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光中教授五十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他的命运,也像法学在中国的命运一样,走过了很不平凡的道路。他在三十多年里,走南闯北,先后在广西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常务副校长,博土生导师,并任中国法制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十月的一个周末晚上,我们采访了他。“我最关心的是下面几个问题……”他像是理解我们的心思,回顾起他近两年对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些思索。首先,他认为,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今天,有必要建立刑事损害赔偿制度,并使之法律化。刑事损害赔偿又称冤狱赔偿,指司法机关在行使刑罚权中产生错羁、错判致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国家对其给予经济上的赔偿。我国现行的宪法和民法通则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虽已有原则规定,但仅有这些原则规定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尽快制订法律,确立刑事损害赔偿制度,使宪法和法律中的有关规定具体化,这样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加强司法人员的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的民主与法制思想林博斌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党的基本方针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所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  相似文献   

3.
“有耻且格”与“免而无耻”——谈道德与法制的关系谢明慧1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十分关注道德和法制的关系问题,而它实质上是一个靠什么来治理国家的问题。先秦时期,在治国原则上,有依靠刑政还是依靠德教两种主张的争论。孔子崇尚“为政以德”,他认为:“道之以政,...  相似文献   

4.
法制现代化与建设现代法治国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一个社会的法制现代化程度,重要的是要考察该社会的法治水准。积极审慎地推进法律改革,乃是实现法制现代化、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要确立衡量法制现代化的标准,重要的是在历史经验的分析基础上找寻关键性变项。以法治为关键性变项的法制现代化,便蕴涵着三个相互关联的判定标准:其一是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其二是法律的价值合理性;其三是法律的效益化原则。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对于推动法制现代化、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具有先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遏制腐败的法制功能李建明腐败现象令人担忧和痛恨,反腐败斗争令人关注。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没有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是不可能奏效的。但是,法制手段在反腐败斗争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用法制手段遏制腐败现象,是许多国家的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透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法律意识如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有很大影响。所以,很有必要对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给以关注。我们于2001年分六大区对全国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达1万余人。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赞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目标,认为应该“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善于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等等。然而,同时却有42.67%的人同意“只有私了解…  相似文献   

7.
走向法制的障碍──对有法不依现象的思考庞凌法制是社会民主、文明、进步的标志,它是一定民主政治的法律化,是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一切依法办事,不允许任何人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的原则和制度。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核心...  相似文献   

8.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邓翼盛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中共中央提出的治国方略,是我国各族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依法治国不仅是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更重要的是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建...  相似文献   

9.
张冠梓 《学术界》2003,(5):162-175
中国古代民族法制的根本特征和理念是 ,作为国家观的夏夷一统思想是古代民族法制的观念基础 ,华戎同轨和化外异制则分别是古代实施民族法制的双重标准和二元观。在这种二元观指导下的古代民族法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 ,由随意到规范 ,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 ,由指导思想的模糊到逐渐明确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行政法制监督机制:评析与改革张立荣一行政法制监督作为依法享有行政监督权的监督主体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使国家行政权所实施的监督①,是我国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发展,我国初步形...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治国方略的确立,客观上也要求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必须实行依法理财、依法治财,使财政行为尽快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国家对财政法制建设也日益重视,相继出台多部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新的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相对于新形势仍难以满足需要;同时,从法律效力的渊源和法律表现形式看,我国目前的财政法制立法层次普遍不高,财政法制各项具体规范之间以及财政法制同其他经济法律规范之间存在着诸如财政经费投入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12.
现代法治形成的条件——昂格尔法治思想探析刘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1〕,已被党和国家确定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制改革的战略目标。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的里程碑,是一个划时代的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从理论上探讨在我国这样一个“民...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部地区崛起这一重大战略实现的必由之路,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需要有法制保障.在地方法制统一实现困难和国家统一法制无法充分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的情况下,法制协调呼之欲出.法制协调是破除地区封锁、平衡各省发展利益、明确各方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权责的有效路径.在借鉴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法制协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特色,中部地区法制协调可以构建中央协调和地方协调相结合的协调模式,建立和完善立法协调、行政执法协调、司法协调等协调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法制建设与国家法制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法制建设与国家法制的统一耿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民族地区法制建设与国家法制的统一问题是一个既现实又迫切的重大理论问题,值得人们认真思考。(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已逐渐找到一条在单一制统一国家中,处理民族关系较为适合的道...  相似文献   

15.
法制的民主基础与民主的法制前提在民主制的国家中,法制是民主政治的秩序化框定。在公民与国家和法的关系上,公民常以接受法制的方式接受民主的国家意志。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法制对推进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曾经指出:“在民主制中,不是人为法律而存在,而是法律为人而存在;在这里人的存在就是法律,而在国家制度的其他形式中,人却是法律规定的存在。”马克思关于民主制中人与国家的法哲学关系的揭示,深刻地说明了在民主制的国家中,人民的民主愿望和法制的民主精神在内涵上是相通的,只是反映的形式和反映的程度有着一定的差异而已。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法制作为资产阶级的工具,以扭曲人民意志的方式表达着一种不真实也不彻底的民主内涵。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法制的民主精神和全体人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大劳动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在不断总结经验和克服重重困难的基础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六年,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当时的工作也存在严重问题,其中之一是法制不完备。法制不完备的现象如果再让它继续存在,甚至拖得过久,无论如何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问题”。另一个严重问题是少数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7.
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经验.对于我国法制统一的内涵可以从立法权的合理配置、不同层次法规间的效力关系、严格的合宪性和合法性审查与备案制度、法规撤销制度以及国家主要权力行使的高度统一和协调等方面进行理解.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不仅是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大好局面的需要,更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强化法律监督功能、处理好政策与法制的关系等是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一次中央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依法治国,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这就指明了,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是一项具有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必须认真做好。一、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依法进行国家管理,禁止任何人享有法外特权的原则和制度。邓小平早在1978年就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  相似文献   

19.
布哈林是一个务实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把马克思主义同一个生产力不很发达、小农经济占着相当优势的俄国的实际结合起来,阐明了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家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理。随着实践的变化和发展,他不断的补充和修正自己的理论。他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期的,在生产力高度发达、无产阶级占人口多数的工业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硬搬到苏联去。经过70年的实践,苏联现在进行的改革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和理论证明了布哈林的理论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20.
论民法革命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法学》1996年第5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走向法治之路》的长文。作者在文章中指出,“总结人类社会法制发展的规律可以看出,法制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或时代),即刑法阶段、民法阶段和宪政阶段。”文章认为,“明确人类社会法制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我国法制发展的进程和当前所处的地位,对于改革法制是十分重要的。法制改革,就是要实现法制从刑法时代进到民法和宪政时代的转变和革新。不实行这种变革,就不能走向法治。”“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就制定了宪法,但宪政法制并未随之出现,而是从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