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顾亚男 《社科纵横》2007,22(11):13-1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体利益关系及阶级阶层结构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矛盾的新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我国逐步进入新的社会矛盾高发期。这些作为人民内部矛盾的非对抗性社会矛盾,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正确认识新的社会矛盾成因和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正确对策化解缓解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张铁军 《社科纵横》2003,18(5):16-1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对统一战线工作带来了新的影响 ,特别是对统一战线中的劳动者联盟思想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劳动者联盟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理论对策 ,对统一战线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有关劳动关系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过程中,中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其中较显著的有工人在企业中相对地位的下移;工人内部出现了阶层分化;具有特殊身份的工人--农民工与失业工人的出现;在新的所有制企业中存在的劳资冲突与协调。对这些变化的研究可以使我们看到我国劳动问题发展的动向,更好地把握社会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魏建国 《学术交流》2003,2(3):153-157
雇佣兵制度是英国中世纪产生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它的出现引发了英国一系列制度性连锁反应 ,导致了英国社会生活发生了不同于中世纪传统的转向 ,表现为 :土地可以买卖 ,农村经济市场化较早 ,国王与贵族的关系结构出现了新的调整 ,以及雇佣劳动阶层的产生、军事贵族向土地贵族的转变、乡绅阶层的兴起等社会结构的变化诸方面。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8):86-88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加剧,其实质是社会利益结构的转型,即从建国初建立并维系了几十年的整体性社会利益结构向多样化利益结构的变迁。阶层分化态势下,社会资源占有的新格局必然会带来各阶层的经济落差,引起阶层间利益冲突,利益相对受损阶层会产生心态失衡的现象,滋生犯罪。同时阶层分化加剧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激化犯罪。分析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恶性暴力犯罪的原因,我们能够清晰感受到社会阶层对立与暴力犯罪的关系,阶层分化是现阶段引起犯罪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张圣兵 《浙江学刊》2002,(1):176-18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演进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出现了诸多非公有制领域的社会阶层 ,他们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我国以往以“政治身份”为主要标志的社会阶层体系开始解体 ,而以“经济功能”为主要标志的阶层体系开始形成 ,并出现收入差距拉大等社会经济矛盾。我们要通过对新生社会阶层经济作用等方面的分析 ,协调各阶层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引导社会阶层结构的动态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对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建国以后形成的具有等级制特点的身份制分层体系 ,在改革开放后逐步解体 ,并向经济分层转化 ,具体表现在 :农民开始突破户籍身份制度 ;官本位制逐渐衰落 ;档案身份已被突破等。社会分层体系的解体与重构 ,极易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为了避免社会的冲突与动荡 ,就要使我国由经济分化时期转入“白领”阶层与中间阶层兴起的时期。(《现代化对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影响》 ,李强 ,《东南学术》2000年第2期)●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工作满足感存在差别。国有企业职工的物质满足感明显低于外企职员 ,…  相似文献   

8.
从财富分配到风险分配:中国社会结构重组的一种新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友梅 《社会》2008,28(6):1-14
在开放社会背景下,推动社会结构重组的力量是多样的,不同力量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各不相同,它们的相互重叠和冲突,使社会结构变得异常复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有关我国社会结构的社会学研究主要是基于财富分配逻辑而进行的阶级阶层分析,在研究方法上以民族国家为基础并侧重于从经济关系看问题。本文认为,到21世纪初,风险社会作为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关键性影响的另一种力量开始崛起。一方面,风险的弥散性和普遍性使得跨越阶级、阶层、职业、性别、信仰和种族而进行全社会动员成为可能,从新的角度和新的范围带动公民社会的生产;另一方面,具体风险的分布又在一定程度上同阶级、阶层的分化同构,强化后者的分化。同时,风险的利用还可能成为生产新的社会冲突的动力。财富分配逻辑与风险分配逻辑在中国语境下的互动将使中国社会结构在新世纪出现一种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导阶层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社会主导阶层是社会的统治阶级,而狭义社会主导阶层则指的是社会精英。在社会中起具体指导作用的广义和狭义的社会主导阶层,各自又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社会主导阶层与政治主体、政治文化、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导阶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相对应,政治主体、政治文化等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社会阶层结构正在由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向现代的“橄榄型”阶层结构方向发展,其较低阶层的比例远远小于全国的比例,社会中间阶层正在形成。具体地看有以下几个特点:1.阶层结构在向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转变;2.农民工构成了较低职业阶层的主体;3.城市户籍人口中间阶层化;4.外来人口是一个异质性很强的群体,也呈现阶层分化的态势。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农业劳动者阶层将继续缩小,商业服务业人员、个体私营企业主以及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阶层还将继续扩大,逐渐演变为一个以社会中间阶层为主的现代化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1.
试论私营企业主群体的两重社会属性徐骏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私营经济在我国再度萌生与适度发展,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私营企业主阶层逐渐形成。这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付产品,是由过去超稳定的社会阶级结构中嬗变出的新阶层。它的出现引起不同的社会反响,对其社会属...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它的性质、任务及其内容是随着党的各个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我党所领导的历史上的统一战线合乎逻辑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因而,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及其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具有鲜明的特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由阶级联盟转变为非阶级的崭新的政治联盟。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曾组织起千千万万民众,调动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两个联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的阶级分布状况出现了结构性改变:以传统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下层阶级人数下降,成为少数;中间阶层发展成为德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变化的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阶级结构变化相适应,德国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也出现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中国经济生活中竞争力较强的一个社会阶层。目前,私营企业主阶层自我评价为中上社会阶层,其社会责任感逐渐增强,希望同其他阶层和睦相处。在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约有近半数私营企业主是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成员或共青团员,他们政治参与热情较高,而且资产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主群体的政治参与渠道通畅。但是,私营企业主阶层内部差异性明显。加强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统一战线工作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突出中小私营企业主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地位,构建各级党委领导、统战部门协调、党政部门和工商联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服务于私营企业管理的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塑造积极、正面的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舆论形象,引导私营企业主阶层支持、发展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20年间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概括。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结构逐步引入市场经济成分,从而改变了由权力占有及“再分配”为基本特征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关系,出现了原体制外的“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流动空间”。有学者认为当前的社会资源配置关系主要有三种,即权力授予关系,市场交换关系,社会关系网络。对现阶段社会分层结构中的几个主要社会群体现有的地位状态,研究者虽各有评说,但却形成了如下三点共识:一是这些群体都存在地位不一致现象,其中的任何一个群体的地位利益均不能被充分满足。二是改革前的城乡二元等级界限开始模糊,阶层分化不再局限于城镇等级的内部。三是各阶层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拉大。  相似文献   

16.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时期统一战线,是我党所领导的历史上的统一战线合乎逻辑的发展。它与过去的统一战线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同之处,但是,从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作用、范围、内部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从新时期统一战线所担负的历史任务看,它是与历史上的统一战线所担负的任务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论初唐的社会和谐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社会的繁荣和发展的背后实际上体现着一种内在的和谐,也正是这种内在的和谐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初唐的社会和谐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君民关系之和谐———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之间的基本和谐;君臣关系之和谐———统治阶层内部的和谐关系;文化之和谐———三教并盛和文化繁荣;夷汉之和谐———中央政权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基本和谐、团结局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集中讨论了制度转型与分层结构变化的关系问题,认为在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由国家主导的改良式变迁以及一系列制度性因素,决定了阶层间相对关系的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重组 :原有以阶层再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相对关系模式在制度转型过程中仍然被持续地再生产出来。作者认为,社会分层模式的构成及变化,是在社会和政治的过程中被形塑的,因而是特定制度环境和变迁过程的结果。“市场”中包含了社会、政治、文化的逻辑和权力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现状及其走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即由原来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分化为:1.主体阶层,包括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国家和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商服员工;2.新生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外企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3.过渡阶层,包括城乡失业半失业人员、退休职工和防卫群体.未来社会阶层分化发展的趋势在于:一是主流不变,伴随中间阶层的不断壮大,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将逐步从"洋葱头"型向"橄榄型"发展;二是结构多元,社会阶层分层化和群体化趋势日益加剧;三是流动加速,将实现从"身份"依赖到"契约"资格的体制性突破.正确认识并把握社会阶层分化现状及其发展走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扩大群众基础、增强阶级基础、巩固执政基础,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 自70年代后期以来的农村改革,打破了农村权力资源被垄断的格局,农民行动的维度增加。与此伴随,农村阶层的二元分层模式逐渐演变成多元模式,简单的社会结构逐步成长为比较复杂的社会结构。农村阶层结构的这种变化在削弱了传统整合机制效能的同时,将各种社会离心力的因素导入了社会,对农村社会的整合提出了新挑战,并增加了整合难度。以国家机构为代表的农村社会调控中心,不仅需要解决农民内部各不同阶层的矛盾,而且还要将各个阶层整合成“共同协调发展”的有机体系,以增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更好地发挥不同阶层内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就此阐述一些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