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文学便有文论。文论与文学的发生、发展几乎是同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和一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犹如火车之双轨,自先秦而下,横贯今古,已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而把中国古代文论当作一门独立的文艺学科来研究,起步却是很晚的,如果以1927年陈中凡先生写的第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标志,不过半个多世纪罢了。继陈著之后,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陆续出现了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方孝岳、傅庚生诸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和  相似文献   

2.
关于明代诗学的价值 ,人们有过不少评说。例如 ,闻一多先生在 2 0世纪 3 0年代曾说过 :“我们只觉得明清两代关于诗的那许多运动与争论 ,都是无味的挣扎。每一度挣扎的失败 ,无非重新证实一遍那挣扎的徒劳无益而已。”(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闻一多全集》第一册《神话与诗》)郭绍虞先生也认为 :“一部明代文学批评史也就成为文人分门立户 ,标榜攻击的历史。这样 ,徒然增加了文坛的纠纷 ,然而文学批评中偏胜的理论、极端的主张 ,却因此而盛极一时。”(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79年 1 2月新 1版 ,第 5页 )那么 ,明…  相似文献   

3.
祝贺《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的出版──兼谈中国文学批评史编写的几个问题张少康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轫于陈钟凡先生简明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而后有郭绍虞先生的力作《中国文学批评史》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前,还有...  相似文献   

4.
郭绍虞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和汉语语法修辞等领域中的学术或就蜚声国内外。他一生艰苦治学、奋斗不息的精神,经常激励着年轻一代。(一) 在不久前举行的庆祝郭绍虞执教、著述七十周年的茶话会上,人们看到前来祝贺这位老教授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有年逾八旬的老博士,也有二、三十岁的小青年;从与会者的发言中,人们更知道,这位老教授的著述洋洋洒洒,能列出一张长长的清单。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位“桃李满天下”、“著作等身”的老学者,却是在自学的道路上搏斗过来的。  相似文献   

5.
靳义增 《南都学坛》2011,31(4):71-74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创立是以五本文学批评史学术著作的出版为标志的,尽管这些著作都力求客观、真实地呈现古代文学批评的原貌,但著者或显或隐的文学观念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对古代文学批评的认识与理解。陈钟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是想象、感情、思想与辞藻、声律相统一的文学观;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是感情与美感相统一的文学观;方孝岳的《中国文学批评》是情感与美的价值相统一的文学观;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以感情为中心,实质与形式相统一的文学观;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是美和激情相统一的文学观。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创立时期的文学观念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为中心,把情感与美感作为评判批评家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几位前辈学者就建立了“中国文学批评史”这门学科,陆续出版了几部颇有见地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专著。但它们大都只是从先秦诸子的文学见解,论述到清代各种流派的文学主张与理论批评活动。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情况,往往只字不提。“中国文学批评史”实际上也只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是为了总结、整理与继承这方面的遗产,为建设具有中国  相似文献   

7.
1991年,本校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举行庆祝建所十周年.语文所是在已故校长陈望道和著名学者郭绍虞教授所创建的语言和文学两个研究室基础上,于1981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现有语法修辞、吴语方言、理论语言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和美学六个研究室,现有科研人员30余人.全所人员除承担科研任务外,同时担任中文系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生的教学任务.十年来,该所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项目《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市区方言志》,国家教委博士点项目《文艺学方法论》、《中国修辞学史》,上海市重点项目《中  相似文献   

8.
把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推向了新水平王元化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渊源有自,由来已久。早年两位前辈郭绍虞先生和朱东润先生,各以一己之力,创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与《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两部全史,为这一学科的建设奠下了不朽的基石,产生了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9.
文学思潮史隶属文学史之范畴。自2 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倡导“重写文学史”以来,对“思潮史”以及与之相关的“文艺理论史”或“文学批评史”的重写已然成为其中的热点。2 0 0 2年,张俊才、李扬两先生合作推出了一部新专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潮》(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主潮》)。与同类研究成果相比,该著以其新颖的思路和精深的阐发等特点确立了自身独特的学术价值,为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重写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一在为数已不算少的思潮史著作中,《主潮》一书之所以能新人耳目,首先在于著者依据自己对文学…  相似文献   

10.
如何撰写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古代文论史 ,这是我国学界近年来逐渐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正是在这一点上 ,赖力行教授的新著《中国古代文论史》(岳麓书社 2 0 0 0年版 )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十分重要的启示。众所周知 ,自 192 7年陈钟凡出版《中国文学批评史》尤其是 1934年郭绍虞出版同名著作 (上册 )以来 ,迄今为止同类著作已有几十种。正是这些著作使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这一学科得以建立并且不断走向壮大与深入。但不容讳言 ,所有这些著作在撰写方式上都还没有真正解决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 :有些著作忠于中国古代文论的原貌 ,但似乎总与…  相似文献   

11.
国家教委确定,1987年开展建国以来第一次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奖工作,并决定以后每四年进行一次。我校文科各系推选出了13部能代表学术水平、有竞争性的教材参加首次全国优秀教材的评选。它们获奖的情况是:国家奖:特等奖:无。优秀奖3部: 《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王文生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编  相似文献   

12.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政治状况及其未来走向,必须学习和了解中国政治实践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规律。吉林大学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创新先生新著《中国政治制度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正是一部可以帮助人们“鉴古观今”的佳作。通读《中国政治制度史》,笔者有以下深刻感受:第一,砥砺学术,功力非凡。张创新教授是我国著名政治学家王惠岩先生的门生,早在1989年,他就与王先生一起研究此课题。16年来,作者对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政治制度发生、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版了多部学术…  相似文献   

13.
2001年5月,中国的昆剧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一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时隔一年,吴新雷教授主编的《中国昆剧大辞典》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它的问世,是中国昆剧界的一大盛事。主编吴新雷教授是中国戏剧史研究的知名专家,有《中国戏曲史论》等多部著作行世。其突出成就显著地体现在“昆剧学”方面。南京大学的昆剧和戏剧史的研究与教学,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曲学大师吴梅先生发端。其  相似文献   

14.
自学成才的著名学者郭绍虞教授郭绍虞,教授,现代著名文学批评史家,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大学者,江苏苏州人,原名希汾,字绍虞,后以字行,出生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12月21日。郭绍虞家道清寒,仅在蒙养义塾读了几年书,但在陆尹甫、陆雨庵二位老师指导下,广泛接触了中国古代文化,大大地开拓了眼界。1910年郭绍虞在苏州工业中学求学期间,与同学合办了几期文学刊物《嘤鸣杂志》,写诗作文。后又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其后曾当过《苏报》记者。1913年7月,他到上海商务印书馆所属尚公小学教书,开始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在此期间,得以借阅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  相似文献   

15.
读《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有感周勋初在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学科的建设中,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几代学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前辈学者郭绍虞、朱东润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为此奠定了基础,其后有刘大杰、王运熙、顾易生等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三卷本问世,最近又连续推出了王运...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教授,研治现代文学和古代文学成绩斐然,也是较早研治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先驱者之一。朱先生是成就斐然的作家,对创作的甘苦有着深切细致的体会;又是学养深厚、博古通今的学者和敏锐的文学批评家,对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是独到而深刻的,而且能够融古通今。可惜,朱先生的批评史著作传世不多,难以窥其精深博大。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自清《中国文学批评研究讲义》一书,一定意义上弥补了这一缺憾,不足之处在于笔录者及出版者讹误颇多,影响了此书的质量,今略作校正,以期再版时修订,争取达到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7.
曹丕的“文气”说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重要问题,占有重要位置,引人注目.郭绍虞认为,“文以气为主”的“气”是指“才气”,“公干有选气”的“气”指“语气”。(《中国文学批评史》44页)罗报泽认为,曹丕的“气”,“合则为一,分则为二,‘文以气为主’之‘气’,及‘徐子有齐气’、‘公干有逸气’之‘气’,则指先天的才气及体气而言”。(《中国文学批评史》一分册165页)敏泽认为,“以气论文,则始于曹丕,他所说的‘气’,就是作者的气质和才性.”(《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154页)李泽厚、刘纲纪认为,曹丕所说的“气…  相似文献   

18.
论《子夜》     
一一九三二年六、七月间,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的第二章和第四章,分别以《火山上》和《骚动》为篇名,发表在《文学月报》第一、二期上。翌年一月,全书由开明书店出版。《子夜》的出现,引起了三十年代中国文坛巨大的震动。不同阶级的人们对它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作出了不同的评价。左翼的理论批评家誉之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并且断言,“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纪录《子夜》的出版”(瞿秋白:《<子夜>和  相似文献   

19.
唐金海 ,194 1年 10月生于上海。 196 5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 ,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渊源史 ,兼及研究中国古今书法美学。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儒济济。唐金海教授秉承师教 ,崇奉“史料与史实、史识与史论、史观与史著”“三级跳远”渐进式的治学之路。执教三十多年来 ,在对丰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整理和思考的基础上 ,唐金海教授撰写了一系列论文。他的《巴金笔名考析》是迄今为止关于巴金笔名的最具权威性的考据文章 ,《论巴金与冰心》的长…  相似文献   

20.
由复旦大学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拟分成七个卷次先后出版,总字数逾三百万,是一部规模空前的文学批评史著。《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是这部巨著的第二分卷,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它系统全面地闸述了这个历史阶段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发掘出许多弥足珍贵的罕见史料,对重要批评家与论著,如刘勰与《文心雕龙》钟嵘与《诗品》等,都运用系统论研究法,作了富于开拓性的剖析,展示出中国文学批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