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鲜为人注意的现象:在同一时期,发表了两篇同样反映下层劳动妇女悲惨命运,同样揭示封建礼教和宗法关系对于广大女性的压迫和扼杀,并且同样都引起社会重视和反响,同样都成为现代文坛上不朽名篇的作品。这就是鲁迅的《祝福》和叶圣陶的《一生》。 一 《祝福》写于1924年。小说通过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控诉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吃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祝福》《离婚》和《伤逝》中塑造的祥林嫂、爱姑和子君三个人物形象,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反抗,演绎了封建礼教的逐渐衰亡,昭示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精神,从而激发人们前仆后继地斗争,去寻找新的路。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祝福》都被解读为鲁迅对"封建礼教""吃人"主题的演绎,而鲁四老爷,也就首当其冲地成为被批判的对象,但是,一旦我们细究文本就会发现,真正逼死祥林嫂的并非鲁四老爷,而是柳妈和作为新知识分子的"我"。在小说中,鲁迅所批判的并非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而是像"我"一样自诩为启蒙主义者,既旧又新却又不新不旧的"新"知识分子。《祝福》中的"我"并非一个启蒙者,而是一个接受着鲁迅自我精神审判的时代投影。  相似文献   

4.
《明天》、《祝福》、《离婚》是鲁迅反映劳动妇女命运的三篇小说,主题都是写在黑暗的宗法制度和吃人的封建礼教的迫害下,中国劳动妇女的苦难、挣扎和奋斗的悲惨遭遇。和鲁迅描写其它劳动人民的作品一样,这三篇小说也不是孤立地描写妇女的悲剧,而是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里发掘她们受迫害的根源,一方面写她们由于经济剥削带来的痛苦生活,一方面写她们在封建思想毒害下的精神弱点,从而为她们的悲惨命运发出强烈控诉,向社会提出了妇女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5.
鲁迅评论叶圣陶小说共有三次。1935年3月,鲁迅在《表·译者的话》中指出:“十来年前,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1935年3月2日,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评论了《新潮》上的小说作家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欧阳予倩之后,指出:“叶绍钧却有更远大的发展。”鲁迅的两次评论,是对叶圣陶的童话和整个小说作了系统研究之后,作出的符合事实的正确的历史评价,对此评论界未见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6.
祝宇红的《张爱玲小说的个人主义探寻》一文多有失判。该文认为“在个人主义的问题上,张爱玲的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就颇有所呼应”,这点并无依据。该文认为《祝福》中“‘我’不肯回答祥林嫂的‘灵魂有无’质询”“源于信仰失落造成的虚无感”,这是祝宇红和当前不少学者对鲁迅《祝福》的误读。该文对张爱玲的个人主义与政治关系的判断尤其牵强,因为张爱玲的政治观察和个人主义诉求一脉相承,不存在任何“拷问”情形。自恋、自欺和虚无不全是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扭曲变态心理,自恋和自欺本是一般国民心理,虚无也多源于中西文学传统。要言之,祝宇红对“张爱玲小说的个人主义探寻”话题的研究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这是大家公认的。可是 ,她反抗的是什么 ?是封建礼教吗 ?不是的。恰恰相反 ,她反抗的是违反封建礼教的行为 ,她是为维护封建礼教而抗争的。反抗愈烈 ,说明她中毒愈深。中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制订了各种有利于统治的封建礼教 ,宣扬各种有利于统治的封建道德观念 ,来毒害人们的思想 ,束缚人们的手脚。对妇女的毒害和束缚则更为严重。封建统治者制订的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主要的就是所谓“三从”、“四德”。“三从”是指“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  相似文献   

8.
就鲁迅小说《祝福》描写祥林嫂“撞香案”“捐门槛”“最后的疑惑”等三个重要场景作解析,集中评论目前流传广、影响大的“节妇”典型论。认为祥林嫂善良憨厚、坚忍倔强,在封建罗网中不断挣扎,有自发的反抗精神,但不是有觉悟的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受封建思想意识毒害,愚昧落后,但不是“节妇”典型。在解读《祝福》以后,还引用了鲁迅有关言论,这有助于人们对祥林嫂艺术形象的全面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祝福》是一出触目惊心的社会悲剧。它是扔向封建统治者人肉宴席上的一张控诉书。控诉书上血泪斑斑的文字化成了寒光闪闪的投枪,以其犀利的矛头直指整个封建社会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挑开了封建礼教虚伪的面纱,揭出了它吃人的凶残本质,从而抨击了罪恶的封建制度。  相似文献   

10.
去年秋天,随七四级部分工农兵学员到临朐、益都举办中学教师鲁迅作品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中学老师对《祝福》的情节结构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分析,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现将在"学习班"辅导课上对两个问题的试解,整理出来,请读者批评指教.一、《祝福》究竟如何划分"部分"(或大层次)进行思想内容分析为宜?鲁迅的《祝福》是一篇思想内容深刻和艺术形式比较完美的具有代表性的反孔小说.鲁迅作品教学和中学语文课中,常常把《祝福》划分几个大的部分.由于划分"部分"(或层次)的依据不同或理解各异,往往出现"分歧".目前看到的分析大致有三种划分法.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故乡》历来被中学及各类学校的《语文》或《文选》教本选入,是人们最为熟悉、最为喜爱的小说名篇之一。自1921年《故乡》发表以来的七十多年里,关于它的分析评论文章已经有过许许多多;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它的理解,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鲁迅小说的相互联系中揭示这些作品的深刻性。但是,仅靠对《祝福》与《离婚》的比较分析,很难完成这项综合性的考察,所以,有些部分较多地谈到鲁迅的其它作品。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的代表作《阿Q正传》和《祝福》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表现为两者是完美的合璧之作。小说中的主人公阿Q与祥林嫂分别是封建社会男性民众和女性民众的代表人物 ,两者交相辉映 ,具有整合封建社会民众生存状态本质和民众国民性本质的意义 ,开掘出鲁迅小说社会批判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关于《祝福》中祥林嫂之死因,是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作为鲁迅最著名的乡土题材小说,《祝福》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本文从民俗传统对俗民个体的控制与教化角度,认为隐喻型民俗控制和奖惩型民俗控制是造成祥林嫂之死的最主要的主客观原因。鲁迅以此深刻揭示了封建文化思想吃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为基准,对照当代的中国文学史和小说史著作,发现它们在对小说内涵的理解、古小说特别是历史小说的文类归属以及小说的源流等问题上,既有悖于鲁迅先生的本意,也与历史事实不符;通过对《穆天子传》《燕丹子》《吴越春秋》等古小说的分析,认为应该将汉代看做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期,将历史小说看做中国最早的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16.
几次教学鲁迅的小说《祝福》,我总感到省编的高中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关于〈祝福〉的段落划分不妥,教学别扭。《山东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6年第一期上刊登的《〈祝福〉中两个问题的试解》一文,认为那种划分法符合作品布局的总特点,有利于教学。为求得对《祝福》结构的正确理解,更好地进行教学,有必要就这一问题作深入一步的研究讨论。因此,谈谈自己的不同意见,以期大家的指正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鲁迅小说中“我”的写法 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两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用第一人称写的就有十二篇:《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由此可见,鲁迅是很喜欢用第一人称进行小说创作的。一个作家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结构小说,展示情节,突显主题,这是由他的创作观和艺术个性决定的。鲁迅写小说有着非常明确的创作目的,就是“想利用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全面考察的一个结论,也是他大半生人生经历的一个痛苦结晶。小说既呈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时代主题,又呈现了个人的发现和灵魂的自我拷问这一“个人主题”,并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出色地完成了他的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19.
2009年鲁迅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本年度《呐喊》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阿Q正传》、《故乡》;《彷徨》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伤逝》、《祝福》;《野草》研究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鲁迅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九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是谁、鲁迅精神的灵魂和核心价值、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与自由主义、鲁迅与地域文化、原鲁迅、鲁迅与张爱玲比较等;鲁迅教学研究也是本年度鲁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关于"当代中学生和鲁迅"的状况调查和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讨论最为引人注目;鲁迅与学术研究集中体现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微观和宏观研究;资料研究亦是鲁迅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也许看这两篇小说的标题是找不出任何可比性的。但不知是哪根神经受了触动,一读到屠格涅夫的《木木》我就想起了鲁迅的《祝福》;而再读《祝福》,恰也离不开《木木》了。这两篇小说的色调、格调是沉重的,有点让人透不过气来。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太太,“她的生活里的白天,那个没有欢乐的,阴雨的日子,早已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