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尚逸 《决策与信息》2006,(10):68-70
如今,“博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政治家意识到,通过互联网的新技术,他们拥有了更多与民众交流的机会。于是,政治家开设个人博客网站,正在全球兴起。这些政要的博客网站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2.
周建华 《经理人》2006,(12):70-72
卖多媒体技术和创意,成就新的互联网盈利模式当各种主打博客概念的网站纷纷裁员,风险投资商为博客媒体迟迟不见盈利而头疼的时候, 2006年7月,坐落在北京中关村的一家名叫“GOGOtime(北京导航创世纪)”的网络技术公司,却因其成功推出了不以广告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新互联网媒体盈利模式,获得了来自  相似文献   

3.
一、互联网为提升领导力和公民参与提供历史性机遇自1994年接入因特网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网络社会迅速发展。2002年是博客元年,2007年是网络公民社会元年,2008年是网络问政元年,2009年是微博元年,2011年是政务微博元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网络社会已经从"虚拟"转变成为"现实"。网络社会化和社会网络化使得互联网的政治、社会和媒体功能越来越强,使人们的劳动方式、沟通方式、组织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赋予人民群众新的身份,使"人民"转化为"人人",使群众转化为"微众"。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的数据显示:2010年6月,中国互联网完成了历史性的一跃,用户产生内容的流量超过网站专业制作内容流量,博客、论坛、SNS等应用的流量份额超过了新闻、搜索、电子商务等关键领域的总和,互联网的"微众"  相似文献   

4.
孙庆章 《经理人》2005,(8):74-75
尽管博客网站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却不影响风险投资商对它进行投资网民中,很少有人不知道“木子美”,但知道“木子美”的日记最初发布于中国博客网(www.blogcn.com)的,恐怕不多。但是,正是“木子美”、“芙蓉姐姐”等诸多标志性事件和人物,把blog这种新的互联网应用推到了众多中国网民面前。在公众的眼球背后,则是一股持续了数年的全球范围内对blog的追捧力量。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风行带动了博客写作时代的到来,政府官员乃至外国一些政要,如布什、布莱尔、内贾德、卢武铉等都有自己的博客.在美国,博客已经成为总统候选人问鼎白宫的助选手段之一.在我国,2005年是博客大众化年,博客写作开始从精英向大众普及.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创业近2年的复苏和重新兴起,涌现了很多新的创业典范。搜索, Web2.0,博客,播客,视频购物,多媒体杂志,专业搜索,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和概念层出不穷,传统业务借助互联网获得了新的大发展,风险投资四处跑马圈地。当前,在互联网遭遇了迟迟没有赢利的“博客冬天”,同时迎来了借助互联网起飞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服务。实践证明,互联网做媒  相似文献   

7.
周建华 《经理人》2006,(12):70-72
互联网创业近2年的复苏和重新兴起,涌现了很多新的创业典范。搜索,Web2.0,博客,播客,视频购物,多媒体杂志,专业搜索,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和概念层出不穷,传统业务借助互联网获得了新的大发展,风险投资四处跑马圈地。当前,在互联网遭遇了迟迟没有赢利的“博客冬天”,同时迎来了借助互联网起飞的电子商务的电子服务。  相似文献   

8.
博客网站:商业化进行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中国出现第一家博客网站时,人们很难将它与商业联系起来,但近一年来,中国三大博客网站——博客中国(http://www.blogchina.com)、中国博客网(http://www.blogcn.com)和BlogBus(http://WWW.blogbus.com)开始陆续获得风险投资商们的青睐,博客网站逐渐走上商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在经历了军事阶段、商业阶段之后.已开始迎来了它的文化阶段。本文通过讨论博客的起源、特征和分类.分析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联系.介绍国外博客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情况.从而说明了博客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将影响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黑客闪客之后,博客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光 《管理与财富》2002,(12):40-41
1998年,第一个报道“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的不是传统媒体,而是博客。"2001年,对911事件最生动、最真实的描述不在《纽约时报》,而在幸存者的博客日记中,对事件最深刻的反思,也出自众多的博客笔下。"2002年,博客大本营Blogger.com所在的Pyra公司被全球著名的《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酷公司”,并名列榜首......"“博客”是谁?"《华尔街日报》记者佩姬·努南(PeggyNoonan)这样解释: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11.
博客,这个互联网上的新生事物正在迅速地延伸到政治生活领域。据报道,郑州市物价局局长、广东卫生厅副厅长日前都以自己的实名在互联网上开设博客。尽管“官员博客”可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但其受关注度之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反对者有之,赞同支持者有之。一时间,“官员博客  相似文献   

12.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从旅游信息的来源渠道来看,由官方发布的信息只占一小部分,人们获得的旅游信息主要来源于专业的旅游网站、旅游论坛、游记频道、博客等中立的第三方,可见自媒体在旅游的决策行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基于自媒体的各项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3.
博客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营销"就是利用博客这种网络应用形式开展网络营销.博客就是网络日记,英文单词为BLOG.博客的内容通常是公开的,可以发表自己的网络日记,也可以阅读别人的网络日记,是个人思想、观点、知识等在互联网上的共享.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大潮的发展,电子商务对于企业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互联网对于一个企业的竞争性的影响也逐渐的显现。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呼声也是越来越响。企业也意识到网络社区,微博,博客,社交网络等等的重要性,而在微博方面更是有众多的企业时时更新着自己的状态。企业试图通过互联网,拉近消费者与企业的距离,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赢得企业的利润,然而企业在网上拼命造势的同时,却忽略了自身网站的作用,本文就企业利用自有社区开展电子商务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网络渗透到了社会的许多方面。继E-MAIL,BBS,ICQ后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BLOG出现了,BLOG被翻译成“博客”,它很快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成为了一部分人新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与博客名誉侵权的案件和各类纠纷也日渐增多:2005年底以来,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被一私人博客形容为“猥琐人”、“流氓”而状告中国博客网,已经拉开了博客纠纷案的序幕,被称为“中国博客名誉侵权第一案”。  相似文献   

16.
博客营销就是利用博客这种网络应用形式开展网络营销。博客营销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蓝海,是营销世界中的一片新的天空。随着不少企业的尝试和磨合后,博客头顶上的新营销神话光圈正在逐步褪去,而裸露出来的却是传统互联网营销模式的肌体。本文对博客的营销价值、特点、应用要点、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局长开博     
新年伊始,政府各个厅局领导都在想着法子推出工作新举措。李局长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互联网上开博,以博客为平台,充分听民意、察民情、集民智、解民难。于是,李局长马上叫来办公室主任,在电脑上申请了邮箱,开通了博客。又叫来负责文秘的办公室副主任,起草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开博词,经过三易其稿,正式上传。因为有了自己的博客,李局长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点击博客。可能是博客名字取得不够时尚、博文内容不够尖锐的缘故,来看李局长博客的人很少,一个星期下来,访问量竟然没有超过三十。  相似文献   

18.
论坛和博客是互联网上非常流行的互动平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上面发布信息和作品,但是其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论坛和博客上的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属,并就这上面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在利用网络优势的同时,也应竭尽全力将其负面作用降至最低,以保证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网民已达 1.11亿,每天新增加的网民就有两万多人,占世界网民总量的11%。作为网络新宠的博客,由于具有开放、自由、流动、匿名等特点,其发展速度呈井喷之势。 2005年中国博客站点达到3682万个,博客人数达到1600万,占网民总数的六分之一。预计2006年博客数量将上升到 6000万,2007年有可能超过1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一个庞大的网络群体。互联网  相似文献   

20.
打造团购网站品牌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购网站的现状中文互联网数据统计分析服务提供商CNZZ数据中心《2011年第一季度电子商务行业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团购网站总数已达3600多家,月均增长速度达29.33%,是互联网领域网站数量增长最快的行业分类。短短一年时间,团购网站呈"爆炸"式增长,其他行业难以匹敌。然而,这一看似繁荣的局面,实则质量良莠不齐,暴露出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