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在劳动关系中存在劳动合同签订重视程度不够、劳动保护措施不力、社会保险参保率较低等问题。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已成为影响企业、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强和创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社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主要是发挥政府、企业、工会以及工商联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韩梅 《社科纵横》2005,20(4):66
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方针确定下来,这对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举魁 《唐都学刊》2004,20(5):77-79
确立非公有制经济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由西部地区的区情和体制创新的要求决定的,不会损害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步子不快,绩效不尽如意。据此,当前拟通过加快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民营化进程,从存量和增量等方面,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4.
白林 《学习与探索》2005,(2):213-216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我们对基本国情认识不足,否定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必要性,“文革”期间,把非公有制经济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宪法中相关条款的几次修改,均表明党和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基本方针不断完善决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业滨 《学术交流》2007,1(8):71-73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所有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经历了从消灭——补充——重要组成的曲折过程。造成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曲折发展的成因主要是理论上对马克思关于"消灭私有制"思想的错误理解,思想上对"苏联模式"的认同和接受,实践上执行了一条"左"倾错误方针。认真总结我国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它与公有制的关系,对我们加快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国杰  姚庆武 《探求》2007,(6):35-40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符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点的党建工作新思路。本文分析了目前长沙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从加快组织覆盖、明确组织定位、健全组织管理体制、创新组织活动模式、加强组织班子建设等五个方面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7.
白津夫 《探求》2000,(1):30-32
经过20年的改革,我国取得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在所有制问题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也就是在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认识上,跳出了理论上的一些误区,实现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使各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了制度保证。前不久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又突出强调: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  相似文献   

8.
黄锡富 《创新》2009,3(5):45-48
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党和国家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而制定的各种政策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需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扩展战略,做大做强民营骨干企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日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劳动损害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建立一套由劳动法与侵权行为法互相配合调整劳动侵权法律关系,以工伤保险补偿与劳动侵权损害赔偿相结合,根据具体情况判令雇主、承包人(承租人)、非法用工主体、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下的股东、具有重大过失的相关劳动者等承担劳动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劳动损害救济机制,对于解决前述问题就尤为必要与急迫。  相似文献   

10.
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建设有利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建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本文以对浙江杭州周边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建设现状的调研为基础,分析当前工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工会法律制度,创新工会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很强的活力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也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应进一步解放思想 ,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 ,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各种体制性、政策性的障碍越来越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飞跃,已经成为我省工业经济的支柱.但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市场准入、企业发展等方面受到法律和政策的限制.为了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法制环境,政府部门需要淡化所有制观念,加快立法,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论述如何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以及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必须正确处理其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等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实践的对象性关系来说,人的本质有四方面内容,人的自然本质、社会本质、自由本质和个体本质。从唯物史观视角,马克思将人的自然本质、社会本质和自由本质分别赋予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的意义,从人作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来看待人的个体本质。进一步得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逐步展开,其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其现实维度就是当今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5.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斌 《学术交流》2004,(2):100-103
非公有制经济的所有者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是财富的创造者、国家的纳税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因此,加深对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与贡献的认识,做到"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王翠琳  蔺全录 《社科纵横》2005,20(4):201-202
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临夏州非公有制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迟缓和萎缩的关键因素,提出适合临夏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非公有制经济刑法保护的刑事政策再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刑事政策伴随着我们党对其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由歧视性待遇向有限平等保护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我国当前的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中,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不平等保护的现象依旧存在.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立法者应当确立并强化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人格平等的观念.就司法而言,一方面最高司法机关应加强有关的司法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司法工作人员应公平执法,对所有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实行同等的保护,从而为非公有制经济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改进和优化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8.
苟颖萍  曹海滑 《社科纵横》2008,23(11):43-44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允许存在"、"鼓励发展"到"共同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转变;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认识经历了从"劳动者"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转变.这些理论创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国家安全等多方面重要内容的完整体系,其中,经济思想是主要的组成部分,构成思想体系的主体部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和时代背景,在体系结构构建上有其独特的逻辑关系,包括研究出发点、方法论、本质规定性以及政治站位、战略定位和政策要求等。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对广大党政干部、科研人员来说,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创新思维、科学内涵和体系架构,对于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决策经济发展战略和指导经济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5,(4):61-67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同时面临增速下行压力和结构调整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潜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2002年到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LA-VAR模型分析中国创新投入、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表明,中国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目前创新投入结构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水平发展,并导致产业结构凝固。经济增速提高对产业结构的带动作用不显著,也未导致创新投入强度的提高,即经济增长与创新投入之间没有形成联动机制。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能够有效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但对创新投入强度呈负向影响。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彼此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必将有助于中国经济转型和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