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流量与存量同时均衡模型,可以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导致的有效需求结构的进一步扭曲使危机转变为萧条。日本最近一次经济危机的产生,正是来源于“平成景气”产生的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不良债权的大量存在,阻碍了有效需求结构的调整,使危机演化为长期萧条  相似文献   

2.
李国武  李璐 《社会》2011,31(6):74-102
本文从社会需求、供给和制度主义这三种视角解释民间组织发展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转型时期民间组织发展地区差异的研究假设,并利用2001-2008年省级层次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三种理论视角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影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种不同类型民间组织发展的具体因素各不相同;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嵌入于其所处的地方社会情境之中,它不仅反映了地区的社会需求结构和居民资源状况,还受到地区经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进和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随着垄断行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其管制问题已变得更为复杂,更富有挑战性,原有的传统管制体制已不能适应对垄断行业有效管制的需求,为此,必须对传统管制体制进行改革,并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制体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使得中国经济结构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凸现出来,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国际市场、经济结构失衡的约束,需求管理的局限性日益显现,长期问题和供给问题进一步突出.目前中国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发生了变化,结构失衡出现了新特点,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从短期向长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变,需要从战略、路径和主体行为实现一系列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供给、需求和环境不同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机制演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这并不是一个可以找到确定答案的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呈现出的具体机制也不相同.文章运用历史分析方法,以人类生产能力发展为线索,考察了经济增长机制演进的三个阶段,即最早出现的供给约束下的经济增长,到工业化以来出现的需求约束下的经济增长,再到目前出现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这三个阶段的经济增长并不是相互超越,而是按照发展的逻辑递进地包容的.这表明经济增长机制演进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发展面临形形色色的"新路",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科技发展,二是跟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其中,"互联网+"、工业4.0或第四次工业革命、城镇化、"一带一路"、生态改革等都给中小型民企带来机遇,然而也具有相当难度和不确定性.供给侧改革无疑是当前改革的关键,但作为其前提的"适度扩大总需求",在现实中有意无意间被弱化甚至淹没.实际上,正是在供给侧改革与内需拉动之间,中小型民企可能会发现发展的最大机遇,包括新的消费者与消费需求、到农村去、去产能与新供给结合.当下中国新供给的核心不是高端消费品、新的技术,甚至也不是适配的资金,而是在制度和文化领域,是政策和诚信,也就是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文学  李心愉 《求是学刊》2013,40(5):62-70
基于相对价格理论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从供给角度解释税收政策对总产出的短期传导机制。利用1978—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通过VAR模型实证性地考察了税收政策的长短期供给效应,并将其与税收政策的需求效应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改革开放初期,税收政策的需求效应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税收政策的供给效应逐渐凸显出来,最终超过了需求效应。这一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可解释中国经济为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能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对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政府传统的公共服务生产与供给模式已难以覆盖.本文以"宁波市公益服务促进中心"及其运行的"公益项目对接大集市"为研究对象,探讨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定位与作用;分析宁波公益集市服务链的运行过程与机制;研究支持型社会组织对其他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功能的平衡;探索支持型社会组织通过自身能力建设实现其功能的途径.研究发现,以支持型社会组织为平台的"公共服务生产二次分工",将是实现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再勾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刚 《学术交流》2001,(3):61-65
我国人才市场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一般劳动力则供过于求,使两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中国高级人才的市场价格即将与国际水平接近.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增强了人力资本中的资源配置能力,提高了人力资本的价值,不发达地区的优秀人才向发达地区流动,国有企业向民营、外资、合资企业流动,国内向国外流动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劳动力的这种供求与流动十分不利于我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此,应该正确认识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上下功夫,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和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加快我国教育制度改革,为我国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孆 《太平洋学报》2011,(10):36-42
中国始终把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作为重点,在中国政府和领导人持续不懈的努力下,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并创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周边环境。本文以中国—东南亚关系的发展为例,阐述中国睦邻友好政策的演进,分析成功的经验,展望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心态是指社会所呈现出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是社会心理与时代现实交互作用下的表现形式。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呈现出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的态势,这种社会心态对我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重构,影响到政府的治理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廖希林 《创新》2008,2(2):53-56
电子商务正在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新的贸易方式及经济增长点,但它目前还存在发展不大协调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并且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构建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和税收等国际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国门洞开,外国教育制度通过各种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经验,在中国建立近代学制,开展研究生教育,是中国新式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甲午战败后,研究生教育仿效日本模式,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奠定了中国近代学制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辛亥革命成功后,研究生教育嫁接德国模式,教育部先后颁行壬子学制和癸丑学制,仿效德国洪堡式大学中以导师指导为主的研究生培养制度。20世纪20年代以后,研究生教育移植美国模式,美式的研究生培养制度集中体现在1931年草拟、1935年修改颁布的《学位授予法》中。近代高等教育学习对象和仿效模式的频繁转换,实际上蕴含着中西学术文化的持续冲突。至今,中西学术文化尚未真正融合,中国大学的现代化仍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4.
从当代中国研究反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用于分析中国现实时 ,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市民社会概念的标准、界定及其效用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在避开理论纷争 ,把国家与社会关系作为研究框架和分析中国社会的工具时 ,当代中国研究在如何理解和评判中国的乡土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传统与现代的反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由此 ,我们从国家与社会有关视野研究当代中国时 ,应该将市民社会作为一个价值概念 ,拓宽研究在特定的时空场域中 ,突破理论限制达到实践创新 ,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反哺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周英虎  周密 《创新》2015,9(3):115-117
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十多年快速拉升了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加快了广西交通的建设步伐与交通网络体系的初步形成,促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成与发展。缺陷与不足是北上西联通道问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偏远地区被边缘化问题、引进外资问题等。未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攥住机遇,知难而上;不畏挑战,从容应对。既重视东联南下也强化西进北上,重视与支持邻近省区交界经济区的建设,并逐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7.
郭殊 《浙江学刊》2006,(5):124-128
"联省自治"和省宪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盛行一时的宪政思潮和政治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联邦主义萌芽形式,省宪运动和"联省自治"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中国追求宪政的百年史上的重要一环.省思在国家结构问题的历史实践和现实选择,对当代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经济繁荣是经济发展的目标,经济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迎接经济全球化为我们提供的机遇和挑战时,既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追求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繁荣,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又要以更加有力的措施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确保我国经济繁荣的确定性、秩序性和经久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两部海外译者所译中国当代小说,从经典化视角系统分析了小说的具体翻译特点,并结合西方媒体相关评价反馈,分析了小说在语言、句式结构、修辞手段及叙事方式等层面的积极经验。根据译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传播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识别并处理好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本土经验,使海外读者的阅读体验最大程度地接近中文读者;鼓励国内学界对译文开展批评性分析,为海外译家提供更多导向参考;强化译者与出版机构的经典化意识,确保译文不脱离原生活;充分发挥汉学家深谙译入语的语言文化优势并向其提供多维度支持,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及国际经典化。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中国人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获取了更好的营养,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营养的。与此同时,中国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拥有了更多的人口。中国人民在人口剧增的情况下获得了更好的营养,这是以往中国人和外国人认为无法实现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