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复除制考略张仁玺复除,简称“复”,指依据法律或国君的临时诏令,免除人们应纳的租税和应服的徭役。它是伴随赋役制度而产生的.对赋役制度起一种补充和调节作用。复除最初称“施舍”或“舍”,《周礼》载:“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  相似文献   

2.
一、“前人”者何? 《后汉书,陈宠传》:“帝敬纳宠言……除文致之请讞五十馀事。”李贤注:“文致,谓前人无罪,文饰致于法中也。”黄山《后汉书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前”字疑“其”字之误。今按“前”字不误。“前人”一词,律文之常语,犹今云被告、当事人之谓。《唐律疏议》中多见此语,如卷二四斗讼:“诸告人罪,皆须明注年月。”疏议曰:“告人罪,皆  相似文献   

3.
何谓大赦? 《辞海》谓“迪(?)指国家对所有犯罪者赦免或减轻其刑罚的措施”:《辞源》谓“对已判罪犯免刑或减刑”。二者行文稍别,大旨则一。今按《辞海》之说,犹可说也,而作为古汉语词典的《辞源》则有当别论。窃以为《辞源》之“或减刑”三字实属蛇足。令缕叙数家之说以记之。《唐律疏议》后附元王元亮《释文》:“今之赦也,罪恶之重已下,笞十之轻,率皆原宥,即名为赦。”又云:“赦则罪无轻重,降则减重就轻”。《玉海》卷六七:“大赦者,不以罪大小皆原。”《通鉴》  相似文献   

4.
二、经济类 《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九曰币余之赋。” 郑注:玄谓赋,口率出泉也,今之算泉,民或谓之赋,此其旧名与?……币余,谓占卖国中之斥币,皆末作当增赋者,若今贾人倍算矣。 贾疏:云“玄谓赋,口率出泉也”者,按《大府》云九贡、九赋、九功各别;又见《司会》云“以九贡致邦国之财用,以九赋令田野之财用,以九功令民职之财用,”贡,赋及功各别,赋为口泉也。是以郑君引汉法,民年二  相似文献   

5.
关于明末清初之际的陈子龙词之成就,历来评词者本早已注意及之。即如谭献在其《复堂词话》中,就曾以为陈词可以上追后主直接唐人,谓“重光后身惟卧子(陈子龙字)足以当之。”又云:“词自南宋之季,几成绝响。元之张仲举(张翥字)稍存比兴。明则卧子直接唐人,为天才。”况周颐在其《蕙风词话》中也曾称美陈词,谓其“含婀娜于刚健,有  相似文献   

6.
续书虽亦悲凉,而贾氏终于“兰桂齐芳”、家业复起,殊不类茫茫白地,真成干净者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提及高鹗续著的后四十四回《红楼梦》,对于“兰桂齐芳、家业复起”的文字,往往持否定意见。定论为,不可饶恕地失败:或谓其完全丧失了艺术的生命——真实性;或谓其与曹雪芹的原旨完全背道而驰;或谓其为亘古未有的大悲剧加了条光明的尾巴,为封建社会灌了“续命汤”云云。原因概在它完全违背了曹雪芹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既然对《红楼梦》高氏续书绳之以现实主义,那么我们评价它的功过得失也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将《中庸》所谓“率性之谓道”之“率”,训为“帅”还是训为“循”,其分歧之实质在于对《中庸》人性论之理解不同。《中庸》讲“自诚明,谓之性”和“尽性”、“成己”,实际都是性善论的观点。郭店简《性自命出》篇以源自人性的正确“心术”为“人道”,以“性爱为近仁”,讲“未教而民恒,性善者也”,实皆性善论的观点。故其所谓“长性者道也”,是指循人性固有之善而长之、教之,与《中庸》“率性之谓道”的说法并无矛盾。所以,汉宋学者训“率”为“循”,乃为确诂。  相似文献   

8.
钟馗考 钟馗者,传说中之著名捉鬼英雄。而其真相,则迄未探明。旧说有二,然皆不足信。余近考得魏晋以后传名之钟馗,实乃殷商著名巫相“仲傀”传说之变形。兹述之如次。 《辞海》释“钟馗”谓:馗乃唐明皇时人,应武举试不中,死后誓除天下之妖孽。此说盖本沈括《梦溪笔谈·补卷三》。然沈括原书录此事后即谓:汉大司农郑众女之夫妹名钟馗。后魏又有李钟馗,隋将有乔钟馗及杨钟馗等。“然则钟馗之名,从来亦远矣,非起于开元之时。”钟馗传说非始于唐代,沈括已言之矣。  相似文献   

9.
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文忽然者为断,变化之谓也,如敛笔后忽放笔是;复然者为续,贯注之谓也,如前已敛笔,中放笔,后复敛笔以应前是。”席勒在《论悲剧艺术》一文中说:“如果要使心灵持续在痛苦的感受上面,就必须把这种感受非常聪明地隔一  相似文献   

10.
马中锡《中山狼传》,是古代文学的名篇,其中有一句:“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之父子。”对于“虎狼之父子”的“之”字各注本多有疑义。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山狼传》注94说:“虎狼之父子,意谓即使  相似文献   

11.
下里正诂     
<正> 西汉刘向《新序·杂事》:“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梁肖统《文选》卷45引《宋玉对楚王问》则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  相似文献   

12.
“冬冻其葆”一语,出《逸周书·大武解》。该语究为何义,迄今人多未明,故今特说于下: 先录其原文: 武有六制:政(征)、攻、侵、伐、搏、战。……伐有四时三兴。……四时:一,春违其农;二,夏食其谷;三,秋取其割;四,冬冻其葆。孔晁注曰:“冻,谓发露其葆聚。”陈逢衡《补注》曰:“‘葆’与‘堡’通,小城也。’冻其葆’,谓毁其屯聚,使彼皆馁也。”唐大沛《分编句释》曰:“‘冻其葆’,盖即‘冬寒其衣服’之谓。‘葆’与‘保’同,谓戍兵保守边陲者。《管子》云:‘窘则民失其所葆’,注云:‘谓所恃为生者也。’”孔言“发露其葆聚”,意未明,盖即陈补注所谓“毁其屯聚”。然“葆”无屯聚之义,且毁其屯聚,  相似文献   

13.
谬误研究对传统逻辑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意义上的谬误(fallacy)是不正确的论证。在古汉语中意义相近的词有“誖”、“谬”、“乱”、“妄”、“狂举”等。严复译耶方斯《名学浅说》中称作“眢词”(“目无睛者曰眢,井无水者曰眢井,凡皆徒有形似而误人者。故辩而无实,名曰眢词”)。王国维所译《辩学》(1959,三联书店)称之为“虚妄”(“所谓虚妄者,谓吾人因不守辩学之规则而陷入谬误之推理者”)。谬误研究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一直是传统逻辑的主题之一。但遗憾的是,章士钊《逻辑指要》(1961,三联书店)之  相似文献   

14.
宋陈骙《文则》指出:“文有交错之体若缠纠然,主在析理,理尽而已,……《庄子》曰:‘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末始也者。’又曰:‘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明祝允明在《罪知录》里说:“文体既立,其状自殊。”他列举了十四种类型。其中,有萦纡缠乱,反复钩连者,指的就是这种交错之体。 这种文字,“看似胡说乱说,骨里却尽有分散,彼因自谓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也,学者何不从大方处求之?”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这种交错之体,《庄子》用得最多最成  相似文献   

15.
一、从“李白,山东人”说起编修于五代后晋的《旧唐书》,至宋时受到许多史学界有识者的批评.曾公亮谓其“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进新唐书表》),吴缜谓其“纪述取舍,乖戾舛差”(《进新唐书纠谬表》).单就《旧书》的《李白传》而言,其“错误”诚然是在在皆是,其中尤以谓李白“山东人”最为识者所鄙陋.中华书局标点本《旧书·李白传》“山东人”下校勘记云:“李白中年时曾在山东住过,故杜甫诗中有‘汝与山东李白好’之句,元稹《杜子美墓系铭》以李白为山东人,《旧唐书》沿袭了这一错误.”  相似文献   

16.
现有辞书的成果,应当吸取;其漏误处也必须补正。兹从“释”字所领词目,举三例简述如下: 释憾现有辞书的释文与例证,几乎全同。旧《辞源》:“谓心有所怨恨,因事以消释之也。”旧《辞海》:“谓消释雠恨也。”《辞海》未定稿:“消除仇恨。”《汉语词典》:“谓解去心中之怨恨。”所引书例,皆为《左传·隐公五年》“请君释憾于宋”。《中文大辞典》释为:“消释怨恨  相似文献   

17.
此书与《诗经直解》一收原皆草有长篇序文,未及写成定稿,不料于一次苍黄中俱佚,今不复补,惟别作此书凡例十则,治《诗》之例,可以类推也。愚治《诗》旨在与古人商榷,治《骚》旨在与今人辨难。古有俚语曰:“能丝可读《诗》”。(《艺文类聚》五十五引《物理论》)盖谓能理乱丝者乃可读《诗》也。窃谓读《骚》者亦然。前清乾嘉之世,汉学大师戴东源,吾乡先哲,明季王船山,清季王湘绮,皆尝以其余力兼治《诗》、《骚》,并非胜业。今愚不自度德量力,亦两治之。自少逮老,逾六十年。其间衣食于奔走颠沛之途,教书糊口,卖文为活,幸免冻馁以死。业余治学,一暴十寒。人能弘道,无如命何!其於明《诗》辨《骚》而无远出于古今学者之成就也固宜。二千多年来,始自刘向、王逸、司马光,迄于近百年间廖平胡适之流,或疑屈赋其文之真伪,或疑屈原其人之有无,聚讼纷呶,至今未已。愚本实事求是、无征不信之旨,凡见古今学者所揭出之疑问,必旁搜他人成说,并独出个人(角思)理,为之一一爬梳而澄清之。姑不论其结论云何,要之自信已为今后治此学者排除一大堆障碍,呈献一大批资料,向前推进一大步,庶几从此有人据之,首先试作较为又红又专,具有正确性或科学性之初步研究也。今为略述治《骚》之经过与心得,以及立说为书之体例,故复分则而列举之,以便省览云尔。  相似文献   

18.
论郭偃     
一郭偃、卜偃二名同谓考郭偃,春秋早期晋国大夫,但《左传》、《史记》、《汉书》皆无郭偃之称仅有卜偃之谓。而《国语》中二者皆有,注家皆注郭偃即卜偃,到当代,学者却提出郭偃可能是狐偃,或说即是狐偃,或说郭偃卜偃非一人。兹考证之:  相似文献   

19.
论周代的世卿巨室及其再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其《殷周制度论》中说:“天子诸侯世,而天子诸侯之卿、大夫、士皆不世”;又说:“世卿者,后世之乱制也。”这一论断,征诸古籍和周金铭文,与西周、春秋时期的政治结构,并不吻合。周王或诸侯的卿大夫,不仅同姓亲族可从世袭,就是异姓贵族及其卿大夫大概亦都世代相袭,传之久远,而且有有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20.
顷读史记,疑义尚多。浅陋寡闻,深惧无当。兹录有关于训诂者数则,就正大雅。 一:有状 《殷本纪》:“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索隐》曰:“帝,天也。谓蚩尤作乱,上天乃不佑之,是为弗与。有状,言其罪大而有形状,故黄帝灭之。” 案:《索隐》释“有状”之义殊未谛。 《说文》犬部:“状犬形也。从犬爿声。”又犬乃“狗之有悬蹄者”。饶炯谓犬以足力为名,并据周代铭器诸例,谓此是象犬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