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孟子的正义战争理论的基础是仁,也就是以“仁权高于主权”为原则,来判断自卫与征伐战争的正当性.孟子不仅给出了判断战争正义性的具体条件和表征,而且他对仁与国家力量之间关系也有着现实性的理解.这些展示了理想主义儒家孟子的现实性一面.孟子的正义战争学说与“人权高于主权”的西方主流学说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差别.孟子的“仁权高于主权”的观念,也许是在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理论和正义战争理论之外的一条新的、更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它是利益根本对立的集团之间(部落与部落,国家与国家、阶级与阶级之间)为谋取自身利益而展开的武装冲突。有史以来,战争就分为两大类: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正义战争,一般是指被压迫者或者被侵略者为捍卫自己的国土和正当利益而进行的战争。奴隶起义、农民起义以及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战争,都是正义战争。而那些以掠夺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或维护反动统治的战争,则是非正义战争。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存在一个战俘问题。在生产力不怎么发达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对战俘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存在着相同和不同之处。两场战争的共同之处表现在:战争的性质都是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反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战争的过程较长,都经过了长期的残酷战斗和付出了巨大牺牲才取得了胜利。两国都对打败德日意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共产党是这两场战争的中流砥柱。两场战争的不同之处在于:两国的国情国力不同,一个是生产力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国,一个是内战不休,生产力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战略方针和战争形式、规模不同。苏联是以强对强,实施最多的是诸军兵种协同进行的大规模战役。中国是以大而弱对日本的小而强,基本的战略方针是防御性的持久战,作战形式是广泛开展游击战,以速决战为原则,积小胜为大胜。统一战线的内容不尽相同。苏联不存在建立国内统一战线的需要,而中国却存在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4.
从防治非典的战争隐喻看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防治非典的过程中 ,涌现出一股战争隐喻热。它体现了汉民族的特殊化心理 :1.对入侵者的痛恨 ;2 .对正义战争的崇尚 ;3.对解放军的崇敬和热爱  相似文献   

5.
《读通鉴论》第十卷,主要评论三国史事,其中比较完备地体现了王夫之的战争伦理观。在战争权利上,他以正统的国家意识为准则,强调战争参与和发动的必要性与正义性;在战争行为上,他以传统的人本思想为准则,强调战争过程的道德性和合目的性;在战争主体上,反对国家投降主义,强调"与人争战"的伦理原则以及基本道德固持。这些战争伦理思想在现代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崔华滨  贝淡宁 《文史哲》2021,(1):96-104+166-167
墨子和孟子均认为天下的理想状态是无战争的和平状态。面对战乱现实,墨子以维护天下之利为旨归,主张通过倡导"非攻"阻止战争发生,通过军事防御反制不义攻伐。墨子反对"攻无罪",但支持自卫和"诛无道",在守望和平主义理想的同时,兼顾了正义战争的现实考量。孟子秉持一种基于仁的正义战争理论。他不仅对"仁"伐"不仁"的正义战争作出了规范性论述,而且对仁政与国力之间的关系有着现实性的理解。墨、孟战争伦理思想之分殊,主要源于兼爱与仁爱之别。墨、孟的战争伦理思想,提供了有别于西方战争理论的不同思路,且至今仍有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1840年6月正式爆发的鸦片战争已经过去整整150周年了。这场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扩展殖民势力借以奴役中国人民的一次侵略战争。英国保护鸦片贸易,用包括武力在内的各种手段阻挠中国禁烟,是引起这次战争的直接原因。马克思说: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对中国来说,是“反对英国鸦片侵略的战争”,是一次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相似文献   

8.
沃尔泽的正义战争论尖锐地批评了现实主义所持有的"战争是道德伦理无涉的领域",提出"战争的道德现实",认为战争不能无限制地突破正义边界,要严格遵守战争的伦理规约。沃尔泽通过翔实的例证和严谨缜密的证明区分了开战正义、作战正义和战后责任正义的问题,展现出正义战争论的多维面相。沃尔泽对战争正义问题的讨论在学术界引起重大影响,但是他对日本的二战罪行判定、战争中绥靖政策等论题的分析仍然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发生的中法战争(1883—1885),到现在已经是整整的一百周年了。这次战争,是近代史上法国侵略越南、中国,中越两国人民为保家卫国,共同反抗外国侵略而进行的一次正义战争。战争的结果,中国方面虽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失败,但中国人民直接用鲜血支援越南和保卫我国神圣领土的英勇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运用战争的伦理规范体系,战争伦理是在战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外战争伦理思想宝库中,中国战争伦理按其经历时期可大致分为:古代的仁道主义、近代的革命战争主义和现代的和谐主义;而西方战争伦理思想则可以根据其主要观点分为三类:现实主义、和平主义及其正义战争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道德公平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忠桥 《河北学刊》2006,26(1):12-16
在有关各种分配公平主张的论述中,马克思、恩格斯谈论最多的,同时也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他们对道德公平和社会公平这两种公平主张的看法。他们所说的道德公平,指的是依据一种道德原则提出的分配公平主张;他们所说的社会公平,指的是与经济发展规律相一致的分配公平主张。他们对这两种公平主张的看法,对我们当前研究分配公平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们批评罗尔斯(Rawls)的正义论,说它要求把诸如收入和财富这样的基本生活要素纳入分配过程,从而使最少受惠者的利益得到最大的改善,就是说,它不管是否“每个人造出适合自己睡的床”。①正如德沃京(Dwokin)所指出的那样,正是这种理论,依据基本生活品的公平分配,才是“有同情心的企图而冷漠的馈赠”。本文认为,“幸运的平等主义者们”——正如安德森(ElizabethAnderson)猛烈攻击的那样——他们忽略了罗尔斯理论的两个基本特征:在分配正义中根据“纯粹程序正义”所起的作用;调节的正义和分配的正义之间的区别。当人们考虑这些特征时,罗尔斯的理论比“幸运的平等主义”看起来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论制度的正义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性是有效率制度的基础,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可以作为制度正义分析的基础.在我国转型时期.基本制度环境和大多数制度安排是公正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制度安排的非正义一面,主要表现为非亲贫性、掠夺性和等级性等三个方面.这种制度的非正义性有的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甚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如等级制),有的是一些改革的滞后和公共政策的失误造成的(如非亲贫制度),有的是新旧体制摩擦的产物(如掠夺性制度).推进我国制度公正性的建设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要重视制度公正性的理论研究;探讨制度公正性建设的机制和保障条件;强调基础性制度对次级制度安排的权威性和制约性.  相似文献   

14.
论劳动公平     
劳动是和大多数社会成员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劳动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要素,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文从劳动就业、劳动关系和劳动收入三个方面论述了劳动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战争法是国际法的分支 ,它既是对敌斗争武器 ,又是在斗争中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的衡量标准。一个国家对未来的战争该不该打、控制在何种规模、采用什么手段、使用何种武器等 ,在决策中都要注意战争法的有关规定。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善于运用国际法这个武器 ,来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1]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全新的战争 ,我们应对其中的战争法问题进行思考 ,以便在新时期军事斗争中能恰当地适用战争法 ,正确决策 ,更好地打击敌人 ,保护自己 ,夺取军事斗争的全面胜利。  一、师出有名 ,具备使用武力合法性 ,是进行战争的前提  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研究西方法学家法律正义观的历史发展历程入手,探讨了正义作为法律的基本属性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并批驳了两种对法律正义观的错误理解,最终阐明了正义成为法律的最核心价值目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吴忠民 《东岳论丛》2001,22(2):66-70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 ,思想家们便对公正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 ,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其中 ,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有关论述最具代表性。近代学者对于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自由、平等等学说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将公正问题的探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在现当代 ,学者把公正问题研究全面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使之逐渐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界里的显学。在现当代西方的公正研究领域当中 ,分别以罗尔斯和诺齐克的学说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政治正义的哲学传统与马克思的正义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苏格拉底开启的古典政治哲学,以探究德性(arete)为主题,思考正义的社会秩序问题,然而,在马基雅维里那里,政治哲学蜕变为政治术,霍布斯更是强化了政治的科学性,置权力于优先地位,把权力作为政治哲学的核心,由此形成了政治哲学的两大传统.这两种政治哲学传统又都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从人类解放的视角去思考和构建现实的伦理生活,从而实现了对传统政治正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公正作为人类社会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社会范围内对各种利益进行合理分配的理念、规则和状态。任何一个社会如果要想实现真正的公正,制度具有根本性、持久性保障的意义。当然,这主要取决于制度的内容、制度运作的程序和制度运作的结果是否公正。  相似文献   

20.
公正与利害自己的行为无关,而完全存在于利害他人--亦即人际利害相交换--的伦理行为之中:"等利害交换",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便是所谓公正,便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公正的公正总原则;"恶的不等利害交换",如受恩不报乃至恩将仇报,便是所谓不公正,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不公正的不公正总原则."善的不等利害交换",如滴水之恩涌采相报和以德报怨,则无所谓公正不公正,而是超越和高于公正的份外善行:仁爱和宽恕.公正的根本问题是权利与义务的交换.权利与义务应该相等,是公正根本原则.社会分配给每个人的权利应该与他的贡献成正比而与他的义务相等,是社会公正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