜在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章辉 《学习与探索》2007,(6):180-183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新俄国文论的走向概评--兼论文化诗学的基础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俄罗斯复兴以来,文论界的文化学研究十分盛行,对传统文艺理论的冲击非常明显。俄罗斯文艺学继续自己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已经开始的"文化诗学"的走向。俄罗斯文论家看重和强调文化诗学的宽容性和兼容性。俄罗斯文化诗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跨学科倾向,同时也典型地体现了俄罗斯文论家的人文思维特色。文化诗学不同于文化哲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具有审美意义的文本;文化诗学的研究成果应该具有相应的审美形态。文化诗学的构建有赖于比较诗学的发展,而文学翻译和文论翻译又是比较诗学重要和必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从最初作为清算极"左"文艺思潮,冲破"文艺从属于政治"观念束缚的一支重要力量,到80年代中期文艺批评界"方法热"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再到90年代后期对文学创作观念和后现代文化研究立场产生深刻影响,至今在中国已经走过了30年的接受、演变与影响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贾红莲 《求是学刊》2003,30(4):17-22
哲学理论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走向的探讨中形成了基本共识 :即融会“中西马”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综合创新。因此 ,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尤其是与中国儒学关系的现状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说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曾经就某些具体内容或方面产生过碰撞、比较、对峙、融通的话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半叶 ,这种对话从背景、前提、方法到预设的结果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其中 ,研究背景的变化就是功能论的被悬置与学理论的确立 ,即从意识形态的争论过渡到了学术的争论。研究思路与方法则显示出两大特点 :前提假设与话语膨胀。应当说 ,这些问题都关涉到马克思主义本身和儒学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 90年代冷战格局崩溃以来 ,随着苏联东欧的急剧变革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新世纪的全球化语境中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更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对待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问题 ,正确理解中国文化建设中世界的和民族的、本土的和外来的这一悖论 ,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需要郑重把握的重大课题。 2 0 0 3年 11月下旬 ,由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学会主办、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学会第 2 0届年会暨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文论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西南师大举行 ,60余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学…  相似文献   

16.
《学习与探索》2015,(3):118
编者按:对于20世纪80年代,人们常常念及。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意味着一个历史阶段,意味着一种社会、文化情态。20世纪80年代的文艺理论界对文学与政治关系、人性、人道主义等问题展开批判性反思,人的意识开始复苏和觉醒,人性、人道主义、异化问题得到讨论;同时,20世纪80年代外国文论的引介与接受,其丰富多彩的话语实践,更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一个标本和一则个案。本期专题讨论刊发的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与发展,目标是寻求建立中国文论的现代知识形态,百年来经历了世纪初的转型发轫期、世纪中现代文论系统的形成期和新时期突破解构中的创新建构等几个阶段.新时期文论的创新发展走出了几种不同的路向,取得了一批相应的成果.当代文论仍保持着多元创新探索的态势,从总的趋向看是正在走向积极的重新建构.当代文论的创新建构,面临着如何重建中国文论的现代性精神,文论的体系化、学科化、科学化,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思想观念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衣俊卿 《求是学刊》2003,30(3):5-13
2 0世纪的人类文化精神处于一种背反和自我冲突的境遇 :繁荣与危机并存。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世界历史“轴心期”的理性文化精神框架在 2 0世纪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 ,同时也清楚地展示出自身的局限性或极限 ,因此 ,存在着人类精神新的、重大突破的可能性。突破的重要标志是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觉是我们理解 2 0世纪人类精神状况和历史深层内涵的核心。实际上 ,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焦虑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和思想历程。 2 0世纪的文化危机一方面引发了以 196 8年的“五月风暴”为代表的自发的文化反抗 ,另一方面使文化批判成为 2 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主题之一。在 2 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的谱系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以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现代国家批判、现代性批判等丰富的主题为我们全面理解 2 0世纪的文化危机和文化批判理论提供了最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日本: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 言时值 2 1世纪初头的今天 ,日本正面临不同于以往的国际政治环境 ,重新探索世界中日本定位的冲动 ,导致了日本各界关于国际政治战略的种种议论。事实上 ,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日本在国际政治战略上就开始显现出不同于过去的征兆。当时的总理大臣中曾根康弘曾经提出日本要成为“国际国家”,政界和舆论界也大谈日本实现国际化的迫切性。到了 90年代初期 ,冷战终结和两极结构消失 ,世界范围内掀起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 ,本来就具备开放性质的日本国内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戏剧性的变化——日本又一次处在走向全新世界的门槛。它已…  相似文献   

20.
《学习与探索》2012,(5):124
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对古代文论研究史的回顾、反思,以及研究语境、视阈的变更和趋向多元,古代文论研究思路、理念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古代文论的目的,一方面是尽量还原真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