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寻找适合中国人的心理咨询模式,一直是心理咨询的目标。对近年流行的两种咨询模式——多元文化心理咨询模式和本土化心理咨询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并将两者从产生背景、基本思想、研究课题等方面进行比较,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本土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显著差异 ,故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本土化是非常必要的。此文在分析了中国人典型的心理特征后 ,探讨了本土化的目的和需努力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王东  张慧霞 《天府新论》2011,(3):104-108
社会学方法的本土化离不开对中国国情的关怀。"关系社会"是社会学方法本土化视角下最具方法论意义的国情之一。社会学研究的选题、调查现场的进入、调查研究的具体实施都必须考虑"关系社会"这一国情。这一国情中,社会学方法的应用过程就是在经营一个庞杂的社会关系,研究者与调查者的关系、研究者与被调查者的关系、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关系关涉到社会调查的各个环节。社会学方法本土化的途径有赖于在整个社会调查过程中,研究者对"关系"的敏感性,在各操作步骤方法方面考虑关系社会带来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4.
略论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几乎是同时在上个世纪的80至90年代自西方进入中国大陆人们的视野.近二十年来,在各自的领域里,学界已有不匪的研究成果,但对于这两者之问的关系学者们探讨得很少.探索他们的关系对于这两者在中国本土的健康发展是相当重要的.试图从历史及发展的视角厘清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的联系与区别,从中寻求两者之间的良性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孙丽艳 《理论界》2004,(6):205-205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中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内地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研究虽然成为近年中国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但其未被置于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之中.本文从批判性地考察中国学者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引入和反思开始,对其研究脉络进行梳理,然后将社会网络研究中"关系"概念的本土化作为新的介入视角引入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研究,最后探寻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路径选择.文章认为,"关系"和"嵌入性"等概念的引入对今天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晚清传教士林乐知著译的本土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寓华四十年间,在广学会、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上海广方言馆均留下了大量的翻译与著作,播下了西学传播的种子。为适应中国当时社会历史形势,使其传播的西学易于接受,他采取了本土化的译介策略。本文对其著译进行考察研究,从署名、译名、语言、语气、增删规避等方面分析其中的本土化取向,挖掘林乐知在翻译编著中采取本土化策略的目的、方法、影响与局限,剖析其西学传播的特点和策略,进而揭示他在中西文化融合与会通中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之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进程中,是否存在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文化全球化是否意味着世界文化将走向“一体化”、同质化”?文化全球化是否等同于“西方化”或“美国化”?文化全球化是否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亡?文化本土化是否就是要拒绝抵制文化全球化浪潮?文化本土化是否就是追求“原汁原味”“、纯粹”的文化?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些文化领域中带有根本意义的问题一直牵动着学术界的神经,需要在学理上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范晓光 《学术月刊》2024,(1):115-126
“本土化”是中国社会学的时代之问。通过实证分析可发现,超过六成的社会学人对“本土化”持有积极正向评价,学术声望越高的学人对“本土化”越为开放和包容,高跨国学术资本者更强调社会科学概念和方法的相通性。此外,学人所熟知的理论家依次为经典学者、欧陆学者、本土学者和北美学者,而拥有港澳台地区或国外博士训练的学人对本土理论家的熟悉程度明显偏低。学术声望和学术权力对学人的中文论文数量和质量均产生显著正效应,跨国学术资本则在英文论文发表的作用较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化”意识对学人的英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正效应。总之,社会学人在“本土化”态度上求同存异,在理论家偏好上注重经典,在知识生产上呈现“多重二元”。深入理解“本土化”意识在知识生产过程的作用,对建设和完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0.
刘恩允 《齐鲁学刊》2003,1(2):77-80
道德价值取向的本质涵义是通过其界定和分类来表现的。道德价值取向是指“道德意识对道德行为是否应当认定” ,它使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一致地朝向某一目标或有一定的倾向性 ,引导和制约着道德价值观的确定和道德行为的选择 ;从基本的道德关系来看 ,道德价值取向可划分为个人和社会两大取向 ,并且从道德关系的五个方面来看 ,个人———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实质性规定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的本土化充实和完善了心理科学。通过考察心理学本土化形成的主、客观原因,认为心理学的本土化采用改造运用和自主创立两种途径,通过求同、求异的两种研究定向,达到以本土问题为研究中心,培养本土的研究人员、编写本土的教科书、得出与本土相适应的研究成果——建立本土的数据库和量表、形成本土化的理论——建立本土心理学。通过构建中国人的个性量表,研究孝道、人情以及社会生活中关系等,心理学在中国开始了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时期是冲动行为的高发期,近年来青少年冲动行为所引发的事件已经成为影响校园安全稳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对青少年冲动行为应通过提高自控能力、引导合理宣泄、培养移情能力、解决心理困扰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并通过意志锤炼法、行为矫正法、角色扮演法等进行行为矫正。  相似文献   

13.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常用的交际策略,不仅受语法规则限制,更受说话者的种族、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住、受教育程度、地域等文化因素以及他们的安全、崇外、尊重和避讳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简要概括语码转换,通过语料分析,揭示语码转换背后的社会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一个曲折进程———自觉不自觉地处理着与中国社会现实、与中国学术传统,尤其是中国历来的社会思想、与外国社会学和社会思想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问题———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中体现自己的特色,实现自己的创新。为了能展示这一特点,本文想通过以下四个在中国社会学界有一定代表性的理论来加以证实,即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动论。  相似文献   

15.
哲学心理学依赖理性与经验思辨,对人类的精神领域做了基本的划分,为现代心理概念的诞生准备了智性基础。在自然科学的洗礼下,关注人的灵魂的哲学家掌握了分析和考察研究对象的科学方法,于是现代的“心理”概念诞生了。因而整个现代心理学也就成为科学方法论与研究对象之间关系的历史展开。内省与经验、观察与行为、隐喻与认知及潜意识等构成了这对关系的主要内容。心理学发展的实质就是变革心理学的方法论,进而扩展心理学的视野。对现代心理学而言,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从实证的方法论原则向隐喻的方法论原则转变。  相似文献   

16.
现今"本土化"对"全球化"的回应多以负面为主,暴露出许多局限性.它在理解本土文化的时候,尚未能够采取动态观照的立场去分析、评估其价值,从而把本民族文化理解为可按纯粹因循的方式习得的、失却未来向度的完成态的"本土",同时它也没有充分看到本土文化的混杂性特征.本土主义的努力中带有一定的反殖民成分,但这种努力却与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精神相距甚远.得到正确理解和表述的"本土"、"本土化"应当融合未来视野和开放品格,充分参照其他民族和未来这两个向度.  相似文献   

17.
把新闻学、传播学研究与心理学挂钩,是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个本土小传统。但这种研究思路的缺陷也显而易见:一是容易形成两层皮现象,即用心理学的原理生硬地解释新闻、传播现象;二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实践支撑和实践指导意义。中外新闻史证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催生读者新的新闻需求;而这种新的需求,则会催生新的新闻报道的方式和理论。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社会心理新闻。而为论述它存在的合理性,本文还提出心理事实这一概念。所谓心理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积累了一定时段的心理事实的报道。从新闻心理到心理新闻,不只是一种词序的变化,还体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知行为疗法是继精神分析和行为疗法之后产生的心理治疗范式,它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它在心里咨询领域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高校心理辅导的实践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应用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非营利组织是与营利组织和政治组织并立的一种组织类型.围绕"全球结社革命"、非营利组织的功能、非营利组织的模式、非营利组织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以及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等问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分析和评价.可以发现,非营利组织研究存在三种取向:规范取向、事实取向和行动取向.这三种取向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内部以及相互之间存在着范式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关注。但是,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或心理健康教育说教化的倾向。其原因主要是在认识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简称“两个教育”)的关系相混淆。为此,本文从“两个教育”相互促进、“两种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协调发展的目的出发,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对“两个教育”的关系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