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发表于东德《哲学杂志》1978年第7期,作者系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哲学博士,他对近年来西德、英国、美国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某些代表作,如K.霍尔宁的《社会发展和社会阶层》(1976年),以及由霍尔宁主编的论文集《社会阶层的社会不平等、结构和演变过程》(1976年)(这本论文集中,除载有西德社会学家的重要论文外,还有英国、美国和法国的著名社会学家的重要论文)、《美国社会学杂志》1977年第1期上有关社会阶层的文章等,进行了比较和研究.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2.
南斯拉夫L.米特罗维奇博士在南斯拉夫《自治》杂志1983年第12期上撰文评述A·杜恩的新著《社会运动社会学》。本文作者介绍说:阿·杜恩不仅是法国、而且也是西欧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属于六十年代中期在学术上成熟并开创了自己流派的一代法国社会学家。《社会运动社会学》一书包括下列章节:序言:人类创造自己的历史;一、论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1990年笫12期报道,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博士、教授Ф.P.菲利波夫于1990年9月7日病逝,享年66岁。弗里德里希·拉斐洛维奇·菲利波夫从1974年起在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担任社会结构研究室的领导工作。他不仅在科研工作中做出了贡献,还为《社会学研究》杂志的创办尽了一  相似文献   

4.
刘豪兴 《社会》2004,1(11):4-10
费孝通先生是国际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也是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英国,其博士论文《Peasant Life in China》(中文名《江村经济》)被国际社会学界誉为"人类学的一个里程碑"。回国后,费孝通先生致力于中国乡村社会的实地调查,发表了诸多经典的调查报告。他一生致力于社会学中国土本化的努力,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是获得过"赫胥黎奖"和"马林诺斯基奖"的亚洲学者。 费孝通先生对《社会》杂志的发展曾寄予以极大的关心和希望。他曾为《社会》创刊号寄文,其著名论文《江村五十年》也是首先发表在《社会》杂志上的(1986年第6期)。在即将迎来他95岁华诞之际,本刊特刊发一组有关他学术思想的述评文章。  相似文献   

5.
1986年5月,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詹姆斯·S.科尔曼在《美国社会学杂志》(AJS)上发表了题为《社会理论、社会研究和行动理论》的长篇论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国社会学,提出了挑战。此后,美国社会学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本文拟对此作一简单介绍。问题的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有两位美国社会学家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社会学的发展。其一  相似文献   

6.
部分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政治论文集》、《学术理论论文集》、《社会史与经济史论文集》、《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论文集》、《经济与社会》,等。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另外两位为迪尔凯姆  相似文献   

7.
部分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政治论文集》、《学术理论论文集》、《社会史与经济史论文集》、《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论文集》、《经济与社会》,等。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另外两位为迪尔凯姆  相似文献   

8.
据南斯拉夫《社会学》杂志1984年第1—2期报道,国际社会学家联合会决定,第十一届世界社会学家代表大会将于1986年8月18日至23日在印度的新德里召开。这次代表大会讨论的题目是社会学和社会变革。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将就以下六个问题举行学术讨论,这些问题是:(1)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变革;(2)社会机构和变革;(3)社会变革中的科学与技术;(4)经济发展社会观;(5)社会变革的文化范围;  相似文献   

9.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杂志1981年第2期报道,苏联社会学协会农村社会学分会于今年初举行总结和改选会议.分会主席历史学博士?阿鲁丘尼扬教授对1976-1980年的工作做了总结.他在总结中指出,参加第四届(1976年在波兰)和第五届(1980年在墨西哥)国际农村社会学大会的准备工作促进了农村社会学家的大力协作井活跃了分会的工作.在这段期间出版了三本大会报告汇编和两本大会报告提纲汇编,在《社会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两期专辑.会议总结指出,1976-1980年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深入探讨农村社会发展的一般理  相似文献   

10.
《环境社会学》(饭岛伸子:《环境社会学》,包智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是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家饭岛伸子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版的著  相似文献   

11.
东德《哲学杂志》1978年第7期,报道苏联东欧社会学家多边合作委员会近年来的活动情况,摘译如下,小标题是译者加的。一、研究的重点在建立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阶级和阶层的发展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对象。社会学家们从经验上和理论上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由陆立德和郑本法合著的《旅游与社会》一书,被列入著名社会学家王康主编的“社会学丛书”中,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旅游与社会》一书,是我国第一本旅游社会学专著旅游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研究旅游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作者在这本书中,从社会变迁与旅游、社会文化与旅游、社会交往与旅游、社会人口与旅游、闲暇时间与旅游等几个侧面,揭示了旅游与社会的内在联系;并  相似文献   

13.
吴铎著《简明社会学》最近被选定为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1987年推荐书目。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既是社会学读物,也是社会学教材。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称赞该书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原理作了探索性研究,它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意见,对社会的研究,首先要把握社会的宏观方面,即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有了对社会全局的科学认识,才能正确认识社会的各个具体方面……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讨唯物主义社会学基本原理的线索。下面就该书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据东德《德意志哲学杂志》1983年第2期报道,1982年8月在墨西哥城召开了第十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参加大会的有来自世界各国的4,000多名社会学家,其中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有100多名。这届大会的总议题是“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实践”。大会有两项职  相似文献   

15.
据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评论》杂志1982年第1期报道,1981年10月15日至18日,意大利社会学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罗马举行。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当代社会中的同意与反对”。大会一致认为意大利社会学比其他学科更为复杂,深入研究难度较大。大会讨论了构成意大利社会学概念理论的各种结构问题和社会结构中经常出现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著提要     
技术化与文明 [德]N.埃利亚斯 英国《理论、文化和社会》杂志1995年8月号出版了纪念德国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Nobert Elias)的专辑。《技术化与文明》一文系作者1986年9月30日在德国社会学协会年会上的讲演搞,这次是首次公开发表。 技术化过程和文明过程都是未经筹划的  相似文献   

17.
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社会学理论家帕森斯创立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大致有如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社会行动理论在三十年代,帕森斯深入研究了欧洲经典社会学家的理论。他认为,各家社会学理论在分析人类社会行为方面有殊途同归的趋向、出现一种共同的基本概念格局,他称之为“社会行动理论”。1937年帕森斯发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在这本书中,帕森斯综合了维贝尔、迪尔凯姆、帕累托和马歇尔的理论,进而发展了自己的社会行动理论。他采用了维贝尔关于思想  相似文献   

18.
旧中国的社会学团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2年,由社会学家余天休发起组织的“中国社会学会”在华北成立。这是自十九世纪末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以后,在我国出现的第一个社会学团体。学会出版了《社会学杂志》(双月刊)。由于当时国内社会学者甚少,参加者寥寥无几,成立不久就无形消散。这是中国社会学家致力于组织专业性学会的第一次努力,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尚未具备,因而半途夭折了。事隔数年以后,随着一批留学欧美国家的中国社会学者陆续学成归来,社会学著作在国内的出版逐年增加,社会学也逐渐由少数大学的科目,推广到一般大学课程,由大学选教科目进而为专设学系,在大学里取得了一定的地位。这样,组织社会学团体的想法在南方一批社会学教授中间开始酝酿起来。直到1928年,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想法才得以实现。是年9月6日,社会学家吴景超博士访美回国来到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孙本文为吴洗尘,遍邀上海各大学及在沪的社会学教授聚会,借此机会共同商议有无组织社会学学术团体的可能。席间,有孙本文、吴景超、吴泽霖、应成一和钱振亚等人提议组织一个地区性的社会学协会,结果获得全体赞成,决定成立“东南社会学会”,并创办《社  相似文献   

19.
《社会》杂志步履艰难地但又胜利地走过足足十五个年头了。值此佳期,谨表祝贺。《社会》这个国内第一份社会学杂志,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社会学这门学科在解放初期被打成了“资产阶级伪科学”,在五十年代,老一辈的社会学家几乎都被打成“右派”,这片学术园地一片荒芜。直到1978年底,改革、开放的号用吹响了,“忽如一夜春风来,于树万树梨花开”。1979年胡乔木同志代表党中央召开了社会学座谈会,宣告了这门学科的新生。上海在某些方面也许是能得风气之先的。1981年前后,上海大学文学院(当时是复旦大学分校)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社会学…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2009,(6):F0002-F0002
孙本文,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1~1926年留学美国,获纽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6~1928年在复旦大学讲授社会学;1929~1949年任中央大学教授,并长期兼任社会学系主任。1928年与吴泽霖、吴景超等发起成立“东南社会学会”。1930年,发起成立中国社会学社,任理事一职,并主编《社会学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