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传统的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是关于世界的本原或文化基础的绝对真理.这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本质主义的思维.而现代哲学则终结了这种凌驾于科学之上的哲学,转变了哲学研究的内容和观念,将哲学转向探究人的生活世界和人自身的命运,确立了哲学是人的生活形式和存在方式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众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 ,均主张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并纷纷寻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汇合点 ,探索两者融合的基本途径。成思危认为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趋向正在兴起 ,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哲学基础是客观世界的系统性。他从战略高度探讨了推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几个重要问题 ,指出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的系统性和系统的复杂性 ,发展并完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为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 ,应鼓励学者自觉地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鼓励跨…  相似文献   

3.
世界是通过深广的联系而体现出整体统一性的。人类主体的发展,也是通过文化世界和自然世界的价值融合,从精神世界中起步和实施的。当代文明所选择的价值尺度,集中体现在文化哲学上。20多年来的世界哲学大会,均以“人与文化”、“人与环境”为主题,从科学哲学转向文化哲学。为什么? 罗素说过:“我认为,智慧是对生活的正确理解,这是科学本身所不能提供的。所以,  相似文献   

4.
文化哲学是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的重要思潮。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发展浪潮,20世纪人类对理性的反思与检讨,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三方面构成了文化哲学兴起的主要背景参照。而文化哲学在其发展演化中,肇端于新康德主义、经狄尔泰、胡塞尔和卡西尔的推波助澜,进而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其中主要有结构主义的文化哲学、现象学的文化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和科学主义的文化哲学等。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化的历程可分为巫术、宗教、哲学、科学等四个阶段,这也是人类思维理性化趋势的四个阶段。哲学是介于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之间的文化形态和理性演化阶段。人类文明史上只有两个真正的哲学文化系统——中国哲学传统和欧洲哲学传统。两大哲学传统都从宗教中产生,又取代了宗教在社会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哲学与宗教母体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决定了哲学的最终命运。中国哲学是更具有典型意义的哲学形态,我们应当突破欧洲哲学特殊形态和话语的束缚。  相似文献   

6.
神话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系统,是原始人对世界本原、人与自然关系、自身作用的认识、思考,是后代科学、哲学、美学的源头。它的哲学观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探讨原始哲学有助于研究神话的性质、特征,也有助于研究哲学史、美学史、文化史、文艺学史。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的科学观中,既有对科学主义的批判,也有对科学价值的认同.梁漱溟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指出科学与哲学之别,在柏格森生命哲学和易家生生哲学的感悟之下,同时提出以"意欲"为核心概念的"文化三路向"说.他试图调和儒学与科学的关系,使得相容并存.虽然他的文化理论当中存在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但是他提出世界文化的文化是中国哲学的复兴,通过复兴儒学来消解科学的弊端,这种弘扬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精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科学文化的巨大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盟,越来越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然而,就目前的研究态势而论,真正从哲学视角系统探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的科学依据、内容机制以及方法与途径的成果却很少,本文试图就此作一哲学考析。(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的科学依据首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盟是人类科学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本来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个世界在形态  相似文献   

9.
卡西尔的文化哲学观既体现了文化哲学的文化自觉,又体现了文化哲学的哲学自觉。文化哲学的文化自觉体现在,文化哲学超越了本体论哲学和认识论哲学的哲学范式,自觉把文化作为人的本真存在,把文化及其问题作为哲学理性审视的对象,从而改变了哲学理论的范式,拓展和深化了哲学研究的视域和深度;文化哲学的哲学自觉体现在,文化哲学是在反思文化科学的逻辑前提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把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所有人类文化符号看成哲学反思的对象,以此和文化学、文化科学区别开来,保证了文化哲学的哲学性。  相似文献   

10.
科学哲学的范式转变——科学文化哲学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文化哲学是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范式转变。这种范式转变包括四个方面的涵义:从知识论到文化论。科学文化哲学将彻底突破传统的科学哲学的知识论的框架,转向对科学做文化论的研究;从“小哲学”到“大哲学”。科学文化哲学将不再局限于就科学而研究科学,而主张不仅要在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来考察科学,而且更要从人(创造者)和人性的高度来研究科学;让学院哲学面向社会现实。科学文化哲学将不再满足于自我封闭的学院哲学的逻辑体系,而强调面向社会现实,以新的科学观、文化观及其教育观引领科学、文化及其教育事业,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使科学哲学中国化。科学文化哲学将不再沿袭西方科学哲学的老路,而倡导在借鉴和吸取西方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致力于走中国自己的科学哲学道路。科学文化哲学的开辟,不仅是使科学哲学中国化的一个契机,而且更是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11.
徐晓风  刘英 《北方论丛》2016,(5):124-127
20世纪下半叶,西方科学哲学实现了从传统科学哲学向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经过“文化转向”之后的科学哲学所持的立场基本上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哲学立场,标志着对科学哲学的“人文理解”明显增强,力求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通.这种“科学文化哲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科学和哲学的定位,从而从整个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来认识和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将促进科学哲学与人文哲学、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长福 《学术研究》2002,4(11):38-43
本文系统论述了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包含两个理论层面 ,一是以“哲学终结”为轴心的元理论 ,二是以“哲学基本问题”为轴心的对象理论。恩格斯认为 ,以思辨的方式构造自然和历史规律体系的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已走到尽头 ,而包括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在内的实证科学则已发展到了足以提供世界联系和运动之总体图像的程度 ,用实证科学取代哲学去认识外部世界的规律已势在必行 ,哲学终结的时代由此来临。这种终结是一种有限终结 ,哲学还可以在思维领域活动。  相似文献   

13.
系统科学是当代横断科学、交叉科学的前沿、是连接具体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桥梁。系统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将有助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因而,有关系统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日益为世界上各个科学研究领域的人们所关注。 当代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关系统基本特性的研究。我们在系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一个较高的层次即哲学层次上,对系统基本特性给出一个统一的理论描述,写出了《系统基本特性的哲学沉思》一书。在这本书中,我们以牛顿物理学为代表的单质点科学体系为参照系,从系统科学哲学的角度,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文化哲学:走向21世纪的世界哲学主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以解决同时代萦绕人类心灵的最深层的问题为祈向,都反映着时代思潮变迁的最内在的本质。1984年在罗马尼亚召开的第17届世界哲学会议明确宣布:世界哲学的重点已经从科学哲学转向文化哲学。这一巨大的历史性转折,正标志着人类将以一种具有高度普同性的崭新文化心态走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进步与社金的发展,是否已使哲学产生了从拟科学到拟价值的妞变呢?这个问题涉及到科学、价值、哲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着未来哲学的基本方向,应该在学术上展开广泛的讨论。一、科学仅以认识世界为目的吗哲学拟价值论者以强调科学的认识功能为手法,回避科学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作用。它在介绍古代哲学与科学的情况时写道:当时“……哲学与科学具有相同的使命:说明世界之谜在阐述牛顿与康德的哲学观点时认为:“这样,牛顿和康德对人类认识重新进行了分工;科学会认识世界(既认识世界之现象也认识世界之本体),哲学则退…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关于人的存在及其发展的学说 ,而传统哲学没有意识到这一性质 ,它们把脱离人的外在世界的自然物或理性精神作为哲学形成的根基或立足点 ,从而陷入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困境之中。马克思则以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为立足点建立了新的哲学理论 ,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克服了传统哲学主客二元对立的局面 ,体现了新旧哲学研究视阈的差别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7.
"傲慢的"民族主义、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纯思辨的表达形式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只有在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进行科学批判的过程中才有新哲学的建构,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这一文化逻辑不是在独立的传统哲学框架内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对我们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点重要启示:其一,撇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和研究的关注,缺乏马克思主义各个研究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就会违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规律;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题是通过对当代具体科学成果方法论上的概括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反思,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进程、机制、特点、规律及其趋势做出哲学层面上的科学解释并为实践提供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科学视域中,文化是知识的学说,是对事物的认识,揭示的是人的存在的经济层面。哲学视域的文化则是对自己的反思,针对的是生生不已的人的世界,意在批判超越自身,达到真善美统一的自由境界。科学的文化只有在知性逻辑框架中才是合法、有意义的。哲学视域文化则揭示了人的超越经验、理想维度,实现人的整体性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如果不能充分了解这个世界,人类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参与这个世界。现时代,科学向传统哲学智慧提出了挑战。科学和人文之间,自然界和人类世界之间在传统中存在着鸿沟。生态危机让人们重新反思这种二元对立。现时代的道德、教育体系、工业经济、农业和政治体系背后是被扭曲了的哲学。哲学必须对文明背后的文化之心进行批判,并建设性地修正各种理解。本文受怀特海、梅纳德·亚当斯以及托马斯·柏励的影响,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建议开创"过程生态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科学文化哲学的三大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文化哲学是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它走的是一条以问题而不是以学科为导向的学术道路。由于其问题广泛涉及密切相关的科学、文化和教育三大领域,因而它不仅是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还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哲学和一种新型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三者的有机统一。它将从根本上打破条块分割的学科界线,肩负起科学哲学、文化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三大使命,用新的科学观、文化观和教育观突破并超越陈旧而僵化的科学观、文化观和教育观,从而切实引领科学、文化、教育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繁荣发展。科学文化哲学凸显的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的伟大主题和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