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威 《理论界》2005,(12):24-25
发展生态农业是促进抚顺生态环境良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抚顺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加快抚顺发展生态农业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闽台区域文化是整合两岸资源,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福建在两岸关系中先行先试、经贸合作成效显著、文化交流独树一帜均得益于闽台间深厚的文化渊源.福建要顺应"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趋势,着力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努力倡导闵台企业文化,构建良好人文环境,加速推动海西建设.  相似文献   

3.
加快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上市公司要充分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使其区域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管理职能,努力为上市公司发展创设良好环境和条件.从而真正实现上市企业与区域经济共赢.  相似文献   

4.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准确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新阶段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对此再次加以强调。抓好这项工作,对于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发挥福建优势,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领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重要保障。文章在总结福建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福建省当前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进一步科学认识加强福建省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构建农村实用人才规范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闽台农业人才交流合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区域竞争优势所具有的整体性、动态性和空间性 ,探讨构筑区域竞争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华北作为地理专用名词形成于20世纪初。本文通过综述自然地理和历史地理等学科对华北区域的空间界定,提出区域史界定区域空间,除了遵循基本准则外,还要考虑空间范围的时段性差异和研究对象的差异。同时,从华北区域经济史的角度分析了近代华北空间范围的演变,认为区域的临界线愈来愈不清晰,相互重合和渗透为常态。本文从区域经济史的角度,将华北经济区域界定为京津和冀鲁晋两市三省、河南省一部分和内蒙的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讲求经济效果,用最小限度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限度的劳动成果,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四人帮”覆灭以后,我国经济领导机关和经济理论界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意义及其迫切性。如何解决?过去一段时间,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文章,多从微观经济方面去探索,诸如:改进企业管理,加强经济核算,降低物耗、节约成本,革新技术与工艺等。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提高经济效果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9.
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地区优势与搞好综合平衡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广西的情况出发,试作一些探讨。发挥地区优势是搞好综合平衡的重要基础首先,充分发挥各地优势,才能实现综合平衡的基本目的。综合平衡,是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以及价值规律等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正确组织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它的基本目的,就是用最少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的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成果。为此,就必须充分  相似文献   

10.
一、京津冀的综合优势与互补优势 首先,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角度看,3省市的优势无可置疑。北京是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天津是首都的门户,东临渤海;河北省环绕京津。从历史上看,该地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往来密切。事实上,京津冀的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看,资源优势十分明显:渤海、任丘、大港等油  相似文献   

11.
政府职能界定与农村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二十年改革经验,可以发现,包括农村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几乎都以调整和重塑政府和生产经营主体间的关系为中心内容。政府和生产经营主体间的关系及相应的制度安排都是政府运用政权的力量建立起来的,不但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而且即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生产力的消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改革发动的时候,目的并不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由此可见,改革的对象本身就是政府以前努力建立和维护的东西,这就将政府置于改革的关键位置。只要政府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主动调整与生产经营主…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区域经济多极增长的概念缺乏严谨和科学的界定。文章以探讨增长极的本质属性为基础,深入考察区域经济多极增长的空间尺度和时间维度,提出了区域经济多极增长的概念。并且,指出其具有动态演化性、空间依赖性和时空交互性的特征,为更好地理解区域经济多极增长现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如何充分发挥桂林山水名胜的根本优势来发展具有桂林特色的经济,我认为有几个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一、努力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把旅游资源优势变成旅游经济优势。 旅游的资源优势再大,如果不加以利用,为发展经济服务,那么这种优势也仅仅是潜在的、可能的。 最能直接利用旅游资源优势的就是旅游业。旅游业是凭借旅游的资源向旅游者提供旅游商品和旅游劳务以满足旅游者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行业,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基础,它的状况往往决定着旅游业的兴衰存亡。桂林风景名胜属于最佳旅游资源,凭借桂林风景名胜发展旅游业具有极大的优势。旅游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旅游资源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 要使旅游资源优势真正变为旅游的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效益是一个关键问题。应该把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所需支付的代价与旅游业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相比较,只有产出大于投入时,才能说旅游资源优势变成了旅游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4.
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优势,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多快好省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本文就兰州的优势与劣势和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优势问题作一些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从一般理论层面,提出了一个区域竞争力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共同决定的假说。作者认为,区域竞争力既决定于宏观层次的区域比较优势,即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又决定于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优势,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两种优势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由此形成了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作者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大小把区域发展战略分为4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6.
一般说来,绝大多数科研机构既拥有能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研成果的优势,又拥有一定数量的、又红又专的科研人才的优势(以下简称“双优势”)。邓小平同志指出,科研机构的基本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要出又多又好的科学技术成果,出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人才。就科研机构而言,只有立足于“双优势”的充分发挥,才能真正落实小平同志的上述指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优势与区域文化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文化开发指的是区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就是考虑如何将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合理使用与配置,使之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国一地区在对区域内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应用时,应首先对区域内的文化资源等要素进行调查研究,找出本国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相比较具有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的产业,或是找出产业链上具有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的环节进行优先开发、重点扶持,走比较优势战略的路子,高效率地使用和配置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8.
<正> 地区经济分工是社会分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每个地区都有适宜于自己发展的部门与产品,不同的部门、行业、产品品种在生产上又各有不同的要求;即使同一部门、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的生产建设、经济效果,也有很大差别。实行地区经济分工,就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有利的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创造适合本地特点的具体形式,消除不必要的重复建设,避害趋利,尽可能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以加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企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企业集群———区域发展的新组织形态  企业集群 (enterprisecluster)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 ) ,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 ,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Porter ,1998)。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 ,企业集群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 ,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历无畏、王慧敏 ,2 0 0 2 )。企业集群是区域发展的一种重要组织形态。目前 ,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呈现出的集群化态势已引起我国政…  相似文献   

20.
区域限批作为一种环境监管手段一直存在合法性危机,原因在于对限批的性质认定不清。区域限批不符合典型行政行为模式的特点,应属于一种未型式化行政行为。把区域限批定位为未型式化行政行为并不是放弃对其法治化的努力,相反,作为未型式化行政行为的区域限批其法治化任务更为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