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北亚文化三题: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北亚地缘条件是东北亚文化相互交流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儒学文化是东北亚文学的基因.东北亚文学是东北亚高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亚文学把东北亚文化从理论、观念转变为文学的实质内容.东北亚各国不同民族文化植根于不同民族的土地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多元多向文化交流,丰富、发展和繁荣了东北亚文学以及整个东方文学.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经济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东北亚文化应成为儒家思想丰富和发展的文化,儒家文化在东北亚的与时俱进中必然成为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东北亚文化的基因之一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可以转化为发展经济的资本。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亚的历史一般指中韩日三国的历史,在历史上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国因历史的大迁移,将中国先进文化移到了韩国和日本,并在那里生根发芽,而后形成相互交流的发展关系,在发展交流中,东北亚历史成为了和平、和合、和谐的发展主流.当今这个主流正在强劲的发展着.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作为亚洲经济与文化最发达的地域,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走向未来,是全体东北亚人民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关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路径选择,除政治、经济的考量之外,文化认同无疑是一条促进东北亚区域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对东北亚区域合作而言,凝聚历史共识、把握发展机遇、走出现实困境,进而构筑超越国家、民族的东北亚区域文化认同机制,把图们江地区建设成示范区,以局部带动和引领全局,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东北亚文化共同体是非常必要的,但也是非常艰难的.中朝(韩)日在历史上虽说都属儒家文化圈,但是各国还存在着不同文化特殊性.只有坚持"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文化,走文化多元一体化道路,才有可能实现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话语:李虎,温兆海都是研究东北亚文化的学者.学者们认为自古以来东北亚无佛祖,但东北亚有真经,东北亚青山绿水八万里,分不开的缘分是文化.悠悠远远五千年,分不开、扯不断的文化基因是儒学的合理部件,这就是东北亚的真经.研究东北亚文化的东北亚学人,从文化的内在联系中探讨东北亚文化的本质,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班瑞钧 《阴山学刊》2009,22(4):104-108
20世纪末全球化浪潮的涌现,极大地凸显了弱势民族和弱势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站在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民族化的高度,有必要对东北亚区域的民族文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对于在开放的世界中推动东北亚区域民族文化的发展,有效维护地区民族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文化研究”虽已成为教育部名刊工程中的名栏,但这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说明未来,准确地说是研究东北亚文化的起点,而且是艰难的起点。继往易,开来难,传承是弘扬,创新是发展。学术创新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文化融合的政治因素及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文化融合是否具有可行性?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施动者的信念造就了共有知识,施动者的实践活动逐渐确证了共有知识。而目前,东北亚地区缺乏合力建设东北亚地区的集体政治意志,再加上历史遗留问题、民族主义、美国的冷战思维等因素,使得东北亚区域难以形成地区性的合力。因此分析阻碍东北亚文化融合的政治因素,探索促使东北亚文化融合的路径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共同体概念是相对于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而言的,从其内涵来说只有狭隘文化范畴的意义,但从外延来看包含了各种文化现象.历史的和传统的观点来看,以中韩日三国为主的东北亚应该说是同属于一个"文化圈".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发生了众所周知的矛盾和冲突,使得这个"文化圈"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破坏.这种局面恰恰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一体化趋势和潮流是背道而驰的,这就给东北亚各国提出了重构区域"文化圈"的新课题,对此我们称之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儒学与东北亚文化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东北亚文化的最大公约数还是儒学文化。儒学在日本、韩国和朝鲜的历史上都曾在文化领域占居过主导地位,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今正像一位富有远见的韩国学者所讲的需要有更高的政治能力和文化方面的成熟程度,改变东北亚地区国与国之间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对峙,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建构一个共生共荣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古代东亚国际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特殊的人文地理与政治地理观念,华夏先民确立的古代东亚国际体系的基本框架是:将与周边民族或地区的关系视为国内各地区间关系的延伸,用解决国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处理和其他地区间的关系。中国曾试图将方国、郡县、羁縻等国内的地方统治模式推广到全东亚,至明清才最终形成了宗藩体系。古代东亚国际体系的演进分为方国体系、郡县体系、羁縻体系与宗藩体系四种类型,标志着四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3.
论东北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诸民族一千多年以来曾经数度入主中原,为中国留下了鲜明的北方 民族印记。这些民族生活在长城以北的草原、森林、大漠、丘陵地区,形成了十分接近的地域文 化心理。东北地区气候干燥,降雨稀少,冷暖多变,风沙肆虐,特殊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 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造就了东北民族坚强的意志、挺拔的精神、爽朗的性 格,也给他们的文化带来了一种雄健磊落、清新自然、质实贞刚的格调,从而为北雄南秀、气象 万千的中华文化的更新、整合与发展增添了新的内涵,促进了中华文化从多元走向一元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刘治龙  王铁军 《学术探索》2013,(10):126-129
建筑历史性的诉求源远流长.东北地区传统民居在中国北部严寒这一特殊地理方位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其大气豁达的院落空间,方正洗练的房屋造型均呈现出平和质朴的建筑智慧.东北民居老建筑多处于地域偏远、经济落后等地区.在当代社会迅猛发展的城市化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东北特定的建筑文化和空间语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李长虹 《齐鲁学刊》2008,(3):151-154
东北居民除少数为原土著民族外,百分之八十是由关内移居而来的移民。这些移民带来了关内的先进文化,他们祖先身上的择木而栖的冒险、漂泊与自由的文化精神,在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