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口问题,是清代(鸦片战争以前)浙江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清代浙江的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总量都达到了封建社会时期的最高峰值,这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清初浙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乾、嘉时期,人口的继续急剧增长,明显超过了社会经济的同步增长,从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耕地不足,粮食紧张,流民日多。人口压力已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良因素,整个社会正处于高危地段,缓慢运转,危机一触即发。本文拟对清代浙江的人口增长情况,人口的性别比例、平均寿命及城乡结构,人口问题的压力等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200年中,中国人口曾多次由东南向西南作大规模的迁移。这个过程改变了地域的经济面貌和文化面貌,也带来了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西去的移民减轻了东南地区沉重的人口压力,但他们也把原本属于东南地区的种种矛盾转嫁给了西南地区。因此,清代大规模的民变一次接一次地都出现于西南的川楚湘桂。在这200年中,人口西移和民变曾明显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人口发展趋势与社会治安徐天琪(杭州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人口发展趋势与社会治安也有密切关系。我提供一些浙江有关人口信息,以供有关部门研究参考。(一)浙江省生育水平大幅度下降,但人口基础甚大,人口压力很重,会引起社会矛盾。浙江妇女总和生育率50年代...  相似文献   

4.
李卓 《日本研究》2011,(4):50-57
明治维新之后,增加人口被作为日本富国强兵的基本国策,结束了江户时代中期以来的人口停滞状态,近代工业文明的发达促成人口增长波浪。而人口过剩之后,日本政府然通过海外移民及殖民地移民缓解人口压力,在对外侵略战争中,更极力推行人口扩张政策。  相似文献   

5.
<正>赵英兰教授所著《清代东北人口社会研究》一书,作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之一,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1年1月出版,全书分为九章,共计31万4千字。众所周知,人口暴增是清代社会历史的突出问题,而清代东北又是内地大量人口的迁入地,以至东北地区形成了移民社会。因此探讨清代东北的人口问题,对于清史、东北区域史以及人口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由于东北移民社会主要形成于清代中后期,距离现在很近,对于今天认识东北的社会也很有现实意义。有关清代东北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人口社会史的研究相对  相似文献   

6.
与人口转变错步进行的中国城市化,在1949年以来的40多年中,表现为一个扭曲的过程。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前30年里,城市化异常地陷于停滞;而在人口因计划生育而开始减慢的后10多年里,城市化又急剧地发展。其结果是,和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形成鲜明对比的大城市,虽经严格控制仍不断膨胀,终致形成人口压力之下各种各样的人口问题。从几个大城市显示的迹象看来,除了各类城市普遍存在的住房、交通、拥挤、污染等城市问题外,人口负增长、人口老化、人口流动等与未来城市发展休戚相关的城市人口问题已日益显化,足堪引起严重关注,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长沙,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繁多,这也就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会馆公所、慈善组织等民间组织承担了许多城市管理的职能。清代长沙城市民间组织承担一定的城市管理之职能对今天城市管理创新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居聚落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特别是进入城市化发展时期,表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聚落城市化发展是被动地受工业化进程牵制而逐渐形成的,其路径的独特性取决于推动聚落城市化的基本矛盾的独特性。中国的聚落城市化是建立在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的交叉点上,这是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巨大的人口压力不仅挑战着城市的容纳力并压迫着城市系统内的资源水平,因此中国的聚落城市化中的根本矛盾,从根本上说,是既要实现工业化又要实现生态化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在聚落主体的心理层面则表现为城市人的反城市情结与农村人的望城心态的矛盾。特别是庞大的农业人口,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涌入城市,也带来如人口、交通、生态等诸多现实问题,更加剧了中国聚落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再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相对于国际人均水资源标准属于极度缺水的城市。随着首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规模也在不断膨胀,给水资源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很多学者都对北京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过探讨,基本结论都是人口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力。然而,在实际人口不断突破所谓的水资源承载力时,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却没有明显感到水资源超载后的压力。本文从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以及基本计算原理出发,根据北京市实际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剖析了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状态和人口压力,为相关的决策提供必要的咨询参考。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10):35-38
长江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平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目前,长江流域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资源分布不均匀、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发展不同步等突出问题。对此,中央政府应强化"职责补偿"、流域区际政府应强化"义务补偿"、地方政府应大力推进"自我补偿",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 清代是中国人口长足增长的时期。但在清代二百六十余年间,北京地区各州县人口,增长却一直极为缓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满洲贵族定都北京之后,在迁移大量旗人于京师的同时,还迁来了大量供役使的旗下人口(奴仆)于京畿五百里内,圈占土地,建立旗庄,与土著汉人杂处。地处近畿的北京地区各州县是当时接受这些“东北移民”的重点地区。因此探讨清代北京地区州县人口的变迁过程和规律,进而确定清初各州县接受“东北移民”的数量,才能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清初畿辅地区容纳的“东北移民”数量问题。清代,属于今北京地区的州县有大兴、宛平、通州、房山、昌平州、平谷、密云、顺义、怀柔、延庆州、良乡等十一个。①本文即以这十一个州县的人口为讨论对象。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东缘是一个特殊的自然地理单元,典型山地效应加上高山峡谷地貌造成该区域降水丰沛并呈自东而西、自南而北逐渐递减的特征。降水在重力势能和动能作用下,不仅给长江上游地区带来滑坡、泥石流与洪涝灾害,也因汇合后的叠加效应给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严重影响。由于青藏高原东缘立体型生态对降水具有吸收和贮存作用,使得该地区成了调节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天然"阀门"。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生态,对长江流域的水源调节与水灾防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代是我国古代和近代人口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与此同时,和人口关系最密切的生活资料——粮食的供应也日趋紧张,粮价不断上涨。为此,清政府也采取了一些解决的办法。这里仅就几个有关的问题作一探讨。一、清代人口增长与粮食供应形势概观清王朝以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直到乾隆末年,在这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国内政局稳定,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客观条件;加之清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措施,如“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等。这就使清朝的人口数量以持续不断的速度呈直线上升。康熙二十三年。官方统计该年人丁数为20340655(《清圣祖实录》卷118,)折合成大小男妇可达101732756(按1丁之下有五日计算)。乾隆二十七年,各省人口总共为200472461(《清高宗实录》卷677),中国人口首次突破二亿;乾隆五十五年,全国人口达  相似文献   

14.
日本面临世界上最为严重的老龄化和人口过疏双重困境,在农村地区尤为显著,人力短缺导致产业衰落和生态服务不足,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内在关联性凸显。2018年4月出台的日本第五次《环境基本计划》提出最大限度发挥环境效益,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问题的同步解决,这种未来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体现了日本生活环境主义文化原理。德岛县上胜町是老龄化和人口过疏地区,零垃圾运动使之成为环保特色小镇,优美的环境促进了树叶经济繁荣,同时带动女性参与社会活动,增强了农村活力。日本创建地方循环共生圈的新理念对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章力图将当代的审美大众化运动当作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来考察。通过对明代和清代审美世俗化运动的深入考察,文章揭示了今天正在发生的审美大众化运动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审美大众化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清之际美学中的世俗化运动其实就是一场审美大众化运动。它是艺术走向大众的一次勇敢而可贵的尝试。当代的审美大众化运动则是历史上的审美大众化的一种继续,一种完成。它的实质是艺术与大众的关系问题。明清之际的审美世俗化运动更多地关注的是艺术走向大众的问题,而当代审美大众化运动则将大众走向艺术的问题和艺术自身提高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6.
生态社会主义述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态社会主义是近30年来西方新崛起的社会思潮和运动,被西方一些左翼人士称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本文在系统介绍生态社会主义的起源、主要代表人物、主要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扼要地阐述了它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尤其是着重阐释和分析了生态社会主义在90年代的新发展。本文是对西方生态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面回顾和历史总结  相似文献   

17.
韩国新村运动是上世纪70年代初开展的一项旨在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乡村建设运动,它为我国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比较看,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还仅限于城区-郊区一体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基于农牧民失地与人口迁徙,而且农民"被城市化"后又引发新的二元结构,未能从根本上系统解决"三农"问题。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经验,我国现阶段必须以合作化为突破口统筹城乡发展,重点转变公共行政理念、加强土地生态重整与修复、建设无疫病生态产业区、注重现代文化引领、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农民在合作社组织中实现自治,农业在新产业形态中一体化发展,农村在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驱动下实现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浙江人口移动徐天琪,叶振东(一)浙江人口移动现状1.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口迁移活动趋于稳定按人口活动的一般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活动将日益活跃,而浙江省出现相反的运动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口迁移相对稳定.1956年,浙...  相似文献   

19.
论清代赋役制度的定额化特点何平清代在康熙雍正年间实施赋役改革措施,开始建立起完备的赋役制度。从清代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赋税征解来看,清代赋役制度呈现出鲜明的定额化特点。这个特点对清代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清代赋役制度定额化特点的内容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吴冰 《唐都学刊》2023,(5):54-62
老子哲学从宇宙论的高度观察分析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以“道”为本,建立了一种抽象的整体宇宙生态观,凸显了其哲学生态思想极强的自然性。老子哲学原本是对其所处时代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当今部分学者和翻译家,立足于老子哲学产生的原生语境,进行历史研究、文字训诂研究和经典阐释研究,以求发现和恪守老子正义。在现代生态危机加剧的背景下,部分国外学者基于现代生态运动发展的需要,将西方“nature”的含义嫁接给老子哲学核心词“自然”,并对其哲学生态思想进行发掘和拓展,强化了老子哲学的生态意义,从而使老子成为生态保护的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