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的霸权心态源于清教文化中的使命观与"救世主心态",并由此演绎出诸如"负有传播先进文明、教化落后民族义务"的思维模式.基于美国特质文化的霸权心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同意识形态斗争和冷战思维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权外交理论.美国人权外交绝非出于利他性目的的,而是同其认知界定的国家利益(主权利益与强权利益)联系在一起,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人权目标服务于国家利益.在霸权心态驱使下的人权外交实践实际上成了人权异化于其本质内涵的载体.美国人权外交的非策略性决定了人权异化的持续性.冷战后的国际现实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霸权欲望,在可预见的将来,割裂人权概念的完整性与历史性、人权高于主权和人权双重标准等人权异化现象仍会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
“媒介帝国主义”与传播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传播技术推动了经济与信息的全球化进程,同时也导致了传播霸权与媒介垄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因其开发和控制了现代通讯与传播技术,形成了新的"媒介帝国主义",使第三世界国家传播体系的建立受到影响和支配,国家文化主权也遭到严重威胁.科技全球化下的媒介已成为强国用以雏护意识形态、传递统治阶级意志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国家必须维护其主权,才能在国际社会中保持其独立与平等的地位。帝国主义推行霸权政治,经常侵犯弱小国家的主权。每个国家都有自卫的权利,外交和现代化的国防是维护主权的必要手段,不可不讲究。香港的丧失是英帝国主义侵略的结果;香港的收复是和平外交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美国主导的全球化遭到了西方部分反全球化学者的质疑和批判:美元成了美国维系其全球霸权的经济打手,浮动汇率制赋予了美国一种灵活有效的货币工具,石油美元维系着美元的霸权地位。反全球化学者对美元霸权进行的理论批判昭示我们:中国深度融人经济全球化,要维护好中国的国家利益;要警惕美元陷阱,构筑防范金融危机的防火墙;要认清美元霸权的现实危害;要培植国内金融生态,夯实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必要基础;要相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信息主权的历史源流、概念、分类及公共性特征,试图剖析出信息主权作为法治中的权力不同于传统主权的新内涵。当信息主权遭受信息霸权的挑战时,其法律界定便于厘清国家、非国家行为体和公民在信息主权中的各自角色,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调整与美国新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 ,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表现为市场化、信息经济、科技层面上的全球化已成为现实 ;政治、文化之间的激荡进一步的加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旧的国际关系结构、概念、形式造成巨大的冲击 ,对新的国际关系而言 ,却是一种强大的内在推动力和外在整合力。作为全球化进程积极推动者的美国 ,它将如何利用全球化的大环境来维护和巩固其霸权 ?它的新霸权有何新的特征 ?其霸权前景如何 ?本文拟从这几个角度简约地加以分析 ,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来审察美国的霸权  相似文献   

7.
美元霸权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权地位,它是美国全球霸权的基石。美元霸权直接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中国处于"高储蓄两难困境",给中国的经济安全和平稳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鉴于美国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把持霸权的意志,美元霸权并不会在短期内消亡。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应当在"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决不当头"的原则的指导下,对内发展自己的经济,对外不遗余力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与有关国家共同推进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文明冲突论"与美国的"文化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文明冲突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者们寻找的解释后冷战世界的“新理论”。它实质上是美国霸权思想的反映 ,旨在为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提供理论依据。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 ,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美国“文化霸权”提供了现实基础。美国“文化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表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 ,抵制“文化霸权” ,坚持多元文化的互补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霸权稳定模式的积极倡导者.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维护在东北亚的利益,通过不断加强其同盟体系、介入地区安全事务以及发展与地区非同盟国的安全联系等方式,企求建立起以霸权稳定模式为基础的政治、安全秩序.而与此同时,东北亚不断变化的地区形势使这一模式日益显现出其局限性."合作安全"作为一种新型的多边安全机制,适合东北亚地区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弥补霸权稳定模式的缺陷,必将在未来东北亚安全问题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并有可能成为维持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0.
布雷顿森林体系奠美美元霸权的基石,而没有霸权并美元随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瓦解而告终.反而使得美元霸权地位得以强化与延续,美国毫不负责的尽享美元霸权带来的收益--低储蓄率、高消费率,低利率、低通胀率与高经济增长率并存.美元霸权下的国际金融秩序在极力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和霸权利益的同时,也把美元霸权推上了断头台.这也向我们共和国发出了一份邀请.面对这份邀请,中国应在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指引下,认真做好"时外"、"对内"两门功课,养精蓄锐、厚积薄发,努力绘制一幅崭新的世界经济版图.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出现。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排斥文化的多样化属性,然而,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总是表现为"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尤其是美国推行的文化霸权政策更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提高"文化自觉",以"我"为主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汲取国外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中国先进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体现在对外的国家主权平等和独立自主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二是体现在对内的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一律平等和共同发展上。它适应全球化趋势、国际格局演变和时代特征要求,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丰富思想资源。民族主义作为现代性的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影响将持续长久,如果能够使其走向良性的发展道路,对于维护我国的生存、独立和发展,推动国家团结统一,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将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美元霸权的视角,通过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背后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对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霸权演变的表现进行梳理,揭示了国际货币体系并非一个中性的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国家间博弈的一种规则,霸权国家是规则的制定者。即使在美国霸权逐步衰落的今天,美国依旧不会允许其他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也正因为如此,在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的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权力”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的葛兰西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是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领域和热点问题.他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文化自身的功能及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强调霸权是通过占支配地位的各个集团和阶级与被支配地位的阶级进行谈判,并向他们做出让步才得以维持的,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与权利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途径方法与理论选择,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使世界发生了变化,国家主权也因此发生转变。国际组织对国家的冲击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但应该认识到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都是自愿的、对等的和有条件的。国家为适应新的变化,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是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保护和扩大自己的权益,使国家利益得到延伸和发展。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并不能对国家主权构成质的威胁,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以主权国家为基本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的民族性与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化的浪潮正冲击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安全.在全球化进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操纵着全球化的主导权.为了对抗西方的文化霸权,我们应该审慎参与全球化进程,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创新发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货币霸权是国际货币关系发展的产物。霸权货币具有世界性、主导性、唯一性和政治性的特征。经济实力是支撑货币霸权的根本因素。霸权国不仅获取特权利益,也付出成本。货币霸权走向消亡是时代前进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信息网络法治化的必要性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网络已经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家主权在互联网上面临挑战;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经济和网络霸权的压力增大;互联网为各种危害行为的进行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方便,为社会秩序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网络环境中法律冲突的现象加剧。因此,加速我国信息网络的法治化,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信息网络的立法缺位现象严重。为此,应尽快健全信息网络立法;在立法的指导思想上,应遵循信息网络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又充分借鉴国外立法的先进经验,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信息网络健康发展客观要求的信息网络法律体系;在立法的基本原则上应遵循安全原则,鼓励、促进与引导原则,开放、中立原则,协调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